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相识活动方法详介为了便于学员更好地了解我们所构建的方法体系把握每一种具体方法,对方法的介绍我们按以下的基本框架呈现出来:●目标:目标是一种定向的说明,对于一种具体方法而言,它能针对一种或几种目标产生作用。事实上,培训方法的选择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自身的价值与功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但是人们在选择方法时首先是以方法的功能为依据的。这一栏目简要介绍此方法的价值,或者此种方法适合的目标。●实施:对于学员而言,方法操作程序是理解方法的重要因素。这一栏目下主要描述方法的每一具体环节,以及需要特别加以重视的重要的条件包括:①参训的人数;②时间规定;③空间结构;④材料准备。●提示:在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尤其是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拓展:这一栏目主要介绍与这一方法的目标类似,操作程序也类同的一些变式。也有可能提出与这一方法能合理衔接的方法的建议。需要提醒的是,针对每一种具体方法,并不是所有栏目的内容都值得展示给学员的,也就是说,针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内容就不再赘述。(一)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以空间接近性为标准分组,这在人数比较多的班级前后四人小组是不错的选择,除此而外,在参与式活动中,可以采用偶然性分组和选择性分组两大类。所谓偶然性分组,就是随机性很强的分组方法,学员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而选择性分组是依据学员的自主选择的结果分成小组的,具体的方法如下:1.偶然性分组法:①抽签法,就是根据参与人数及所希望的小组人数,把准备好的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小卡片放入袋子内,让参与者抽取。拿到相同卡片的人组成一组;②摸绳法,组织者握住所有绳子的中间(绳子的数量是所有成员人数的一半),绳子尾部朝下挂,每个学员抓住一个尾部,松手后抓住同一根绳的人组成二人小组。2.选择性分组法:①概念卡片法,把一个总概念下的子概念写在卡片上,然后让学员自己选择其中一张,然后说某一总概念的学员分成一组。(如:气候雨、雪、霜、雷、电);②拼图法,根据需要把一张完整的图分割成几份,然后让学员寻找,属于一个整体的就为一个小组;③选树叶法,把树叶摆放在教室中央空地上,让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一种树叶分为一组;④贴名字法,把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选择的合适的问题下,所有贴在同一纸条上的人组成一组。当然,分组的方法是令人目不暇接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在同一个培训班上尽量使用多种分组的方法。(二)自我介绍法●目标:参训者通过自我介绍,向他人展示自己,并进而认识全体成员。●实施:1.活动过程每一位学员可以在一张纸上画自己的自画像,可以采用任意的风格,如卡通、素描、简笔画等(也可以自带照片一张),并在这张纸上署名。然后,在自画像或照片的边上写下促使自己参加此次培训的若干件相关的事情,可以是得知信息的过程、争取机会的努力,也可以描写前来参加培训活动一路发生的事情等。参与者把自己的画像贴在墙上,等所有参训者完成此项活动后,大家在教室中浏览,有感触者可以在他人的自画像纸上留下感受与签名。2.活动条件(1)参训人数:人数30人最佳,因为在一个空间内四处浏览,空间太小会降低成员对信息获取的兴趣。(2)时间这种方法可以把时间分为两段,首先是个体的自画像创作阶段,一般需要15至20分钟,对第一位完成者,组织者可以作为第一个浏览者,并同时询问作者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把自己画成这个样子?画像中什么部分代表了你什么方面的特征?你为什么参加这次培训?你能说说对此次培训的期望吗?等。全体交流浏览的时间需要30至40分钟。(3)空间这一活动需要四处游动,所以需要较大的空间,人们在教室中可以走动、停留、相互攀谈并写感受与签名。(4)材料①每人准备4A的白纸或浅色的彩纸一张;②透明胶带纸若干卷;③彩色笔每人一或二支。●提示:自我介绍法作为培训班开始的方法,一般用在比较自信与开放的群体中。如果成员不善于自我表现,并过于封闭,气氛会太过严肃。这样只会使原本紧张的气氛更加令人窒息,因此,在初次相识的活动中,比较理想的认识方法是伙伴认识,这样既可以在两人世界中互相依靠感受到安全,也可以避免自我封闭带来的紧张感。不过这种自我介绍的方法对急于展示自我的群体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为了避免有些成员对绘画表达的拒绝,在入学通知中也可让学员带一张愿意向其他成员展示的照片,并用文本把照片作一番介绍。