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市煤层气调研报告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2018年6月目录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1(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5(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5(二)资源配置垄断,现行退出机制落地难6(三)外部效应负面,生态环保问题凸显7(四)气煤两权分离,“采煤采气一体化”推进困难9(五)供需矛盾突出,调节手段及调峰设施建设滞后10(六)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受阻11(七)科技研发薄弱,技术推广和合作渠道不畅12三、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13(一)制定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14(二)打破矿权垄断,落实退出机制15(三)改革收益分配,完善补偿制度16(四)推广“蓝焰经验”,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17(五)完善调峰设施,提升集输能力18(六)落实“六最”要求,优化营商环境19(七)激励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进步191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288%。境内现已设置41个煤层气矿业权,面积3.06万平方公里,包括煤层气探矿权33个,面积2.90万平方公里,煤层气采矿权8个,面积0.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0%。我省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贯穿全省的“三纵十一横”国家主干管网和省级输气干网系统。省内106个市区、县城建成了市政燃气管道,覆盖全省中心城镇,连接周边陕、蒙、冀、豫诸省。配套建设的调峰站、液化厂、瓦斯发电厂、加气站,支持了居民燃气、陶瓷、冶金、发电、运输等行业,煤层气产业正在崛起成为我省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我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9%。煤层气地质储量达6141亿立方米(占沁水盆地总量的1/10),探明储量达307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53.1%、全国的46.8%),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沁水、阳城两县及高平市、泽州县少许地区,走向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趋势,具有资源埋藏浅、开采性好、甲烷纯度高(大于95%)特点,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规模商业化产业基地,2017年我市地面煤层气总产量35.16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78%、占全国的70%)。我市现有批准的煤层气矿业权12宗,总面积2668.1平方公里,其中探矿权7宗,总勘查面积1532.7平方公里;采矿权5宗,总开采面积1135.4平方公里。未设置煤层气探矿权、采矿权的面积19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约110平方公里、泽州县约400平方公里、高平市约706平方公里、阳城县约550平方公里、陵川县约220平方公里,多为煤矿采空区、煤炭资源露头区或煤层气赋存量低的区域。(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据市统计局资料,我市现有规模以上煤层气行业工业企业19家(其中:煤层气生产企业14家、煤层气供应企业5家),2015~2017年,煤层气产量分别为31.45亿立方米、32.47亿立方米、35.16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产量分别为46.55万吨、53.13万吨、82万吨,三年内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364.34亿元、53.34亿元、78.96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37%、6.34%、7.12%。从行业效益指标来看,2015~201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9.41亿元、56.22亿元、76.12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10%、5.95%、5.70%;利润总额分别为14.97亿元、9.74亿元、14.89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29.56%、17.30%、11.09%。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煤层气行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504人,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81%。根据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2015~2017年,全市煤层气行业上缴税金分别为6.17亿元、4.64亿元、3.91亿元,占同期我市财政总收入的3.21%、2.74%、1.81%。历经10余年的发展,煤层气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市工业经济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我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煤层气行业的领头羊,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规模最大的煤层气产业基地。1.上游产业——资源开采从事地面开采的有中石油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华北油田成庄作业分公司、中联煤层气晋城分公司、美中能源公司、亚美大陆公司、山西格瑞克煤层气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惠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有限公司、山西煤层气有限公司和山西兰花煤层气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先后承建了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东区煤层气开发项目、沁水盆地煤层气郑庄区块9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项目、潘庄区块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里必区块煤层气合作项目、大宁煤矿井下瓦斯地面预抽放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探索取得了多项煤层气开发先进技术。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垂直、水平和U型等井型的钻探8188口,投运6427口。2.中游产业——管网集输目前,我市辖区内已建成运行的煤层气专用输送管道共有7条(包括:西气东输管线一线、端氏—龙港小岭、沁水—晋城、晋城—长治、端氏—晋城—博爱、晋城—侯马〈沁水段〉、临汾—晋城—长治)。我市境内煤层气专用输送管道全长506.4公里,年输气能力近100亿立方米(不含西气东输一线输气能力)。3.下游产业——加工利用4(1)煤层气液化全市共建成投运煤层气液化项目8个,分别为:①晋城华港燃气有限公司20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②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9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③中国联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④新奥集团45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⑤晋煤集团天煜公司一期3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⑥世行贷款一期45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⑦舜天达天然气有限公司3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⑧浩坤煤层气有限公司10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总设计处理能力590万立方米/日,2017年总液化量3.77亿立方米。(2)汽车燃料全市建成运营CNG加气站45个,其中母站8个,设计总供气能力103万立方米/日,实际日均供气量23.7万立方米,2017年累计供气量8657万立方米;CNG汽车加气站37个,设计总加气能力每日68.7万立方米,实际日均供气量13.3万立方米,2017年累计加气量4752万立方米,平均加气价格3.8元/立方米。(3)民用及工业燃料全市煤层气居民用户40.5万户,2017年累计用气量1.6亿立方米,全市煤层气居民用户覆盖率约为53.3%;工商用户2067户(不含九小场所和发电企业),2017年累计用气量3.37亿立方米,其中:使用煤层气的工业用户57户,年累计用气量1.02亿立方米,商业用户2010户,年累计用气量2.35亿立方米,主要为部分宾馆、饭店、洗浴行业,以及路宝、宇光、神州、富基新材料等陶瓷、玻璃、钢铁工业企业等。(4)瓦斯发电全市累计建成瓦斯发电厂39座,总装机容量50.3万千瓦,其中寺河瓦斯发电厂总装机12万千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瓦斯发电项目。全市年利用矿井瓦斯6亿多立方米,年均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稳居全国第一。4.配套产业——装备制造52013年8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政发〔2013〕31号),明确提出“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建设太原、晋城两个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此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兴起,目前,重点煤层气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晋煤集团金鼎公司、清瑞能源科技(山西)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公司和山西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煤矿井下长孔定向钻机、全断面坑道钻机、煤层气井专业抽气机、煤层气井远程智能化排采设备、液化天然气(LNG)低温压力容器储罐、燃气发电设备及低浓度瓦斯提纯装备、煤层气套管等。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人才少、技术落后、投入不足,总体看,我市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部分项目还在建设期,整体发展仍处于创业起步阶段。5.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检测围绕服务煤层气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在煤层气生产的技术研发上,以晋煤集团为依托的“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经科技部批准挂牌,现为国内唯一国家级煤层气重点实验室,拥有博士2人、硕士31人、本科34人,目前,实验室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山西省煤基专项5项、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项目10项、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项);二是服务煤层气产品质量检测,市质监局以直属单位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作为母体单位,组建了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2010年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具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2017年12月26日,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取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资质认定授权证书。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成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实现产量快速增长”的目标。我市作为沁水盆地最核心的产气区,虽然在开发利用规模上全国领先,但煤层气资源优势仍未形成产业优势,与国家产业化基地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61.产业规划不清晰。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已有10多年,坐拥全国最好的煤层气资源,目前除了规模优势,并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起步期的摸石头过河
本文标题: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7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