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齐小玉讨论:“贫困生活”是……造成贫困的原因是……怎样可以改变“贫困”的处境?一、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来是欧美国家的思想源头,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古希腊人:“幸福”是在与他人分享中获得的,富人的幸福是将自己的财富分给穷人。古罗马人:富人帮助穷人被看作是宗教的责任,且要保证穷人的尊严;鼓励人之间相互帮助。古希伯来人: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公正”就是大同与分配大同:每个人按贡献享有财富;分配:每个人都公正地享有财富。(二)基督教宣扬的“博爱”《圣经》强调“爱自己的邻居”,宣扬“明爱”和“意志之爱”——“明爱”:献身于他人的幸福,或是“聆听、回应、转化之爱”;——“意志之爱”:强调爱是无条件。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斥责社会贫富不均,鄙视富人,仇恨压迫者。——基督教文明所宣扬的“博爱”观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直接的思想根源。(三)人道主义价值观承认人的价值与尊严,并把它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对人的本性持乐观态度,认为人是有尊严、有理性的,人拥有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认为天赋的和社会的个人自由有极高的价值。只要为人们提供机会和自由,人的潜能就能释放出来。宣传通过社会改革减轻人们的困苦,主张给人们发展的机会及促进个人的权利。——人道主义价值观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的最直接的思想根源。欧洲的思想传统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张。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贫济弱活动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的实践基础。直接的推动: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后果:出现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陷入贫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社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新的个人与社会需求出现;及时回应贫困问题是必要和必须的。二、社会工作的产生(一)1349年,英国《劳工法》英国爱德华三世颁布——产生的原因:“黑死病”后造成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工资上涨,故主雇不到劳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受到威胁。——规定:由劳动能力、没有资产的劳工必须接受任何雇主的雇佣,防止劳动力的流失国民不得提供任何救济给有劳动能力的乞丐。——”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影响了济贫立法。(二)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每一个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地方教区举办贫民救济,首创了国家设立机构、监理制度进行救济的先例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分院内救济与院外救济,首创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对“贫困”的态度——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政府担负起社会救助的责任,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合法性前提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有劳动能力的乞丐”概念影响下对不同情况的贫民给予不同的救助,有效利用的社会资源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可视为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新济贫法》(1834年)规定:(1)济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地区的地方税(原称济贫税),济贫事务仍由地方和教区共同负责。(2)停止发放院外救济,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和贫民习艺所。(3)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丧失个人尊严;丧失个人自由;丧失政治权利。——局限性1788年,德国的“汉堡制”:对各国的救济制度和方法有较大影响1852年,德国的“爱尔伯福制”:对后来救济工作的方法影响较大(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由于贫民、失业人数剧增,具有不同目标的慈善组织纷纷征募捐款救济贫民,带来混乱1869年和1877年,英国伦敦、美国水牛城相继成立慈善组织会社;会社的基本理论主张: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会损害其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贫民应自助维持生活。——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贡献:(1)“会社”首创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者,强调“个别化”,依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提供物质救济-调查-登记-互助-协作等方法);(2)“会社”促进了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奠定了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的基础。(四)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也称“社区改良运动”,发起人英国牧师巴涅特受英国的汤恩比博爱精神的影响于1884年在某教区建立了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汤恩比馆”——地方文化中心/活动、服务中心——为老人、青年人提供开展各种活动及发展联谊的机会;研讨中心——”汤恩比馆”的特点:(1)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的需要而工作(3)培养社区居民自觉的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4)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成为英国社会改良运动的新潮流,各国效仿,美国成立了“赫尔馆”(1889年)——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义:(1)社会工作的目的是谋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是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入手;(2)社会工作应顺应社区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3)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以促进社区福利的全面改善为目的;(4)社会工作进行的方法,应运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社区组织等方法。——评价:...它是救助工作由简单的物质救济,扩展到对受助人精神的关怀,及对社区环境的改造;工作者认识到受助人出现问题不仅是由于物质资源的匮乏,精神方面的不满足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积累了有关案主及其环境的知识推动了全世界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五)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社会工作由志愿服务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弗莱克斯纳博士(美国)提出:“社会工作是专业吗”?——从志愿的助人……独立专业的发展过程提出一种职业成为一个专业的条件瑞墨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取决于三个方面:(1)明确的价值体系(2)一套系统的知识(吸收了大量的知识)(3)专业训练方法1.