●拓展:自我介绍的方法除了自画像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有趣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自我,让他人了解。变式一:“拼词语”。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作自我介绍。组织者准备四个空盒子。发给每个参与者一张纸条,并要求他们等分成四段。每一段上分别写上一个动词、一个名词、一个副词和一个形容词,并分别放入动词盒、名词盒、副词盒和形容词盒。然后按顺序请一位自我介绍的教师站在前面,分别从四个盒子中抽取一张纸条,并以我开头把这四张纸条上的词语连起来念,例如:“我”“傻呆呆地”“吃着”“山峰”。当这些没什么关联的词语被大声读出来时,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在大家的笑声中,朗读者开始了自我介绍。变式二:“自我表扬法”。这一活动旨在通过学员讲述引以自豪的事情展示自我,体验对自身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自己,并进而欣赏他人。每位自我介绍者都必须讲述两个话题,一是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二是我一生中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全体讨论以下问题:1、我自己表扬自己时有什么感觉?2、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一活动对习惯于自谦的东方人来说是有一定障碍的,但是通过这次活动事实上可以在行为上直接改变参训成员,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培训成果。(三)伙伴介绍法●目标:参训者通过结识伙伴,进而认识全体学员,同时也向他人展示自己。●实施:1.活动过程这一方法是以两人为一小组开展活动,但小组的组成组织者必须加以引导,一般来说是通过偶然性原则组建小组。例如,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伙伴分组就采用“等数结伴法”,给30位教师每人抽一张卡片,卡片上的数从1—15每个数两张,抽到相同数者为伙伴。然后,首先由其中之一对伙伴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采访①对方的个人信息;②参加培训班的动机;③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具体而言涉及这样的问题?你是谁?什么促使你参加这一培训活动?如果你今天不在这,通常在干些什么?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你喜欢做什么?你对培训活动有什么期望?这些问题可以印在数字卡片的背后,也可以写在黑板上,以便提醒大家交谈的中心内容。10分钟以后,大家围成一圈,按照数的顺序逐对介绍各自的伙伴。2.活动条件(1)参训人数:人数24人最佳,最多不超过40人,否则在介绍过程中大家不仅会遗忘信息,而且会感到乏味。如果人数超过规定人数最好选择其它方法。人数如果恰好是偶数,那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有人无法配对,主持正人就要决定是否参与相互认识活动。当然,也有另一种变通的办法,就是三个人一组,介绍时只要A介绍B,B介绍C,C介绍A就可以了。(2)时间这种方法在作伙伴交流时,时间以10至15分钟为宜。当介绍同伴时有人超过规定时间,组织者要及时打断,可用铃声提示。对整个介绍活动来说,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对介绍的具体时间可根据人数多少在活动之间加以规定)。(3)空间因为这一活动需要偶然性分组活动来组建小组,所以需要较大的空间,人们在教室中可以走动、停留、相互攀谈,最后两两配对。当学员在介绍时,需要其他人倾听,所以也需要座位。因此,场地要布置成有走动的空间,座位围成一圈,便于伙伴介绍时能面向全体。(4)材料①写数的卡片(可以后面留出空白,记录对方的信息)。②黑板(在黑板上写出交谈的话题,交谈的时间等要求)。③学员通讯录(报到时及时输入电脑,每人一份)。④计时器一个。●提示:这一活动是培训班开始时的活动,组织者应该准时开始,给大家一种准时的印象。在让学员抽取卡片时,尽量随机进行,以避免大家愿意熟悉的结成对,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依据活动的经验,我们准备的卡片往往会多于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因此,最大的几组数先暂留一旁,这样就不会出现无法配对的场面。交谈活动之前组织者要明确提出谈话活动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尽力调动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强调说:“交谈的过程既是相互认识的过程,也是与人交往的过程,谁在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多,就表明他的交往能力强”。