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始期,我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审美特征、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无不发轫于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体样式主要为诗歌和散文。秦汉文学由先秦文学发展而来,新文体——辞赋成为一代文学风格的典型。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新变期,随着文学观念进入自觉时代,文学语言、文体、题材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文学创作也趋向个性化,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家。学习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我国文学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章上古神话•复习要点:•1、神话的产生•马克思有两段名言,深刻解释了神话产生的原因,•揭示了神话的本质。(如何理解这两段话)•2、保存远古神话较多的古代文献有《穆天子传》•《庄子》《淮南子》《楚辞》《山海经》等,•而尤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3、上古神话的类型•(1)解释宇宙和人类起源,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代表作品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2)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代表作品有《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3)关于中华民族始祖的神话•代表作品有《黄帝战蚩尤》《共工战颛顼》•第二章《诗经》•复习要点:•1、《诗经》概说•(1)《诗经》的性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采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2)《诗经》的编集•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说是错误的。•(3)《诗经》的传注•解释“四家诗”•2、《诗经》内容的分类•(1)讴歌祖先功业的诗篇•(2)描写农事活动的诗篇•(3)反映战争徭役的诗篇•(4)咏歌爱情婚姻的诗篇•(5)表达怨愤讽刺的诗篇•3、《诗经》的文学成就•《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第一:是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305篇,基本上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感情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都是真实的。其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坦率的。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第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比、兴是《诗经》中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它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兴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其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其情况有二: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增强抒情效果;二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之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间用杂言,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自由,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其三,《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当时的作者不知晓音韵规律,其声韵谐调,皆出于天籁自然。它既有一些基本模式,又于模式之外灵活多变。•此外,《诗经》的语言也颇有特色,它词汇丰富,又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而且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况。•有很强的文学性,文辞简约而生动,•高超的叙事艺术和语言艺术•特点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历史散文把复杂的历史事件•描写得波澜起伏•代表作品《左传》•《国语》《战国策》—以记言为主•特点大量使用寓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诸子散文•代表作品《孟子》和《庄子》——艺术风格•《荀子》和《韩非子》•••第三章散文的黄金时代•1、解释“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是春秋末至战国初,代表作有《老子》、《论语》和《墨子》。•第二阶段始战国中期,代表作有《孟子》和《庄子》•第三阶段是战国末期,代表作是《荀子》和《韩非子》。•这三个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简而密,说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增强。•3、先秦文学经历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文学状况•夏商王朝之前,宗教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巫觋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角。到了西周春秋,巫觋开始从文化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史官的地位上升,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春秋战国之交,分封制度解体,士阶层崛起,文化渐次由官方转移到士的手里。诸子的著作成为那一时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4、《庄子》的文学特色即其寓言特色•《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最根本的一个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这种思想美与文字美、外型与本质的极端的调和,使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的特色。•5、《左传》的文学成就•第一,善于写复杂的历史事件,不仅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爽爽,而且妙于剪裁,妙于制造文章波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充满故事性的叙述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有些历史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二,善于写战争。书中记录的战争多达几百起,很多写得十分生动。•第三,善于写行人辞令。•《左传》在叙事散文的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不仅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第四章屈原和楚辞•复习要点:•1、解释“楚辞”“九歌”•2、《离骚》的艺术特点•《离骚》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在艺术上有突出的特点:•第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第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第三,比兴手法的拓展。•第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全诗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第二编秦汉文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削平六国,统一天下,文学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文学的角度看,这却是一个非常贫乏苍白的时期••《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文章《谏逐客书》一般都放到秦代文学•《吕氏春秋》反映出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文风朴素而简练,往往借寓言故事说理,有一定的文学意味。