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自2016年市级课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后,泊湖中心学校课题组大胆研究、积极实践,围绕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并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概述前期,梳理研究框架。《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报告从核心素养的动力因素、结构要素、教育实践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高屋建瓴地呈现了未来公民的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培养怎样的新型人才做了系统而科学的规划。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提炼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内核与实践路径,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QQ群、微信群,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践感悟,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团队研讨”的研究模式。课题组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所教授班级的学情需要,结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从理解力、运用力、思维力、审美力四个维度切入。在个人钻研与集体碰撞的基础上,本期我们产生了相应的课题成果:理解力:《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会读书和读会书》、《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农村小学二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思维力:《浅谈如何通过训练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指向核心素养构建批判思维》等。当然,这里理解力、运用力和思维力,只是侧重性的划分,这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没有理解的运用,是泛化的运用,缺乏运用的理解,是表层的理解。缺乏思维与审美,言语的理解与表达,都会杂乱无序、低俗浅薄。因而,我们的研究,指向的是集中化、侧重性的“由点到面”式。二、路径研究,提炼实践经验。要紧扣“小学生”这个学情维度,践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就要先寻找到“中介目标”,理清“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外延。陈先云曾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做过这样的解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并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1.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2.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3.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4.初步审美能力。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借助陈先云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课题组从这四个维度进行研究、探讨,累积了相应的经验。(一)聚焦语言理解,培育初步预感对本文的理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先知道文本说了什么,才能进一步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因此,可抓住学生的“理解力”,进行建构、探讨。大概可从这些角度进行:1.中心切入,自主理解。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有些课文中心明确,在开头、中间或结尾就有中心句揭示中心。在精读这样的课文时,可以一入手就让学生寻找中心,并从中心引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分析能力。2.问题切入,串联理解。每篇课文的后面都配以形式不同的练习,有的问题就是针对本篇课文的学习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并串联到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统帅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话,文本教学的主线就已经掌握住了。3.题目切入,辐射理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就抓住了课文主线。课堂上有的课文教师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从文题切入,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眼,这里指题眼,即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它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扣住题眼,往往可以辐射全篇。4.插图切入,情景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易于小学生观察理解,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插图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新、异、奇的情境中生动、形象、具体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文本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哪种方式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及相应的文本形式。(二)渗透言语实践,提高表达水平语文素养的提升,在于通过言语实践活动,从言语的得体、逻辑、品质等视角建构。因而,言语的表达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需要着重的活动环节。情境性:言语表达是一种思维、内心外化的行为,强调交际性与真实性。创设交际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据境生语、据境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得体性:言语实践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表达能力,以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说话得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在言语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得体性,渗透相应的品质意识。逻辑性:表达的条理与清晰,一方面检验交流对象是否听得懂,决定交流的有效与必要;另一方面突显了交流主体的思维条理。在言语表达中,要强化学生语言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三)扩展思维视角,活跃思维方式“核心素养”中的“通用素养”领域提炼出“高阶认知”这一概念,包含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生学习,指向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很多专家提出的“高阶能力”不谋而合,所谓“高阶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缜密、客观的批判性思维是知识时代背景下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关注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是我们研究的另一重要维度。比如《落花生》,通过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突出花生的质朴、实在,那是不是说做人绝不能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挂枝头呢?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张扬也好,内敛也罢,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只有辩证、客观地去分析问题、透视问题,思维视角才会与众不同。三、回顾整体,反思后期方向。现阶段,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努力,但还不够系统化。为此,后期我们主要从这几个角度切入:1.厘清主要研究主题,分两个年级段,一到三年级,侧重“理解与运用”,四到六年级,侧重“突显表达意识,渗透思维力度”。只有聚焦研究点,才能真正收到实效。2.进行深入研究,在“个人研究+团队探讨”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扎实的文本解读、案例等,并装订成册。3.做好课题的推荐活动,让我们的课题成果真正辐射到其他教师,让大家共同成长。4.完善总结,高质量的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力争如期结题。
本文标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