当学员开始相互交谈时,你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若发现有些学员对伙伴的一系列时间概念感到手足无措时,可以给出及时的提醒:“我们不是在训练记忆力,为了更好地介绍你的伙伴,大家可以适当作些笔记。”在全班介绍的时候,组织者要让每对伙伴明确时间的规定,同时对介绍活动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希望在介绍你的伙伴时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姓名”。有时,组织者会担心,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一些伙伴之间的隐私可能会在全班暴露。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尴尬场面,你要强调,只介绍那些你的伙伴愿意为其他人所知晓的信息。作为组织者,一方面要注意记录介绍这对学员的重要信息,但同时要提醒下一对学员准备,并注意控制时间。学员的通讯录最事先准备好,因为对于姓名的介绍,有许多同音字,容易混淆,如果能把听、看与个体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记忆效果。伙伴采访介绍法与自我介绍法相比,介绍的信息量增大,而且可以把各位参训者最精彩的信息呈现给大家,让其他成员感到自然、容易接受。而且,被抽到配对的两位学员在心理上会产生亲近感,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拓展:学员之间相互认识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变式:变式一:“我的期望”。这一方法是以期望作为伙伴交流的主题。首先,每人在一张纸条上写下:我想从培训中得到……然后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寻找伙伴,并相互自我介绍,然后介绍自己对培训班的期望。然后两个人合作,把大家认为达成共识的最重要的想法写在另一张展示卡片上。个人活动的时间为5分钟,两人活动的时间20分钟。然后所有参训者把卡片贴在展示板上,以便大家可以阅读各种对培训活动的期望,并进行比较。在培训其间这些期望可以始终在班级中,以便组织者时时关注学员的期望。如果有可能,可以组织对学习期望的讨论,哪些是应该达成的?哪些是难以达成的?这样的讨论有助于主持人了解学员的期望与活动设计的目标的差异,如果某种期望是参训成员达成的某种共识,那么主持人就要及时调整计划与学员的期望保持一致。变式二:“剪影法”。首先把培训班成员随机分成2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两两组成伙伴,借助一盏灯,把学员的头像反射到墙上的白纸上,然后把他们临摹或剪下来。这一剪影,通过伙伴式采访加以补充。作为介绍伙伴的形象的材料。在介绍前,可以先让其他同学猜一下是哪位,他有什么特点?不过这一方法,每小组需要一盏灯,还需要准备剪刀等工具,人数较少的美术教师培训班比较适合。(四)共同点法●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寻找共同点相互了解。比较适合人数较多的的培训班。●实施:1.活动过程给每位学员一张剪成花瓣状的彩纸,每种颜色五张花瓣,一个圆形的花芯,花芯事先贴在教室四周。等每位学员有花瓣时,教师出示你在花瓣上介绍信息的示范。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展示你愿意让他人了解的信息。例如,家乡、年龄、任教学科、爱好、婚姻等等。然后请学员自己创作他的花瓣。10分种后,请在教室中寻找同一种颜色的圆,并在附近组成五人小组,针对自己的花瓣介绍各自的信息。结束后把花瓣贴在圆心的四周,组成一朵美丽的花。在花芯上写上五位学员的共同特征(都是女教师、都戴眼睛、都爱看小说等)。2.活动条件(1)参训人数这一方法的活动人数30至40人比较合适,也可以多达50人。(2)时间每个学员自我创作的时间是10分种,小组活动的时间4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时间每人5分钟。小组寻找共同点交谈的时间15分种。然后,用10分种的时间大家参观其他小组的“鲜花”。整个活动的历时一个小时。(3)空间把座位摆放在教室中间,以便学员创作个人信息。四周留出空间可以让五位学员站在圆形花芯下进行交流。(4)材料①彩色纸(用于制作花瓣与花芯);②彩色笔(让学员创作花瓣);③计时器。●提示:这种方法适合分小组活动,是趣味性与创造性比较强的认识活动。组织者要事先制作花瓣的示范。由于学员多,可以制成幻灯片,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最好示范的材料
本文标题:分组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67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