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知识点、重点与难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国家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形成的。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税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税收,新中国税收经历了新税制的建立和历次税制改革。西方国家税收也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税收、资本主义税收的发展过程。建议本章的学时数为2课时。二、本章知识点1、国家是如何形成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是社会契约论和暴力征服论。2、税收是如何起源的。3、我国税收发展简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税收、封建社会的税收、国民政府时期的税收和社会主义的税收。4、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大税制改革。主要包括唐初叶的“租庸调”、唐中叶的“两税法”、明中叶的“一条鞭法”和清前期的“摊丁入地”等。5、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包括1950年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一九五0年七月至一九七八年期间的税收调整和改革;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一年的税收改革;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税制改革。6、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所得税制的改革、流转税制改革、其他税种的改革和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7、西方国家税收发展简况。西方各国税收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税收结构看,走过了由以简单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演变为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再进一步发展为也现代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三、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一)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要认识到税收始终是国家的公共权力作用于社会经济的产物。(二)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经过1979—1991年的税收改革,使工商税制突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的分配格局,强化了税收组织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的功能。但是,当时的税制仍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外,特别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税负不平,不利于企业平等竞争;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犬牙交错,很不规范;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上,不能适应分税制体制的需要;税收调控的范围和程度,不能适应生产要素全面进入市场的要求;内外资企业税制不同,矛盾日益突出;税收征管制度不严,征管手段落后,流失较为严重;税收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形成税收立法、司法和执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工商税制。这次改革工商税制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这次改革工商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所得税制的改革1、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2、修订个人所得税,把原来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统一了起来。第二,流转税制的改革改革后的流转税制由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组成。在工业生产领域和批发零售商业普遍征收增值税,对少量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新的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取消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来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增值税扩大了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交易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消费税作为增值税的配套税种有选择地对一些消费品征收。第三,其他税种的改革1.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矿产资源,配合增值税改革适当调整了税负。2.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暂缓出台)、遗产税(未开征)。3.调整城乡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4.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将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盐税并入资源税;取消对外资企业、外籍人员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统一实行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并适当调高税负;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第四,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以保证税法的贯彻实施,建立正常的税收秩序。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②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⑧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④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⑤适应分税制的需要,组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基本规范;⑦中央税和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立法权集中在中央;⑧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三)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税制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必然要求进行新一轮税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由于1994年税制改革是为推进经济体制整体改革而实施的,所以,新一轮税制改革应是渐进地调整和改革。1、开征车辆购置税。为了发挥税收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作用,2000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它是改车辆购置附加费为税的,是一种兼有财产税和行为税性质的价外税。2、废止农业税为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之后,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议草案。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从而结束了我国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历史。废止《农业税条例》后,已经对有关财政作出相应安排:按照现行体制和政策,农业税为地方税,取消农业税后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沿海发达地区原则上由自己负担,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补助。3、开征车船税国务院新近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车船税适当提高了税额标准,统一适用于各类纳税人。原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同时废止,从而结束了车船税内外分设的局面。该税由财产与行为税改为财产税4、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从而结束了改革开放以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设的局面。5、开征烟叶税2006年4月18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烟叶税纳税人为收购烟叶的单位,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税率20%。6、修订城镇土地使用税2006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的出台是地方税改革的最新进展,有利于统一税制、公平税负、拓宽税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地方财政收入7、调整有关税种2006年4月,调整了消费税税目、税率。消费税税目由原来的11个调整为14个。税率也作了相应调整。此外,还对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的扣除额作了调整,从原800元增加到1600元;增值税扣除范围的扩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试点,2007年起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城市。本章难点:(一)对税收产生的条件的认识和理解理论上讲,税收的产生和存在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国家的产生就是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于是出现了贫富分化,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阶级的产生必然产生阶级斗争,而国家正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这样,税收产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概括了第二个条件。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或政府拥有市场主体所不具有的公共权力,所以,它能凭借这种公共权力将其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分摊到每个社会成员身上。这种分摊的手段就是税收,所以,称之为“税收价格”。(二)当代西方国家税收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西方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是二十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共同特征。各国普遍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并减少了一些对经济产生扭曲作用的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同时增加了某些税前扣除和减免。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起,拉弗减税思想被广泛采纳,使减税成为一种普遍...的政府行为,亦成为反经济周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国的税制调整基本上是在80年代“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基本框架中进行的,“通过减税以刺激投资,从而增加供给”一直是税收竞争的主旋律,亦是税收竞争的实质所在。围绕着减税这个主旋律,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国开始重新启用凯恩斯主义,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理论,这是90年代中后期税收竞争区别于80年代税收竞争的最显著特征。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放弃了80年代中期反复强调的“税收中性”原则,而用广义的“税收效率”取而代之,更加强调税收作为宏观经济手段的调控功能。在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一方面继续推行减税政策,如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提高个人宽免项目的金额,对中低收人家庭和小企业减税,恢复投资抵免优惠;通过《R&D减税修正案》等。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适度增税,如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税率微调,对富有阶层增税;通过提高社会保险税的限征额,增加社会保险税的收入;通过增加联邦消费,提高汽油税、烟税、机票税、电话使用税等税的税率,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可增加近2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减税和增税税收政策,以及其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美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一直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使美国经济在二十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更是走势强劲,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除美国以外,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情况也大致如此。第二部分背景资料:奥尔森的税收起源观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M.Olson,1932—1998)在讨论国家的起源时,提出了一种有意思的税收起源观。他假定:国家出现之前,兵荒马乱,土匪横行,而土匪又分为两种,一是“流寇”,二是“坐寇”。“流寇”到处抢掠,流窜犯案。“坐寇”在固定区域内活动。“流寇”到处奔走,累了,就会变成“坐寇”。“坐寇”不能无限度地掠夺财产,因为过度掠夺的结果,很可能是未来再也抢不到财物了。经过缓慢的演变,“坐寇”开始理性地思考如何从势力范围内获得财物。渐渐地,“坐寇”给势力所及的范围内居民提供安全和其他保护措施,而居民要按照规定的标准给“坐寇”进贡。最后,“坐寇”变成了国家,居民的捐献就成了税收。(张宇燕1997)。第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契约论2、初税亩3、“租庸调”4、、“一条鞭法”5、、“摊丁入地”(二)判断题1.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2.唐初叶的“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丁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3.夏贡,就是夏代按田地的农产品收获量征收的农业税。4.在罗马帝国,在它最发达时期,货币税是基础。5.摊丁入地是我国税收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完成了赋役合并,摒弃了丁税,又取消了户丁编审,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束缚相对削弱了。这是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6.我国1983、1984年先后对企业进行了两步利改税改革。1983年的第一步利改税改革,主要是开征了集体企业所得税。7.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8.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实行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9.“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是二十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共同特征。(三)选择题1、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起源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凯恩斯2、我国唐代
本文标题:税收起源和历史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1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