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学与教的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一、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一)角色的概念(识记)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他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二)教师角色的含义(识记)教师角色含有三层意思:1.教师行为;2.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身份;3.对教师的期望。(三)理解教师的多重角色(理解掌握)1.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2.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和家长的代理人。①模范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民主公正,合作,处事灵活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四)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综合理解)1.教师的智力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之后,它不再起关键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3.教师的特殊能力与其职业成就的相关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强的相关。教师职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最重要的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4.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两个对教学效果显著影响的人格特征: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四)教师期望的含义(识记)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阅档案资料和听取其他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形成一定的期望。(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影响的实验研究:(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实验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含义: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影响:1.教师通过对学生不同的期望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①制造心理气氛。教师通过听取和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评价学生的行为反应等,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亲切心理气氛,低期望学生制造紧张气氛②提供反馈;③向学生输出信息;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作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④输入信息。包括教师允许不同期望的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2.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便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原先形成的期望3.长此以往,循环反复,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低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差。(六)效能、教学效能感的含义(识记)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内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效能:个体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班杜拉、吉布森、德姆波、阿希同(七)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与类型(识记)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类型:筋疲力尽型、狂热型、低挑战型。(八)教师职业倦态的不利影响(识记)一是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发挥;三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九)专家和新手的对比研究(了解)专家型教师一般是指教龄五年以上,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界定:一是通过成绩界定;而是通过学校领导认定;三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十)舒尔曼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识记)①教材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十一)教学专长的特点(理解)(柏林纳)1.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考验2.自动化水平高3.高任务要求与关注教学情境4.灵活应变能力5.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式6.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7.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二、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一)教师成长过程的五个阶段(识记)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二)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理解)1.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4.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三)教学经验反思的有关研究(了解)(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默瑞-德西墨。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科顿、斯巴克斯-兰瑟。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四种反思方法。克瑞默-海因。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一)发展的含义(识记)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二)素质的含义(了解)原指个体的遗传生理基础。现指学生的心理素质,即学生心理结构。(三)加涅关于学生素质的构成及其分类(理解)1.学生的先天素质2.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3.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理解)1.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2.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3.素质教育是根据学生形成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①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②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二、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义(一)发展的含义(识记)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人与他人社会关系的社会性发中以及认识的发展等四个方面。(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理解)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2、发展阶段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合逻辑的推理。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理;守恒观念的形成(标志特征)、思维具有多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动态性、具体化等特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三)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的的文化历史观(理解)1、文化历史发展论:两种工具的理论、两种心理机能①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②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及标志。2、内化学说:内化的过程语言有重要的作用(区分皮亚杰与维果斯基)3、教育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理解)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意义:①理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②理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③根据这一理论,学前教育必须研究和确定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选定合适的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不断促进学前儿童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即先行教育原则。三、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社会化(一)人格的含义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米谢尔)(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理解)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如下:①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②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③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④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解决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四)自我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识记)①含义:一般是指人们对自身的认识,感受和态度的整合,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②苏珊·哈特、谢沃尔森③结构:(五)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理解)①威廉·詹姆斯、苏珊·哈特:个体的自尊取决于在完成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任务和目标时取得成功的程度,如果一项技能或成绩对个体来说不重要,那么即使不擅长该任务也不对自尊构成威胁。②马什(池小鱼大效应):个体的自我概念受社会比较的影响。③霍格、斯米特、汉森: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感到课堂是有趣的、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教师的反馈与评价,都影响着学生的自尊感。(六)个体社会化的含义(识记)个体凭借其生理特点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指责的过程,叫个体社会化。(七)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识记)1、儿童社会化2、青年社会化3、继续社会化4、再社会化(七)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理解)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学生的认知方式与能力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含义(识记)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主要特征:持久性、一致性。(二)认知方式的几种类型(识记)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2.沉思型、冲动型3.整体型、序列型4.辐合型、发散型(三)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理解)1.影响学生对认知通道的选择;2.影响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选择;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偏好;4.影响学生对学生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四)认知能力的含义(识记)能力一指个人在其遗传或成熟基础上,经由环境中的训练或教育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二指个人学习某事物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本章的能力是作为个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即智力。(五)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理解)1.智能:心理能力,指个体在学习、思维及解决问题时,由心理上的运作所表现的行为上的能力。2.含义:美国的加德纳认为智力是由八个相对独立的因素所构成的,每一个因素都是独立的功能系统,但各个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这八个相对独立的智力分别是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不同的智能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发源于特定的脑部位,受不同的学校教育影响,而且被不同的人所运用。3.教育意义:①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智力的优势与弱点,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指导应该多样化,适当地增加一些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多种智力的发展。②同时教师又需要避免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都要求八种智力全面发展。(六)智力差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理解)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2.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其次,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与学科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最后,智力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即智力不是影响某一知识是否能被学生学会的因素。它主要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七)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理解)1.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①传统课
本文标题:学与教的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1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