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历史-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讲)
【考点定位】(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名师点击】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知识网络】(一)农业:1、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二)手工业:1、发展历程2、工业部门3、经营方式4、特点(三)商业:1、发展历程2、特点3、表现4、阻碍因素(四)资本主义萌芽:1、发展历程2、特点3、阻碍因素【考点详解】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一万年前——刀耕火种(1)组织方式:集体劳动2、商周时期——石器锄耕(1)技术:除草、施肥、灭虫(2)组织方式:集体劳动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1)技术:水利灌溉(2)组织方式:小农经济(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原始的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2)瓦解及原因: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②许多私田出现;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形式:①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②私有:(包括君主土地私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私有土地的①将公田强占为私田②政府将公田赏赐给功臣③土地买卖土地兼并的危害:①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形成:春秋战国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评价:(1)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比较稳定;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阴碍近代社会发展;②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③容易引发生态矛盾。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高考例题:(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汉初经济发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并识记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中档。学生只要准确记忆汉代经济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即可答对,但答对的前提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整体看并不难,但要读懂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才能甄别出D项是无关项,要准确记忆A项的现象出现在明朝时在可以。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2、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3、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二)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1、冶金业(1)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2)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2、制瓷业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3、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1)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丝绸之路;(2)棉纺业: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三)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1)官营手工业:①官府统一管理;②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③资金雄厚;④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2)私营手工业:①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②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高考例题:(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商业发展历程1、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2、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3、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帛、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4、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5、宋朝:彻底打破高、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原因:①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6、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一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二)古代商业发展特点(1)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4)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三)商业发展的表现1、经营主体的发展:官商(周朝)——私商(春秋战国)---商人数量增加2、货币发展:铜铁金银—纸币(北宋交子—元朝广泛用纸币)3、商品种类的增加:手工业品—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明清)4、商业资本的增多:明清区域性大商帮的形成5、城市商业的发展(城市是商品交换的主要场所,它的的繁荣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1)城市发展的原因:①政治军事的需要②经济发展的需要(2)城市发展的表现:①周——唐的城市:城市的职能以政治只能为主,经济职能为辅,对市场有严格的限制,县以上可以设市。②北宋——后的城市:经济功能加强,商业限制少,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草市出现、(四)阻碍商业发展的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1、产生: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2、原因:(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2)巩固封建统治(根本原因)3、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4、主要内容: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回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是进行抑制。5、特点:(1)贬低商人地位;(2)限制经营范围;(3)衙税;(4)禁止对外贸易。6、评价(1)积极作用:①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②巩固了封建统治。(2)消极作用:①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②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1)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2)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2、内容:严禁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3、危害:(1)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高考例题: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汉武帝经济措施【名师点睛】西汉时期的五铢钱,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学%02.(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据题干“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位于江西,故是图片中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仙镇位于北方黄河流域,故是;②是汉口镇,○4是佛山镇,故排除ACD,B项正确。故本题选B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四、资本主义萌芽(一)含义:雇佣关系+商品生产(二)出现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2、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直接原因)3、封建社会土地经营方式的变更(三)过程:农业、家庭手工业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四)发展历程:1、产生:明朝(1)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3)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4)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5)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2、发展:清朝: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五)特点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2
本文标题:历史-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3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