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1地震:(1)时空分布特点: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2)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2滑坡、泥石流(1)时空分布特点: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2)成因: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1)时空分布特点: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2)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4洪涝(1)地域分布特点: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2)成因: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5沙尘暴(1)时空分布特点:①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②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盛(2)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面干燥;③碎屑物质丰富;④多大风天气;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6台风(1)时空分布特点:①5-10月均可发生,夏秋最多;②影响范围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③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2)原因: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②强烈的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7寒潮(1)时空分布特点:①9月-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3-4月。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西藏、云贵、琼、台影响较小。(2)原因:①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②青藏高原地势高,冬季风爬升受阻,东西向高大山脉的层层阻挡。8赤潮(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①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三、部分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防-抗-救”的含义即“预防”、“抗灾”、“救灾和重建”。下列防御措施对自然灾害应该是通用的:1.防灾:①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2.抗灾:③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3.救灾和重建: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二)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防御: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三)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防御: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四、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洪灾: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⑥加固堤坝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旱灾: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沙尘暴: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④工程固沙风暴潮: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滑坡: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蝗灾:1.农业防治: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的面积③植树造林,改变蝗灾区的小气候,减少蝗虫产卵繁殖的场所2.生物措施:④保护或者饲养蝗虫的天敌(青蛙.白翅浮鸥等)⑤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3.药剂防治:⑥人工或者飞机大面积喷洒药剂灭蝗赤潮:①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放,治理水污染②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五.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1.沙尘暴的有利影响: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2.台风: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3.寒潮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4.火山: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自然灾害与防治重要: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6.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哪些地域差异?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7.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哪些?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8.气象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9.水文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海浪。10.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地震,滑坡,泥石流。11.生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病害,虫害,鼠害。12.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20º-50º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13.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14.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15.我国农业灾情分布地域差异?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16.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17.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18.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19.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20.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21.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22.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23.地震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24地震的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0倍),但有多个烈度。25.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最常见的是构造地震,对我国影响最严重)。26.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27.构造地震多发的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28..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灾情分布特点是东重西轻。29.我国地震多发区是哪里?台湾,青藏,新疆,华北。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105ºE附近,它也是我国东西地质构造分界线。30.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31.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32.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33滑坡发生的原因?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岩体多破碎;地表植被覆盖率差。34.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多松散的碎屑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流;植被覆盖率低。35.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摧毁农田和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等干旱特点:渐变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36.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西南(四季旱)和江淮地区(伏旱)37.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5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