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11.14
中山大学郑永廷zsuzyt@263.net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一、前沿、前沿理论、前沿实际前沿:字解:前方(面、线)边沿泛指:最前线或第一线隐意:最新、最先正面的现象与动向前沿理论:正在研究、形成的最新观点、思想前沿实际:正在蕴涵、发生的最新事物、倾向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二、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特点趋势性、发展性、探索性三、前沿理论与实际的混杂前沿不是边缘前沿不是沿袭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时代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坚持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的辩证▲坚持一元主导与自主多样发展的准则▲流变风险冲击与理性作用发挥的困难▲社会竞争取向与理想信念确立的张力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实践形态发展与思想教育价值的实现▲人的发展便捷与人的发展阻抗的失调▲学生主体发展与社会化程度提高模式▲社会环境影响与思想教育作用的互动▲教育隐性功效与教育显性释放的关联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1、当代社会的客观背景——开放环境、信息社会、风险频发交错——竞争领域、虚拟领域、多元文化领域交叉——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选择压力交汇——三大现实背景、三大复杂领域、三大社会压力相互渗透,形成了当代社会一系列复杂适应系统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2、适应与发展当代社会的理论诉求——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1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38卷,228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思维的真理性就是理性思维符合规律性;意识反映、创造客观世界就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当代社会客观实际提出了富有时代性理论要求——开放需要广阔(全局观念)视野;竞争需要内在动力(理想信念);复杂需要辨别方向(确立目标);多样需要正确选择(价值判断)信息需要合理整合(理性思维);创新需要系统策划(系统思维)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审视——理论思维的直线式——内容选择的平面式——教育关系的单向式——精神资源的积累式★教育思维模式的转变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体现时代性——适应复杂、多样、多变的立体、互动模式,改变传统平面模式——具有综合性——时代内容、理论内容、实际内容、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改变传统单一内容传授与搭配——要有多样性——目标、内容、需要、个体的多样性决定方式多样性,改变传统简单说教理论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进程的互动性——备课、教育、研究是真理(书本)、事理(实际)、人理(对象)、情理(情感)的协调与互动进程,改变传统线性过程3、教育与学研究面临复杂适应系统——教育与研究要素的系统结构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意识形态领域影响(主导、多样文化)个体与群体社会基础领域影响(社会客观因素与教育活动)——→←←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理论教育与学科研究结构解读:★社会形而上层面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式的综合作用,也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封建意识形态残余影响,还包括大众文化、宗教文化、迷信等影响在多样思想文化影响下,一方面一些学生已经形成先入为主观念增添教育难度,另一方面教育面临多样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也影响教育进度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社会形而下层面基础领域影响:既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多样多重因素影响,更包“四大压力”的直接影响,还包括学校、社会教育影响。在现实客观条件影响下,许多学生重在直接应对社会压力而倾向功利,忽视适应与转化压力的主观条件准备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个体与群体:成长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的个体与群体,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当今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明显反映时代难题总之:教育与研究要素、结构的现代变化:人们主体性选择性增强;社会环境(开放、信息环境)影响加大;市场竞争功利倾向明显,教育与究面临复杂适应系统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4、思维转化的关键随着三大现实背景、三大复杂领域、三大社会压力相互渗透与发展,社会问题与思想难题增多,实现思维转化的关键是:☆认识现代社会领域、自然领域、思维领域正处在常规问题应对与研究向模糊问题(或灰色、偶发)应对与研究转变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突破传统线性思维局限,拓展非线性思维☆突破传统个体思维与行为局限,增强群体思维交汇与组织聚集能力,注重主体互动以及主体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突破传统时空观念,确立面向未来、心理、生态、虚拟领域的压缩时空与效率观念,开发资源涌现模式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5、现代思维实现方式——复杂适应系统方法——所谓复杂适应系统(简称CAS),是指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所组成的动态系统——CAS的核心思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CAS的核心概念——适应性主体——CAS的目标向度——探讨CAS的演化过程、演化性质和演化机理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CAS的演化过程——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辩证运动过程☆显性模式是规范行为主体或系统对当前基本任务的认识并驱使其实现的一系列规则系统,主要执行系统中合法的任务(故称合法系统),导致行为主体表现为同一、服从与重复的行为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隐性模式是指系统中不是用来构成驱使完成其当前基本任务的那部分系统,行为主体在合法系统中相互作用时,通过非正式渠道而建立起另一种网络,作为合法系统影子(故称影子系统),其主体遵循各自规则,实质上并不执行系统当下的主要任务,从而使系统趋于复杂与多样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思想教育与理论研究是CAS系统——思想教育系统也是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组成的动态系统,符合其特征——CAS系统的核心思想、核心概念、目标向度可用于思想教育系统与理论研究系统一、时代的理论诉求与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化——理论教育系统实际存在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的辩证运动CAS系统方法在理论教育与学科研究中的运用——以开放视野认识理论教育系统的相关性与复杂性。