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讲义(2009年版)
1目录第一讲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1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1第一节分封制——分土而治..................................................................2第二节郡县制——分民而治............................................................2第三节行政区划的原则............................................................................6第三讲千古足音——中国古代交通道路与军事地理....................................7第一节北京与周围地区交通道路..............................................................7第二节川陕交通........................................................................................8第三节西南交通..........................................................................................9第四节丝绸之路........................................................................................10第五节运河与长江流域主要交通路线......................................................10第六节越岭通道........................................................................................12第四讲江河之变——河湖水道变迁.........................................................12第一节黄河河道变迁及其主要原因........................................................12第二节历史上长江中游河道与主要湖泊的变迁....................................16第三节海岸线变迁....................................................................................18第五讲五千年冷暖——近五千年中国气候变迁与全球变化.....................20第一节近五千年气温变迁........................................................................20第二节近五千年前湿润程度的变迁........................................................21第三节全球变化与气候变暖......................................................................22第七讲国脉民生——中国古代农耕区的扩展与农业地理..........................222第一节地区开发......................................................................................22第二节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制度..............................................................24第三节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24第四节畜牧业产生与草原游牧方式..........................................................25第八讲都邑春秋——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26第一节中国古代主要都城平面布局的演变..............................................27第二节古代都城位置变化........................................................................28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1第一讲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及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1.两汉时期:《史记》中《河渠书》、《货殖列传》;《汉书》中《地理志》传统中国历史地理成熟;2.1909年:张相文“中国地学会”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地理的开端;3.1934年:顾颉刚、谭其骧创办“禹贡学会”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一个更高阶段;4.侯仁之阐释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区别;中国历史地理的定义: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1.行政区: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2.中国自古就是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体:以身体丈量)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3.行政区划的意义: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2第一节分封制——分土而治1.总述:分封=封建:封邦建国。天下——国——家《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士。士→大夫→诸侯→天子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2.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第二节郡县制——分民而治1.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2.秦郡县两级政区;统县政区:36郡→48郡+内史=49郡1000余县3.西汉郡——县(道)(前期)中央:王国——支郡—县侯国(邑)(后期)中央:郡—县(道、邑、侯国)王国——县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3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另外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4.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三级制;遥领:遥领者,不入版图之地;e.g.:马超,封凉州牧;虚封:仅有虚爵而无实地者;e.g.:周泰,封陵阳侯;从东汉末年州成为实际的一级政区。三国以降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2:6。并出现双头州郡。(双头州郡:两州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两郡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5.唐唐前期,州、县两级制;贞观元年分天下为10道,开元21年改为15道。“道”为监察区。(京畿道、关内道、都畿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睿宗时期:更巡察使为按察使,差遣制为常置制开元年间:采访使(形式检察权),兼各要州刺史,监察区形成;天宝年间:采访使兼任陟黜使;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方镇)、州、县。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方镇为一的先例。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4“安史之乱”后全国设40多个方镇,初:道——方镇——州——县,肃宗时期改采访使为观察使,观察使兼节度使,观察使监察区与节度使军管区合二为一,新的行政分区形成——后:方镇(道)——州——县。6.宋中央——路——州——县;北宋元丰年间实行23路:京畿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粮;1、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2、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财政、税收)、安抚使(军事)、提点刑狱(刑律)、提举常平(地方财政)。优势:无官员反叛;劣势:不利于命令的上传下达,军事失败。南宋大部分时间实行16路。7.元多级政区制:路——府——州——县中央—行省—(道)府——州——县州——县e.g.:5级俱全:中书省——上都路——顺宁府——保安州——永兴县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52级:岭北行省——和宁路大多数均为三级或者四级;元中期实行11行省:中书省、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湖广行省;宣政院:主理西藏事务,西藏并入版图;蒙官与汉官合政,蒙官为主汉官为辅,是这一时期的特色。8.明中央—布政使司府——州——县直隶州——县明代最高政区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再加上元势力未减,与明发生冲突,女真部军崛起需要权利相对集中的权力机构。陆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万历四总督:蓟辽(防女真)、宣大(防西侧女真)、陕西(防蒙古、农民起义)、两广(倭寇);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统军户;十六都指挥使司:十三省各有一都司,以及万全都司治宣府卫、大宁都司治保定府、辽东都司治定辽卫;四行都指挥司: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卫、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三留守司:中都留守司治中都凤阳府、湖广行都司、兴都留守司治承天府中国历史地理整理笔记2009年版69.清中央—省—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康熙六年设18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设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23省;19布政司:原因在于江苏设江宁府和苏州府;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8总督:直隶、两江、闽
本文标题: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讲义(2009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65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