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符号化2、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和过程总趋势:由繁到简过程:一、汉字与书法艺术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隶书、楷书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狗猪鸡汉字的起源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甲骨文特点: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篆书(大篆)又称籀(zhòu)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小篆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秦李斯峄山石刻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隶书楷书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很少追求书法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臻于成熟。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楷书隶书行书草书(1)楷书(1)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2)发展: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3)主要代表人物:2、三大书法艺术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钟繇楷书书法王羲之《黄庭经》欧阳询书法颜体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柳体点画瘦劲,结构严谨。二人有“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真卿《书告身》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柳公权《玄秘塔碑》(2)草书:(1)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成为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2)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3)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王羲之草书王献之草书张旭草书怀素草书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骤雨狂风,气势磅礴(3)行书:(1)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2)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东晋书体完全成熟。(3)最突出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有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大行书)、宋代苏轼。王羲之:《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苏轼书法作品赵孟頫书法作品1、特点:2、原料:3、发展脉络: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笔、墨、矿物颜料;纸、绢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夫妇饮宴图》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王冕《墨梅》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隋展子虔《游春图》《鹳鱼石斧图》《人物龙凤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游春图》唐阎立本《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从中看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汉末而至盛唐,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完全是汉人模样。吴道子画衣纹自有一套,服饰如当风飘舞、富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被后人成为“画圣”。敦煌彩塑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王冕《墨梅》明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用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课内探究唐朝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风格(《送子天王图》、《步辇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比较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风俗画流行(《清明上河图》)宋朝: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盛行。明清文人以画写意,表达思想,文人画成就突出。明清: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三、京剧的出现1、清朝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1)起源:2)发展:3)成熟:4)进一步发展:5)京剧的形成、成熟、传播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明朝昆曲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③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梅兰芳《贵妃醉酒》)十三绝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又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问题京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①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②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达官贵人及商人云集,文艺市场需求量大,北京是当时文化及娱乐休闲的中心。③京剧富有艺术生命力,不断推陈出新,名角辈出,受到人们的喜爱。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艺术领域发展历程艺术特点汉字与书法中国画京剧
本文标题: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5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