建立知识理论体系——芮奇·蒙德/玛丽·里士满:1989年,出版《贫民中的友善访问》,总结社会工作理论1917年,出版《社会诊断》——里程碑社会工作专业的里程碑——《社会诊断》1922年,出版《什麽是社会个案工作》定义“个案社会工作”为:“一个通过调节可预见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其环境的关系来发展人的个性的过程”。(实践经验的提炼,上升为专业知识,才有成为专业的可能)促进了助人模式的概念化发展:“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的概念。促使凭热心、善心和经验的助人活动成为向以系统的助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助人阶段发展。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知识体系和助人实践)英国开创先河:1893年,英格兰建立两年制的“慈善培训”学校...美国:1898年,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受薪的“友善访问员”;1910年开设为期两年的教育课程——纽约慈善学院,1962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3.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美国:“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1919年)英国:“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69年)1956年,成立国际社会工作联盟——旨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质量,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意义更加关注个人问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强调社会资源的运用;关注个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强调案主早年的生活经验对其当前行为的影响;强调收集案主情境资料,加以科学的诊断,使社会工作成为一种“科学的慈善”;促进了助人模式的概念;发展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等概念;将人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为一套可以传播的系统专业知识,促成了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奠定了社会工作的各种工作方法的基础;促进社会工作以系统的助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助人阶段;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六、《群体的社会过程》(1930年)柯义尔,1930年,《群体的社会过程》1939年,在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社会群体工作成为其中一个独立的小组。作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七)社区工作方法的形成(1939-1950年)1939年,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提出社区组织的方法...1946年,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成立了“社区组织研究协会”1950年,在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正式将社区组织列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作用:社会工作开始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专业(八)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1950年)现代社会,社会及案主问题多样化,单纯靠某一种方法难以解决案主问题学者探索出社会工作共同的特征与干预阶段,打破了三种方法各自独立的局面在社会工作实务层面,社会工作者运用系统理论,着重考察案主与其环境的互动,并依据案主问题的具体情境决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社会工作方法整合的影响:在社会工作实务层面,社会工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满逐案主及其环境系统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变革,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社会工作者成为其教育的目标三、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夜,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古代社会福利形式《礼记·礼运·大同》2、仁政孟子主张统治者广施“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百姓亲睦3、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众》)“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1、中国古代的救济事业(1)保息与救荒——《周礼》保息六政和荒政十二六政:正常年份的社会福利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荒政十二:救荒应急措施散财、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儿、省礼、杀哀、畜乐、多昏、索鬼神、除盗贼。(2)九惠之教《管子·入国篇》提出执政者居上为政,应广施仁政,行“九惠之教”:老老、慈幼、恤孤、养饥、合独、问疾、通穷、赈困、接绝。(3)仓储救济——汉宣帝:设常平仓,“常持其平”;——隋文帝:设义仓,灾荒时开仓济民。——宋朝朱熹:制度舍仓法,鼓励民间自行捐粮,自行管理,灾荒时开仓济民。2、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实践评价(1)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家庭、家族为单位,人们在遭遇贫病鳏寡、生活无衣时,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出面照顾;(2)古代的救济事业以临时性的救灾救荒事业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济事业。——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福利事业不能满足百姓的生活安全、幸福的需要(三)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发展民间社会救助事业如:北京的贫民教养院、游民习艺所、博济工厂、外城教养局,资善堂、公善养济院、龙泉寺孤儿院、北京孤儿院等。(2)国民党政府规定了各地方救济院的设置、行政管理和经费的管理(3)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1920年,中国已有约20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燕京大学、沪江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东吴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系分设社会工作专业或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并各自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基地等。2.发展慈善事业其中著名的是:南方的张骞:建第一所养老院北方的熊希龄:香山慈幼院3.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于行政院,主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运动、社会服务、劳工行政及合作行政等实务。1942年,设立社会部,各省下设机构。1945年,国民党提出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没有执行。4.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1930年,兴起“乡村建设运动”,较为著名的有晏阳初、梁漱溟的实验区。——评价:虽受到批评,但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5.微观
本文标题: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58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