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中医原理——中医固有理论框架
中医原理中医原理中医原理中医原理中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四部五论)陈功著于建成协助-2-谨以此书献给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女士-3-目录序言…………………………………………………………………………………4前言——什么是“中医学”……………………………………………………………6第一部分概说………………………………………………………………………8第二部分阴阳论………………………………………………………………………14第三部分形器论——器官说…………………………………………………………18第四部分形器论——形体说…………………………………………………………25第五部分脏象论………………………………………………………………………26第六部分四象脏象说…………………………………………………………………29第七部分经络论………………………………………………………………………30第八部分气化论………………………………………………………………………33附录一关于“病机十九条”的规则性…………………………………………………35-4-《中医原理》序一位被痛经折磨得呼天抢地的女孩,对不痛经的女同学说:“你怎么与正常人不一样呢?”中医存废百年之争,原因就在于人们首先认定了西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正确的,只要是正确的必然就是唯一的;中医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不同于西医,那么就必然是错误的;而没有人去问为什么中医有着可靠的疗效,去揭示中医可靠疗效背后蕴涵的机理。面对张功耀废除中医的言论,中医界权威们的回应也仅仅是说中医是国粹、中医有疗效、中医很便宜、百姓对中医有需求,即便有星蹦儿人物阐述中医的科学性,也是把中医的某些理论与西医理论相对照,毅然把中医界定在了西医的早期阶段。在认准了西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唯一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近百年的中医研究,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都在用着西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研究的结果是中医整体服务能力的下降,国民人口从5亿发展到13亿,中医从业人员反而从80万萎缩到了27万,使用中医方法治病的不足3万,业务较精者不过一两千人,中医疗效大打折扣。尽管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也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对医学理论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启迪。在学医之前,我先学理工,从事过一段地表与岩层移动研究,这项工作就是预测由于地下开采引起围岩与地表位移和变形的规律。无论是概率积分法、典型曲线法、剖面函数法、有限元法、还是本人发明的复杂地质构造下开采层发育不均的高斯函数网格法,都是通过虚拟地建立一个模型,看是否与以往的观测数据相吻合,通过调整参数预计其它开采区域围岩与地表位移和变形的规律。虽然研究的是岩石位移和变形,确无需研究地质学、力学,无需研究每一层覆岩的弹性和塑性、蠕变和松弛及扩容,更无需研究岩石的化学成分。没有人敢说这种研究方法不科学,不管他是地质学家,还是岩石力学家。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与这种研究相似,只是构建的虚拟模型更为复杂、全面。对于治疗学来说,这种研究方法显然是比基于还原论的西医更实效、更先进。我说的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指《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固有的理论,有别当今中医学教材所谓的理论中所蕴涵的。揭示这一原理的人就是师父陈功老师,基本成稿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著作《中医原理--中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四部五论)》概括性地阐述了先人是如何把精神与肉体、功能与信息、生命与自然从空间、时间、全息、机械等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虚拟地建立的医学模型。这个模型就像致密的机织品,阴阳就是莱卡与纯棉纤维,形器、藏象、经络、气化就是经编、纬编、交叉斜编。当我们把科学当作信仰崇拜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明白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科学不是真理,科学仅仅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人类主观赋予的。我们来看看-5-霍金关于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论述,“……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其中某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下)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如果他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论:它必须在之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准确地描述大批的观测,并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确定的预言。例如,亚里士多德关于任何东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理论是足够简单的了,但它没有做出确定的预言。另一方面,牛顿的理论是基于甚至更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模型中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和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它以很高的精确性预言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中医固有理论就是一个好的理论,对于其范畴内的事件能够给予准确的描述与确定的预言。我们对中医固有理论的框架结构(四部五论)某些局部进行了细化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超乎寻常的疗效,随着机理的进一步揭示,势必推动医学的进步;在生命与自然的研究上,有望使中医学取代物理学成为未来科学的带头学科,这是对中医固有理论的学习研究带来的感觉。于建成2008年4月-6-前言——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中华先民所原创的医学体系。只称为“医”。清代中叶以后,西医学传入,则称之为“汉医”以资区别,这是因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是在汉代。1958年颁行中医政策后,才称为“中医学”。《素问》、《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对于疾病的认知体系。它的方法就是观察和思辨;它的目的非常明确而直接,就是为了防病治病延长寿命。而不是像西医学那样依赖于现代科学与技术,首先研究解剖和生理、病理等生命科学,再从中找到疾病的原因和一些治疗方法。所以中医能够在技术条件非常原始的情况下治疗很多急难险重的病症,而西医对技术条件过度依赖,思想成分所占比例甚微。西医是在修理汽车,而中医是在下棋。