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霍乱防治方案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从1961年开始,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至今已持续35年并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球流行形势更趋严峻。1991年拉丁美洲发生了本世纪首次霍乱大流行,同年非洲的病例也是第七次大流行以来最多的一年。1992年印度出现由新菌型——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流行,不到半年即席卷了印度和孟加拉国。1993年全年报告的霍乱病例总数虽有所下降,但报告的国家数却是本次世界大流行以来以往任何一年中最多的。亚洲国家1993年的病例数也增至1992年的5.5倍。我国经过1990年至1992年病例数处于低水平后,1993年也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同时在新疆出现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1994年我国报告病例数进一步上升,这种情况预示着我国霍乱流行已进入第三次高峰期。霍乱弧菌按菌体(O)抗原不同,已分出155个O血清群。其中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可致霍乱。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每一生物型又分小川、稻叶两个主要血清型。彦岛血清型容易发生变异,成为小川或稻叶型,故又称为不稳定型。尽管由古典型所致的霍乱病例在印度次大陆仍有发生,但第七次世界霍乱大流行均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所引起。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和肠道外感染。然而1992年在印度次大陆出现的新的产毒性霍乱弧菌被列为O139血清群。它是已发现的第一个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非O1群霍乱弧菌。除O抗原不同外,O139菌的其它主要性状均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无显著差异。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存在两类菌株:流行株具有引起霍乱流行甚至大流行的能力。非流行株存在自然水体中,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用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类菌株。在疫措施上可按两类菌株区别对待。霍乱的感染类型多样,其中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多数。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无症状感染和轻型病例比古典型引起的要多。由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可在某些水生动植物中生存,致使水体成为霍乱弧菌的重要贮存场所。大多数霍乱病例可发生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导致大量体液和电解质的丧失。患者口渴、无尿;衰竭、脱水。重症病人常有腓肠肌痉挛,并且由于脱水和循环衰竭而很快死亡。因此,所有霍乱病人均应立即治疗。对大多数轻症病人可采用口服补液治疗,对严重脱水病人,应立即开始静脉补液并服用抗菌药物。如治疗及时得当,病死率可降至1%以下。霍乱是由霍乱弧菌经口感染所引起。水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其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所引起。控制霍乱最有效的“治本措施”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食品。病人排泄物的妥善处理以及讲究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是每个人预防霍乱的最有效办法。二、治本综合措施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及第五条规定“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霍乱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社会工程,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霍乱防治工作,并督促检查下列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一、国务院国发[1980]227号、国发[1981]98号两个文件,强调水改、粪管、饮食卫生监督管理和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是防治霍乱的几项根本性措施,对当前乃至今后若干年我国霍乱的防治工作仍具有战略型的指导意义,应进一步贯彻执行。二、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对本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三、中央和地方的计划及财政部门要把本病的防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实解决卫生防疫机构开展防治和紧急控制疫情时必需的经费。四、农业、水利、城乡、供水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解决农村改水、饮水消毒和粪便管理工作。五、商业和化工部门要保证预防和控制疫情所需的物资供应。六、公安、工商、城建、计划生育、卫生、环保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要采取相应措施,开展综合治理,特别是加强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建设工地、厂矿等单位和地区的卫生检疫和管理,监督落实预防本病的卫生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七、工会、青年团、妇联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有良好的劳动、生活和卫生条件。对条件差的、有损劳动者健康的情况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干预。八、宣传、广播电视应大力支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大宣传报导力度。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宣传教育,不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要使他们成为卫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九、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饮食卫生的监督管理,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处理。要及时治疗现症病人,努力降低病死率。十、邮电、通讯、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工作,做到畅通无阻。三、技术和物质保障为了能在霍乱流行时做出迅速反应和防止病例死亡,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流行前严格检查各有关卫生、医疗单位紧急必需品的准备和储备情况,包括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实验室基本设备,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并按下列基本要求提供保障。(一)人员培训加强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在巩固原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组织培训出一批新的技术骨干队伍。要加强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并大力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严格控制疫情的技术准备工作。(二)治疗用品的难备重症霍乱病例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则其病死率可高达50%甚至更高。