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学院:理工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财务管理L121姓名:学号:12L0208192论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学院:理工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财务管理L121姓名:学号:12L0208192一、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意义1.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的提出为供应链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定义供应链管理:规划、组织、及控制所有供应链活动。全球供应链论坛提出的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所有为客户其他投资人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关键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我国学者徐贤浩等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模式的管理,它与现行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区别。我国的《物流术语》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对于供应链管理,虽有许多不同定义,但基本都认为是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1.2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物流内涵供应链是由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客户等各种实体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网络上同时流动着物流、工作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实体包括一些管理公司、制造企业、中转仓库、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物流公司、配送中心、零售批发商和终端用户。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随着涉及各类资源和相关环节的不断增加,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就变得十分复杂。如在计算机制造行业,客户可能有成千上万种硬件和软件配置需求,这些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如果计算机企业不愿意储备大量预先配置好的库存产品,就必须建立快速的供应链计划和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财力,核心企业必须具备对各项资源的综合整合能力。供应链的前期建立和实施可以耗费整个公司高达1/4的运营成本。但是,一旦建立并且合理运作,其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在彩电行业,对于一个利润率仅为3~4%的企业而言,哪怕降低驯的供应链耗费,也足以使企业的利润翻番。随着物流管理的全球化发展,传统的制造业竞争的法宝——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都渐渐退出了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的舞台,许多传统的制造厂商赖以竞争的一些传统的手段——价格、市场推广、销售渠道,都正在逐渐的被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所代替。实践证明,制造业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总管理成本可以降低10%以上、中型企业的交货率提高15%、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0%、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资产营运业绩提高15%-20%、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驯,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绩优企业在现金流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二、我国制造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供应链成员企业缺乏信任与长期合作合作是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缺乏信任,导致短期合作是我国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制约我国制造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中国很多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关系还是传统的买卖关系,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尽量将责任、风险、成本等转嫁给与其有商业往来的其它企业,却竭尽全力地将利益收归自己的囊中。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市场形势好时对供应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有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和成本,同时共享成果与收益。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赖关系,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总结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用不够,合作不充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供应链成员之间信任不足,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上各企业各自为政,系统协调性差。2.2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我国制造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供应链管理,大多数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采取信息系统来辅助供应链的管理,但是由于信息系统没有不适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上许多地区开始通过电子方式运作供应链,大部分中国企业却无力承担这种方式。直到最后三、四年,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才开始加入信息技术革命。但是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国有企业和其它企业仍然是手工操作。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使得关于顾客需求和偏好的数据难以收集,几乎无法跟踪货物,与供应商、配送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联系断断续续,货款收支困难,劳动力密集。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调查分析表明,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普及率低通讯网络搭建不全。企业通过通讯网络与供应商、销售商、零售商等进行联系。市场信息的共享、销售定单的传递,都需要企业有良好的通讯网络。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易于组织起来形成供应链,有助于“链”中企业迅速、准确地交换和传递有关商业数据和信息,从而能够快速地组织自己的生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合作伙伴的生产需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的主要障碍。2.3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虽然供应链管理理论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久,供应链以其卓越的成效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水平上还是和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的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和发展,并影响了供应链的实施绩效。供应链管理水平主要受到了人才和企业整个的经营管理效率的影响。2.4组织结构不适应供应链管理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建立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直线制。这种组织结构虽分工明确,便于管理,但造成企业内信息流通不畅,各职能部门只注重自身利益,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灵敏,难以满足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企业绝大多数设立了专门的部门管理供应链,但是投入的人数较少。在组织结构上供应链管理部门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随着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合作企业间的协调问题,供应链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运行要求。很多企业在实施组织结构扁平化、业务流程重组等变革时,仅在企业内部实施,而没有同贸易伙伴合作,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外部流程和跨企业流程进行重组,对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合作方式等实施变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种变革只能取得部分效果,难以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优化。2.5缺乏基于供应链的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不应只是企业短期的行为,更加应该放到企业战略的层次。从更高的地方考虑更能发挥供应链企业成员的整体优势,体现供应链的时间优势和价值优势。制造企业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1.合作伙伴关系短,没有真正的战略联盟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候大多都是短期的合作关系,并在合作的同时考虑在短期更换供应商,说明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和构造供应链管理中企业间新型战略同盟关系。如前所述,供应链上相邻各节点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企业间都是供应和需求关系,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系统正常有序的运作。有竞争又有协作,企业间的关系应该是战略伙伴、合作者甚至是同盟,而不是互相打压恶性竞争。现代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营必须拥有一大批企业分工协作,不仅企业集团内部,而且国际间成百上千家企业协同合作。产业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物流、服务商各自在供应链中发挥特长,构成一套科学有序、高效融合的供应链平台体系。最终可以达到强强联合、减少内耗,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使供应链充满竞争活力,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客户百变的需求。2.外包策略不彻底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已经在增加物流外包的比例,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企业的外包策略大多是短期,不能充分发挥外包战略的优势,使供应链的效率大打折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很多都是大而全的公司,也就是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即制造、装配、销售的一体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和交易程序,另外我国“万事不求人”的封建主义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与开放式的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使得这种做法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因为企业必须在所有这些环节中都最强,才有可能取得整体的竞争优势。在如今网络经济时代,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会变动频繁,所需资源组合不一,单独一个企业的资源难以迅速和长久形成竞争优势,企业集团与传统的企业联盟难以适应。因此,外包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方针。我国很多企业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中,使得外包的总体水平低下,市场竞争力较弱。制造企业采取物流外包战略可以分担风险,重点发展企业核心业务,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是“纵向一体化”,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技术更新快、投资成本高、竞争全球化的制造环境。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充分发挥链上各个企业的核心能力,创造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集中优势兵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提高我国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对策研究3.1建立互信机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1.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决定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应在较大范围内精心挑选合作伙伴。要确定合作者能提供价廉质优的产品、服务和知识,同时要求合作方企业信息化工作达到实施供应链关系的要求,并对合作方的合作范围、方式、协作服务的质量要求等均要有明确的协议,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纠纷。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最为重要的基础。选择不当,不仅会侵蚀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失去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合作伙伴必须拥有可资利用的核心竞争力;拥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思想;合作伙伴必须少而精。2.建立互信机制,激励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在电子化供应链的构建中,基于信任的合作是最根本的理念。在市场机会转瞬即逝的今天,供应链中各个成员谁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未来的所有变化,而将其形成明确的合同。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内部,各成员企业要想灵活地适应环境,就必须在相互依赖与各自的独立之间找到平衡。彼此的依赖要求成员企业相互信任、彼此忠诚、信守承诺,从而为供应链的长久生存和成员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信用等级评比制度,为供应链伙伴合作打下基础。3、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系统,促进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链成员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和度量方法,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新的绩效评估系统必须能够对每个贸易伙伴、每个职能部门在供应链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并估计供应链带来的利益。因而,新的绩效评估系统必须清楚地认识供应链中分配的概念,正确分辨各成员企业所做的贡献。正确的分配制度,能促进贸易伙伴间的亲密合作,使整个供应链畅通无阻地高效运行。3.2建立健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企业必须拥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这些管理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已经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它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商机、新的管理模式,SCM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供应链管理的载体是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系统。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企业在加强信息化进程
本文标题: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7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