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上册省教材培训用(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三分段)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青岛市胶州教研室孙凤武表内乘法(一)第一单元看杂技第一个信息窗是“变花”,通过提出“变出了多少朵花?”的问题,引出求相同加数的和。1.窗1的教学要突出几个几的教学,为抽象乘法算式做好铺垫。第二个信息窗是“变葫芦”,通过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的问题,引入对乘法初步认识的学习。1.窗2的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繁琐性与乘法产生的必要及意义。2.窗2的教学要借助加法算式抽象乘法算式,让学生明白两个因数与加法算式的关系,突出乘法意义的教学。第三个信息窗是“变鸽子”,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魔术师变鸽子的情境,提出“原来3顶帽子里一共有几只鸽子?”“现在3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有关1的乘法和0的乘法。1.窗3的教学要突出寻找规律的教学。2.借助课件理解算式的意义。表内乘法(一)第二单元看杂技教学内容信息窗1:学习5的乘法口诀信息窗2:学习2的乘法口诀信息窗3:学习3、4的乘法口诀相关链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第一个信息窗创设“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单轮车”的情境,通过两个人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的乘法口诀的探索。信息窗11.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经历数学化过程。3.乘法口诀的编制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结合起来。2.加强直观教学,合作编制口诀。信息窗14.引导学生经历口诀的形成过程。(1)借助学具,寻找答案;(2)发现规律,形成儿歌;(3)借助儿歌,抽象意义;(4)借助意义,抽象算式;(5)借助算式,抽象口诀;(7)引领反思,提升方法。(6)寻找规律,记忆口诀;创设了“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顶竿”的情境,通过两个人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在“想一想”中安排了1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信息窗22.让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1.重视学生经验及知识的迁移作用。3.强调口诀的编制结构,加强意义的理解。4.编制1的口诀。创设了“三个学生观看小丑表演——顶碗和晃板”的情境,通过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3和4的乘法口诀的探索。信息窗31.要经历口诀形成的过程,做好迁移。2.动态呈现口诀的整理过程。创设情景整理口诀优化口诀寻找规律通过观察小木块和小圆片的排放,学生能够发现与前面所学习的“求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有所不同,引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学习。相关链接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3.正确引导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但不要为多样化而多样化。1.结合具体情境,体现算式产生的必要。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小制作主要教学内容窗1:教室里的角认识角认识直角比较角的大小窗2:做角认识锐角和钝角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行手工制作的情境,通过问题“什么是角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问题“哪个角大?”,引导学生学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通过问题“你认识下面这些物体上的角吗?”引导学生认识直角。教学建议1.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从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数学上的角。2.引导学生经历对角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直角的本质特征,教师适时讲解直角。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们在手工课上自己做角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引出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建议1.通过做一做、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为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积累丰富的经验。2.练习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增加难度。智慧广场有序数图形教学建议:1.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数,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评价数法,教师借助课件适时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数的优势,使学生自觉接受有序的数。2.合理利用练习,训练方法。表内乘法(二)第四单元凯迪学艺主要教学内容窗1:缝沙包学习6的乘法口诀窗2:叠纸牌学习7的乘法口诀窗3:学做中国结学习8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窗4:趣味剪纸学习9的乘法口诀乘法的竖式计算第一个信息窗创设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缝沙包的情境,借助小朋友提出“做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这一问题,引出对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信息窗11.迁移方法,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编制6的乘法口诀。2.重视引导学生寻找记忆规律。3.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口诀在解决问题的作用。4.借助课件提升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凯蒂跟中国小朋友学叠纸啪的情境,借助学生提出的“一共能叠多少个纸啪”这一问题,引出对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信息窗21.充分放手,加强交流,理解口诀的含义。2.强化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和凯蒂高高兴兴做中国结的情境,通过“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引出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以及对倍的认知。1.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完成表格,借助表格,引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借助算式编口诀。2.加强操作,强化对“倍”的意义的理解。第四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凯蒂向中国小朋友学剪纸的情境,借助“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灯笼”的问题,引出对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借助表格,引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借助算式编口诀,再组织交流,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综合实践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主要教学内容窗1:森林聚会认识平均分窗2:动物联欢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窗3:水中营救除法的意义窗4:猴子捞月有关0的除法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的情境。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这个问题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其他物体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1.引导学生经历分一分、比较、分类的过程,认识平均分。2.借助学具操作,探索平均分的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并借助课件辅助教学。3.利用现实素材,强化平均分的操作练习。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通过解决小动物提出的“我们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和“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信息窗21.加强操作,进一步认识平均分,为学习除法奠定基础。2.把握好教学重点。第三个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小动物被水围困,狮子率队去营救的情境,通过狮子队长提出“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初步认识除法;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从等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用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应做好引导和讲解工作。2.充分利用情境图资源和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借助操作,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巩固除法算式,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本质含义“平均分”。(操作、平均分(两种)——用除法算式表示)第四个信息窗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境图,一只小猴在喊:“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除法。信息窗41.明确分得是什么,然后放手给学生。2.创设情境,补充例子,进一步深化对0的除法的认识。3.充分讨论、交流,发现规律。认识方向第六单元美丽的校园呈现的是小朋友站在校园中辨别方向的情境。借助问题“你认识方向吗?”引发对生活中方向的讨论和辨认。借助问题“你能把实验楼、教学楼、运动场及大门填在下面的平面图里吗?”了解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规则,会在地图或平面图上辨认方向。1.重视学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景由一个方向辨别其它三个方向。2.引导学生经历画平面图的过程,认识地图或平面图绘制方位的规则。综合实践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表内除法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主要教学内容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认识除法竖式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窗2:制作标本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窗3:采集贝壳标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关链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境,提出“采了几种花”“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除法计算方法,认识除法竖式,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2.初次接触用口诀求商,教师应适当引领。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口诀求商的必要。3.结合具体情景,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讲、引)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创设“制作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建议1.充分放手,先学后教,适当引领,促进迁移。2.重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问题方法的概括和总结。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创设“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信息窗3教学建议1.借助直观,引导学生沟通“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关系,初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三个例题的处理。相关链接部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加强直观操作,结合实际操作理解运算顺序。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做果盘的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的问题,学习“分类列举”的基本思想方法。2.放手操作探索,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教学建议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有效建模。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和发现,逐步积累和形成策略。4.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把学生思维慢慢引向深入。
本文标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上册省教材培训用(二年级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55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