因此,在乡卫生院以上的医疗单位必须有足够量的如下用品储备:1.补液用品:生理盐水、输液管、口服补液盐及纠正脱水和酸中毒的药品,以用于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治疗。2.抗菌药物:应以当地菌株敏感的药物为首选药物,如:四环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等。要求除能应付正常使用量外,还需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储备,主要用于病人的治疗和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性用药。3.其它设备:乡级以上医疗单位应备有隔离治疗病房和隔离工作所需用品,包括废物消毒缸、更衣室、清洁用品(拖把、抹布、棕垫等)、洗手设施等。在偏僻山区要做好设置临时性隔离治疗场所的材料准备。(三)消毒用品严格的病家、疫点消毒和正确处理病人排泄物,是有效控制霍乱疫情扩散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提前做好消毒用品的储备工作,以保障暴发疫情时的应急使用。1.消毒药品:如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等,主要用于饮水消毒、疫点消毒、病房及病人排泄物处理,工作人员自身防护。2.消毒用具:如喷雾器、刻度量杯、工具箱等。3.个人防护用具:消毒工作人员需配备消毒工作服、隔离衣、帽、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等,用于病房消毒、病家疫点消毒及死尸的埋葬处理等。(四)实验室基本装备实验室是核实疫情报告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的必需场所,也是制订防治措施的科学根据来源。各级卫生防疫站必须配备专用霍乱诊断实验室,并由专人负责开展实验诊断工作,基本装备要求如下:1.实验室:必须配备一个无菌间或无菌操作台,一个准备间。2.基本装备:冰箱、培养箱、水浴箱、显微镜,手提式消毒锅、普通天平、烤箱、普通离心机各一台。3.基本器械:细菌培养皿、13×100mm试管、试管架,玻璃片、接种环、不同刻度滴管、吸管、烧杯、量筒、酒精灯、注射器、记号笔、电炉、铝锅、脸盆、塑料桶等。4.诊断用品:Ol群霍乱弧菌多价和单价诊断血清、O139诊断血清、药敏试纸、胰蛋白胨、牛磺胆酸钠、明胶、亚碲酸钾、去氧胆酸钠、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营养琼脂、Cary—Blair培养基、应大培养基、四号培养基或TCBS培养基、pH试纸、革兰氏染液、生化试纸等。(五)交通车辆和通讯设备的保障在霍乱暴发流行时,交通车辆和通讯设备的足够配备与通畅是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力保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全局出发,保证疫点处理及标本采集用车,保证药品器材及时送往疫点。紧急用车可由卫生行政部门首先在卫生系统内部调用其它医疗单位车辆,必要时亦可由政府从其它部门调用车辆,以保证疫情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电讯部门要保证线路通畅,各级卫生防疫站必须装备疫情专用电话,以保证疫情信息及时传递和药品器材等及时调用。四、流行前的预防措施流行前的霍乱预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订本地区预防和控制霍乱的规划,并着重抓好下列工作:(一)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霍乱的关键性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治理和改善环境卫生的规划。各自来水厂必须供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暂无自来水厂供水的地区须保护好水源,坚持饮用水消毒。城乡要结合规划,积极推广粪便、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灭蝇的有效方法。把讲卫生、防疾病、搞好环境卫生,列为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二)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的合格率。对饮食行业(特别是个体饮食店)、集体食堂和农贸市场,卫生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当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时,应做出停止食品出售或责令饮食店停业整顿的处理。(三)开展健康教育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卫生等部门都有普及卫生防疫知识的任务。要利用多种形式,用群众的语言及本地的实例启发教育群众,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四)设立和健全腹泻病门诊1.为及时发现、处理霍乱病人,各级医疗单位应设立和健全腹泻病门诊。一般在每年5—10月开设,重点地区根据需要应当常年开设。2.腹泻病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指派专(兼)职医、护、检验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制订严格的工作规则与隔离消毒制度。3,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地址、就诊日期、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体征、初诊印象、检验结果、治疗方法等。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应另做详细病历记录。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原省、市、县、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而延误疫情处理。4.对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是发现霍乱病人的关键项目。在全部操作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标本污染。5.每天做好腹泻病人统计,按规定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必要时,应建立“腹泻病门诊工作旬报”制度。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治疗抢救或留床观察。如需转院,应有专车及医护人员陪送。7.应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和推广使用口服补液盐。8.腹泻病门诊每月应进行一次自查,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1—2次检查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五)加强霍乱监测工作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具体任务。霍乱监测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1.监测点的选择在霍乱反复流行或发病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立若干个城乡长期监测点,全年(或主要流行季节)对各监测内容定时、定点、定量地开展监测。监测点的腹泻病人应尽量扩大采检范围。面上和其它地区在主要流行季节对具有一定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腹泻病人采检,检材数量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数的10%。同时根据流行病学需要,进行适量外环境与食品监测。2.监测内容(1)腹泻病人:腹泻病门诊按监测任务对腹泻病人采便培养,对疑似病人及时处理和上报。(2)重点人群: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采检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与病人可能有传播关系的一般接触者及可能与流行有关的重点职业人群,如渔民、船民、外地民工、饮食及旅游服务行业人员、经常外出人员等。亦可采检有追溯传染来源意义的往年病人、带菌者、旧疫点人群及来自疫区的人群。(3)外环境:根据调查传染来源和污
本文标题:霍乱防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9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