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行动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我班有一位学生叫王浩宇,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人相处不密切。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没有不良习惯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注意力涣散,成绩也成了班级里的倒数第一、第二。后经过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帮助,与他谈心,沟通。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我作为班主任心里也美滋滋的。二、问题的症结:解读这个学生1、心理原因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2、家庭原因孩子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为了生意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同时由于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采取粗暴的打骂行为,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当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时,父母又屡次欺骗老师,帮孩子“过关”。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这与他的家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关系。3、集体原因该生所在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外向。他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考试挂“红灯”,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是王浩宇,这种歧视导致他失去了自尊,因此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孩子时期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面2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4、评价原因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三、问题的解决:转变该生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较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就像这个学生,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让他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3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打、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相结合,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他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该生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浩宇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他的进步,帮助他从封闭走向交往,从自我走向群体,以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4.实施的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四、反思与讨论1.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而,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42.通过对这个教育案例分析,我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继续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与学生从内心情感上达到共鸣,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情感生活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进步的主动性。要与问题4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心对心地进行情感启迪,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问题得到了转化,教育也就收到了成效!3.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人对人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况且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教师的教育智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教师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忌以分数为唯一亮点妄自评价学生的好与差。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包括他的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带来的在智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表现,了解学生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去尊重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中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是我们履行育人使命的逻辑起点。56
本文标题: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1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