•《谏逐客书》是给秦王上的奏章,此文的文学特点是议论纵横,气势奔放,多用排偶句,文采斐然,音调铿锵•李斯还写过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琊、会稽等处的刻石文,记载秦始皇的巡游封禅,大多为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对后世的碑铭文有影响。•第一章汉赋•铺陈描写,•结构上常常采用问答体•“不歌而诵”,与音乐分家;•1、显著特点•铺张扬厉,极尽形容;••韵散间出,介于诗文之间;•篇章结构上多用问答形•2、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的思想内容。•:篇幅不长,内•特点:容多抒发身世•骚体赋感慨,情调•抑郁•代表作品《吊屈原赋》•3、汉赋发展的《鵩鸟赋》•三个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代表作品扬雄赋《甘泉》、•散体大赋《河东》《羽猎》、•《长杨》•抒情小赋特点辞藻丰富,•善于铺排描写•第二章司马迁和《史记》•复习要点:•1、《史记》的成书及体例•司马迁参照前代史著的多种体例,创造了纪传体的通史,具体开创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制写通史的范例。其中本纪是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十表,依年月摘记大事;八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的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本纪、世家和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们又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的外围;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五种体例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法•(一)形象各异的人物画廊《史记》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其中刻画非常成功的人物不下百位,他们无不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司马迁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加以传神的描写•(二)多种多样塑造人物的手法1、把人物放在矛盾集中的场景中加以刻画;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李将军列传》描写汉代名将李广。•3、充分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万石君列传》描写石奋和他的儿子们谨小慎微、唯命是从的性格。•4、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如《项羽本纪》•5、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写灌夫使酒骂座一节更是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显例。•第三章汉乐府诗•乐府,是指封建王朝设置的管理音乐的机关。•从魏晋开始,“乐府”一词的含义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乐府”一词又引申一种特别的诗体的名称了。•宋朝人郭茂倩编辑成《乐府诗集》。他将乐府诗划分成十二类。汉乐府诗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者四类之中。••汉乐府诗的内容(各有哪些代表作品?)•一、苦难者的悲吟••三、思乡者的愁叹••《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被收入《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此诗共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妻受到封建礼教的逼迫而分离,最终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此诗不仅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而且歌颂了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这首长篇叙事诗在结构安排上,情节处理上,人物形象塑造上,语言的运用和抒情色彩浓烈方面,都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汉乐府诗中的叙事诗•一、自觉的叙事意识由“缘事而发”的特点所决定,两汉乐府诗中出现了占有相当比重的叙事诗•二、详略得宜的叙事手法汉乐府中的叙事诗大多数篇章都很短小,善于选择矛盾相对集中的事件来加以表现。但并不一味求简就好。该详处,该铺陈处,例如需要气氛渲染、场面衬托,细节刻画处,汉叙事诗并不吝惜笔墨。•三、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和举止充分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有的诗采用了独白,这些对话语言都贴近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口吻毕肖,充分个性化。•四、质朴本色和求新尚奇质朴本色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其语言从生活中来,不刻意雕琢修饰,不堆砌辞藻,自自然然,十分富于生活气息。但同时又很新鲜活泼、饱满有力。在整体构思和写法上,汉乐府叙事诗又往往呈现出一种求新尚奇的倾向。••第四章东汉文人五言诗••五言诗的出现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春秋末年的《沧浪歌》是五言诗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记,进入东汉以后五言民歌有了长足的进步,篇幅普遍加长,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日臻完美,《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一批千古不朽的杰作标志着它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现存最早的作品当推班固的《咏史》。文人五言诗到东汉末年跨进了成熟的境地。成熟的明显标志便是著名的《古诗十九首》。(解释“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第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代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第二,质朴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第三,情景交融、浑然圆熟的艺术境界。•第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生动传神,意味隽永。•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从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全国(589)结束,一共经历了393年。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光辉起点。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五言诗已经成为文人抒情叙事的最主要的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出现。从诗体到语言,从表现手法到节奏韵律,无不笼罩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巨大影响之下。而辞赋则几乎成了抒情小赋的一统天下,题材扩大,主观感情色彩更加浓重,个性化特点更加鲜明。至于散文,较之两汉,风格陡变,一洗繁缛局促之旧颜,变得无拘无束,清峻通脱。正始文学是建安文学的继续,可是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却又发生巨大转折。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代表作家为阮籍和嵇康,他们都兼善诗文,不过,阮籍诗歌的成就更为突出,嵇康散文的成就更突出些,他们的创作揭露礼教的虚伪,隐刺司马氏集团的残暴,慨叹人生的艰危,吐露忧生畏祸的不安,感情愤激,表达上却婉曲不显,虽然失去了建安文学积极进取的精神,可是在反映现实方面却与之一脉相承。•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进入了文学自觉的阶段?•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建安文学:•1、解释“三曹”“建安风骨”“建安七子”•2、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6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