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知有着一整套理论,这个理论体系有着确切的概念、严谨的逻辑,对于其范畴内的事件能够进行推论和预测,可以证实或者证伪,有着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汉代以后,由于“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逐步深化,使得原本以老子道家为哲学背景和思考方法的中医学理论迷失了方向,而用儒家更世俗、更直观、更粗浅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医学理论。这样就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于是乎采用了儒家学者独创的手段——阐发“微言大义”,随意解说经典中的词语,全然不去追踪探讨中医古经典作者的本意,中医学至此为一变。然而无论政治气候如何变幻,健康与长寿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此后虽不乏聪明睿智之士摘取并正确解释部分古经典内容,演绎为“各家学说”制定出诸如“补中益气汤”之类千万名方,更多的则是通过搜集民间单方积累了大量治疗经验,此时中医的理论已经支离破碎,基本上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使中医学变成了以经验为主体的医学。至宋明之季,程、朱等人杂糅儒、道,阴阳杂家推出一套貌似全面公允的哲学理论,即宋明理学,又称“道学”。它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禁锢性。此时的儒医们也尽量跟上“时代潮流”,使腐朽的道学说教充斥于此时的医学著作中。这些“理论”当然对中医学的进步毫无积极作用,却能使人产生一种虚假的理解感,使人误认为这些就是中医理论。后世一些反对中医理论的人,不能不说是受到了他们的蒙骗。清代以后西学东渐,不仅摧毁了国人的精神枷锁,同时也摧毁了国人的精神支柱。由盲目自大变成极度自卑,当然这是指那些浮躁肤浅之辈。而确有真知,又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永远是民族的脊梁。此时的一些中医人士看到了西医的长处,尽管当时的西医水平相当低劣,-7-他们开始试图接纳融汇西医学,这就是“中西汇通”派。这里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胸怀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然而,儒家和道学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思想没有兼容性,而固有的中医理论又只剩下互不连贯的只言片语,所以这个汇通尝试无果而终。此后近百年直至共和国初期,在“科学”的名义下中医学遭受了难以言说的排斥、打击。不用说中医学创造了多少医疗奇迹,它能够保存下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1958年以后,政府颁行中医政策,开始对中医大规模的发掘、整理、研究、改造,至今整整半个世纪。这期间一方面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实俱在,有目共睹,不必在此详述(但应该由研究中医史的人对其总结)。另一方面,对中医学的整体破坏也是毁灭性的。主要是对中医理论研究的缺失,反加之以否定和篡改。在这半个世纪中,现代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其衍生物的西医学受惠匪浅。而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科学,中医学却根本借不到光。所谓的研究,只能把中草药通过西医学的药理学介绍给西医学,人家还不见得欣赏领情,把中医的基础理论改写成用中医术语描述的早期西医理论,人家也只是轻蔑的一笑。这样看来,那种怀疑、否定中医的思潮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躁动,就不仅仅是对中医学的无知了。既有他们对现代科学假知,更有中医研究本身的过错。如果他们是真知,就不会把自己的知识绝对化,也不会用否定已确定的事实的方法来保卫自身知识的安全性,中医使用朽木枯草所产生的治疗效果确实使西医很尴尬。另一方面,如果中医能正确阐述自己的理论,他们也会改口说:“我早就知道中医是很先进的科学”。问题的焦点就在于中医学的理论。理论对于科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无理论的科学,堆积的事实与积累的经验只是科学的原料,而科学理论也不是永恒的真理——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绝对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找到中医的事实与经验中的理论联系。幸运的是这个理论早已存在,只是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这里只要恢复其原貌就足以使世人震惊,本书称《中医原理》,“原”字意有三:一根本,二推原,三原来。笔者之意在于重申中医固有理论。本书仅是开拓性草创,还望有高贤者予以指点,有志趣者积极参与。中西医学的差别是在于思想层面。即思维方式的不同,不是理论层面,更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理论是不可能统一的,只有一个“吃”掉另一个的可能。由此产生的不同应用技术更不能相互兼容,但这不等于不能相互配合。任何哲学或科学理论,如果他要“独尊”、绝对化,就必然对历史产生反作用。因为在浩瀚的宇宙和繁杂的生命现象面前,人类的知识永远是幼稚的,必须允许多样性的存在。-8-第一部分概说本研究不是采用“以西医理论研究中医”的思路与方法,因为西医理论框架没有那么大的容量。那样做如同到夜郎国内去寻找汉朝的位置。不能把西医学作为评论中医理论的标准和根据。对于熟悉西医学的人,要暂时忘却你的西医知识,至于中西医理论的汇通,那必须是在弄懂中医固有理论之后的事。当前二者不能划清界限,就不知本书之所云。为此,本书将中西医同名的概念,以及中医学本身的同名概念加以区别。本书的所有内容均是从《素问》、《灵枢》中抽绎出来,否则就不能称为“中医理论”更谈不上中医“固有理论”。因为这两部经典作为中医学的渊源是公认的、不争的事实。任何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观点不加论证地强加给中医理论,不论他是怎样的权威人物,否则,“中医学”不是科学的说法就绝对地站稳了脚跟。例如前几版中医院校教材,有的认为中医理论源于“气一元论”,察其内容,实为宋明理学,这样就把中医学推到了绝境。因为谁都知道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反动的部分,它扼杀人性倒拖历史,这已是没有争议的历史定论。难怪讲《中医基础》的教师都将这部分(约占全书1/3)弃讲。还有的说中医学的基础是解剖学,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一口咬定肝在人体左侧?为什么说胃除了贲门、幽门外还有另有上、中、下三个管?“肝木克脾土”又是怎样“解剖”出来的?在如此乱七八糟的“解剖学”基础上建立的医学怎能不被消灭?还有在中医的“肾主骨生髓”之后嫁接了西医的“髓能造血”,如果中医的“髓”能造出血来,那么,作为“髓之海”的脑岂不成了最大的造血器官。如此谬说不一而足。任何一条都是提供给反中医者的重磅炸弹,对中医学都是致命的破坏。所以,中医学要存在,必须维护经典的权威性,要有敬畏之心!经曰: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以《灵枢》、《素问》为规范的中医理论体系不是很容易就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接受的。这是因为它不是由任何现代科学理论所衍生,而是两千多年前先民的原创。若以先入为主的现代医学的思想方法为主体去接纳它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并不玄虚,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应用科学,比起“相对论”、“信息论”,“混沌学”等现
本文标题:中医原理——中医固有理论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99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