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区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区位论的概念、发展:1)以单个厂商区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2)研究①古典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韦伯、克里斯、廖什区位:厂商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核心问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单个厂商发展为地区总体经济结构;理论推导转向区域模型;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不仅考虑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到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2、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生产组织研究扩展到产业区位分析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3、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2)区域经济活动组织3)区域地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4)区际分工与联系5)区域经济政策4、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选择最佳区域经济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区域经济环境;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区域经济学(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5、区域经济(名词):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第二章1、基本概念: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决策:决策主体的区位决策过程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高婷婷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2)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大国经济的区域发展规律):①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②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4)现代区域经济理论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②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③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④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第三章: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合作,相互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部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判断):1)特惠关税区:远低于第三国的关税;2)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组织内部实现商品免税流通,保持成员国以外的独立关税壁垒;3)关税同盟:相互取消外贸限制,规定统一的外贸税率,和实行共同的外贸政策,超国家调节;4)共同市场:关税同盟+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财政以及其他政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6)完全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3、关税同盟理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形式,也是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对内取消关税和对外统一关税所引起的贸易变化。贸易转移效应:一国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低成本的产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国购买高成本的产品;(减少成员国福利)贸易创造效益:关税同盟中一些国家高成本的产品被来自另一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品替代。(增加成员国福利)4、自由贸易区理论:是经济一体化最基本形式,通过消除区内贸易壁垒来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5、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途径:1)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市场一体化;2)降低交易成本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3)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4)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6、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组织:1)欧洲联盟EU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3)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四章:1、经济区域的划分:1)区域的类型划分:类型经济区:认识各区域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规律而划分的各种类型经济区:部门经济区、原料区、加工区等。综合经济区: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2)分级综合经济区划分:行政区的划分,大国有三级或四级经济区2、经济区划分的原则:1)类型经济区的划分:①以省、市、自治区为基本地域分类单元,其他类型(贫困区、经济衰退区)可以地级市、县级市或县为基本单元;②经济发展阶段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即关键性的工业化条件、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类似性;③产业结构特点、功能和发展方向的相似性;④划分结果显现出空间地域的不连续性,允许同一类经济区在不同区域出现。2)综合经济区的划分:①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②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③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④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⑤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地相协调的原则;⑥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⑦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3、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更享有优惠政策的地区。4、经济特区的类型(判断):1)贸易型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边境、对外贸易区和保税区等形式,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2)工业型经济特区:如出口加工区,在区内设厂,利用廉价劳动力,从外部采购原材料进行工业生产和制造,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销售;3)工贸结合型经济特区:如中国香港,兼有贸易型和工业型功能;4)科技型经济特区: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产品;5)金融型经济特区:离岸金融中心(巴哈马)、国际银行业自由区和金融贸易区(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更优惠政策;6)旅游型经济特区:旅游开发区、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7)综合型经济特区: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开发。5、城市基础模型:需求拉动型的经济模型,需求影响6、21世纪经济发展新模式:科技工业园区(区域经济发展最佳模型)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产品,加速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第五章1、总部经济(名词):指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大型集团,集投资、管理、研发、采购、销售、结算、物流等一体,形成总部集群布局,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价值链分工同时,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发展2、总部经济的功能(重点理解):1)特征:知识密集性;经济集约性;产业延伸性;发展辐射性;合作共赢性2)经济效应(重点理解):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重点理解)(即内聚效应):制造产业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社会资本效应3、总比经济的评价:一级指标(6个指标):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开放程度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第六章1、梯度: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梯度理论(名词):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按照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理论。2、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创新、发展、成熟、衰老这四个阶段。1)产业结构的优劣是区域经济盛衰的主要因素2)创新活动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发展3)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3、极化效应如何促进城市带发展梯度上升: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4、处在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简答题)(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发展)1)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2)简单劳动密集型工业3)污染严重的工业4)军事工业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5、高梯度能不能带动低梯度地区发展: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综合作用结果6、回流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1)资金形成上:发达地区在扩散效应作用下向不发达地区投放的资本、贷款到期需要还本付息;2)移民上: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倾向于流向发达地区;3)竞争能力对比上:乘数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拉开差距,迫使不发达地区更加落后。7、不同梯度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P131:看1)高梯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政府、大公司、科研机构共同协作,科研、开发与生产连成整体;2)中等梯度萧条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生产高档产品;外迁)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3)低梯度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具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淘汰旧产业第七章1、辐射理论(名词):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和地区辐射和扩散,两者相互作用。点辐射(判断):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扩散到较远地区;线辐射: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面辐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向周边落后地区辐射;2、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简答题)P1591)现代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和地区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和地区辐射和扩散,两者相互作用。两者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经济运作模式;2)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辐射,辐射的范围取决于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4)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辐射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第八章:1、产业结构的概念: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应变能力有哪些方面:1)区外生产要素进入,产业结构能及时应变,吸收消化外来因素,将其转为输出;2)主导产业需要的资源和原料枯竭或输入困难,主要产业需求过小,产业结构能及时转换3)产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产业结构能创造出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2、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性: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5)工业结构分析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3、区域产业结构定量分析:1)产业比较优势度4)区位商5)产业专业化系数2)工业化结构比重6)产业结构变化率7)相关系数3)产业专门化率8)相似系数9)产业结构效益10)结构影响指数11)效益超越系数12)偏离--份额分析4、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简答题)内涵:1)从量上讲,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所占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2)从质上讲,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企业,另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并存,并且存在相当大的断层。表现:1)从劳动力状况看,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而体现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占一半以上甚至更多2)从劳动力市场状况看,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另一个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技术低的中老年3)从企业规模看,两极化明显:一极是雇佣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企业;另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5、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几种理论1)动态比较费用论:产品比较成本可以转化;2)雁行形态说:后发国家产业应当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3)产品循环说: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为出发点;4)非平衡增长论:产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2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