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肖1000题重难点考点
肖1000题重难点考点(马原单选部分)/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意识的主观特征表现为:意识的反映形式有主观性。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比如面对同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巴尔扎克写出了《人间喜剧》,马克思却写出了《资本论》)映象上是对客观对象近视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6.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8.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9.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可以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10.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1.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12.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13.辩证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1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15.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16.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虽然带有突发性,但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1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20.人的感觉与动物感觉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感觉包含着理性的感觉。/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深化和发展。/22.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有原则界限。/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4.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不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25.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不能说社会意识没有阶级性)/26.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生产工具的状况。/27.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8.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29.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30.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31.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3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33.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新创造的,而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35.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36.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无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37.货币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比如,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50万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延期支付时执行的职能。比如,缴纳房屋契税1万元。通俗的讲,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比如,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注意是现购);若钱货分离,就是支付手段,比如延期支付。/3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39.剩余价值率m'=m/v(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40.资本有机构成=c:v(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总资本-v):v=(总资本-(m/m')):(m/m')=(总资本-(利润/m')):(利润/m')注意: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即m=利润/4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其对应关系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4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43.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宪法。/4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45.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商品经济。肖1000题重难点考点(马原多选部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坚定地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2.哲学物质概念(比如说物质是永恒的)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比如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注意不是时间和空间)/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6.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7.人们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实践中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会遭到自然的报复。/8.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但既不能取消也不可能改造自然规律。/9.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这说明人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10.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预测,可以超前于实践。/11.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12.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13.现象Vs.本质:现象是个性的、具体的,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14.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和本质是统一的。/15.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6.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17.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是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18.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19.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20.辩证思维是一种关系思维、矛盾思维、整体思维、规律思维。/2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是摹写性和创造性。/22.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的本质。/23.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2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5.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26.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27.有用即真理,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真理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这些都是主观真理论。/28.人们所获得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29.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30.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就是如列宁所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31.价值是在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与客体的属性或性能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32.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33.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4.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不具备这两方面的条件,就得不到自由。/35.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36.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37.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3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处:首先是不懂得自然环境同社会生活是两种不同质的事物,它们变化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其次是只把人和社会看作在自然界面前消极适应的被动者,而看不到自然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3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最突出的表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4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4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的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43.个人是历史参与者,但不一定都是创造者(不能说人人创造历史),只有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才既是历史的参与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4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5.不变资本通过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4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4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市场价格围绕价值
本文标题:肖1000题重难点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3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