霍兰在《隐秩序》一书中强调:“本书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复杂性霍兰:《隐秩序》,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1、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最突出的难题——在社会竞争、科技创新大潮中,物质与科技发展强劲,价值取向突出,精神与人文受到不同程度挤压——理论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与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价值认识与追求——精神文化与人文精神发展相对滞后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2、精神文化概念、属性与价值★概念:指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表现为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诸形式马克思称之为“精神空气”;毛泽东称之为“观念文化”;梁漱溟称为“精神食粮”(涤畅涵泳吾人之精神,培养增益吾人之精力);文化学家刘永佶称为“意识形态”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属性与价值——本质属性:社会的思想灵魂,人的本质体现(国家文化为国魂,团体文化为群魂,个体文化为人魂)——功能属性:价值取向作用(社会旗帜),精神动力作用(精神空气),民族凝聚作用(社会水泥),社会规范作用(行为准则)——社会属性:民族性,阶级性,社会性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3、精神文化的价值彰显——精神文化的价值彰显党的十七大调整建设布局,部署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一是改变文化的“三大组成”:突出精神文化地位二是提升精神文化价值“三个表述”: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软实力提高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三是强调精神文化建设的“三个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4、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势☆越是竞争激烈领域,越需要精神文化且精神文化发展越快。革命战争年代激烈的斗争既需要革命文化,也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在经济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其主要体现是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20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在企业采用定额奖惩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即“泰罗制”,偏重物本管理,蕴涵精神文化不多——20世纪初开始,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资本家寻求发展条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文化需要处在需要的最高层次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美国管理上有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的命题,把人际关系、人的情感等非生产性文化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突显出来,形成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注重人本管理——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震惊西方社会。美国一批专家研究发现,日本企业致力于“软文化”管理,注重强化全体员工观念上的共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创立企业文化理论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参阅[美]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等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探索企业成功之路——美国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年版——当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文化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理论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学习型组织理论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学习社会”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学会生存》一书阐述“学习化社会”思想;1979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研究报告《学无止境》阐发“社会学习、团体学习”理念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彼得·圣吉认为,现在全世界在管理上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这个趋势由全球竞争所带动。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验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企业所必须的根基因而他提出了获得资源的两个大众化相关方式:一是发展团队学习,进行“深度汇谈”,“建立共同愿景”并“将个人的愿景整合为共同的愿景”;二是“消除组织病毒”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2001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要在我国“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学习型社会”写进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9年《关于加强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质:发展活力、动力、凝聚力、竞争力、批判力、创造力,提高软实力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软实力理论美国学者克莱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有名的“国力方程”,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力量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库伯认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二、精神文化彰显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Power)概念:“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软实力:精神力量,包括政治、文化、外交等软要素;硬实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提高途径:对内激励民众士气
本文标题: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11.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18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