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在园内开展教研甘一虹(组织教研与随即教研)有效的教研组织形式,说容易,是因为大多数方法都是我们知道的;说难,是因为灵活、有效的用好这些方法很难。在教研中“研什么?”很重要,管理者要清楚“为什么研?”“研什么?”,再考虑“怎么研?”。形式为内容所服务。我园教师害怕的2大拦路虎教研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六个要素:开放、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一明确的研究目的二具体的研究问题三教研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六个要素:真实的问题情境四有效的组织形式五及时的自我反思,理性的经验提升。六—、余文森将教研组织形式分为三类:教研的组织形式教学型教研学习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什么叫教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过程渗透或融入到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1、教学型教研的实践模式有六种:(1)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不断改进。(2)多人同课循环:年级组内教师同上一节课。后一位上课的教师针对前一位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再上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教师切实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教师的选择——教学经验背景不同(年青教师、老教师;不同年龄段教师),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的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4)互助式观课:同事间互助指导互动。侧重于问题诊断。(教研组、师徒听课)(5)邀请式观课: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侧重于成果鉴定。(6).反思式观课:教师成为观察自己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来实行的。李季湄说过:教学研究不仅仅研究教学。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都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儿童上”。其实研究幼儿决不意味着不可以研究教学,研究教学不等于只研究怎么上课,怎么“教”。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形成这个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学内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识建构的?也应当是教学研究的内容。由此也说明为什么研究教学与研究儿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儿,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教学式教研的案例剖析:►核心议题:教师的有效提问讨论话题:“怎么让问题简单明了幼儿听的懂,能够答出来?”“怎么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幼儿在探索和思考中获得关键经验?”“怎样问可以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更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深入思考,丰富幼儿经验?”“怎样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问”“怎样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我们提的问题是否合适?”(一)什么叫教学型教研?:(二)什么叫做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课题。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与教学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重要的不是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而是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案例分析式案例:核心议题: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给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导”案例:核心议题: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给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过程:1.故事分享: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2.分析教师对此方面困惑的原因:症结在于不会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表现,并有目的地设计教研活动。3.录像并剪辑或选择相应的片段。(先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录像中的几名幼儿的表现分别剪辑到一起)4.研讨:对比分析剪辑前录像和剪辑后录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观察结果,深入探讨幼儿在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原有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及相适宜的支持策略。“第一段录像中幼儿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状态?你发现幼儿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差异?”“说明该幼儿在学习中需要什么支持?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需要来判断,教师可以做什么?”“第二段录像中幼儿的活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5.行为跟进:以年级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集体活动进行观察,教师分析其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策略,评估结果。策略:①活动之前深入了解和具体分析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师的症结所在。②并对录像、照片或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发挥特殊的作用。③精心设计要提出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原有经验,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三)什么是学习型教研?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这种学习不是去掌握一些理论术语和时髦名词,而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不仅仅是运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读书笔记、区分于其他两种的教研方式的特点是:读后感、观后感是研究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案例:开展读书沙龙步骤一:开书单,按书籍分类。案例:开展读书沙龙步骤二:(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状况推荐)不同层次推荐书目预期目的1、新上岗教师《新手老师上路罗》《班级管理》……新教师熟悉岗位工作2、基础层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理解儿童行为》《幼儿学习档案》《娃娃过节》……积极探究幼儿及自身行为背后的意义。3、成熟型教师《把学习带进生活》《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开放性课程在行动》《项目教学法》……了解课程改革前沿信息,侧重课题研究方面的引领。2.共读一本书(一个章节)案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沙龙3.好书推荐4.典型案例表演案例:《窗边的小豆豆》5.阅读后的行为跟进案例:《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如何记录观察所见”关键章节的导读,自我阅读理解,两人一组分析、观摩班级提供的区域目标,讨论和制定自己的观察目标,结对观察并记录,集体讨论交流观察到的内容。二.教研组织策略、方法:1.实践体验法(渗透式教研)目的:根据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反复观察、实践、练习,获得较为有益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等。策略:1.立足教师,为一些通过个体难以解决的困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2.立足常态,并且对今后的工作起到实际意义的指导。3.体验式教研对于以操作材料为主的活动较易操作。2.作品分析法:目的:从学习者的角度,用价值中立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的作品中反观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进而调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幼儿主动“学”服务。策略:①找准教师争论的焦点思考和寻找能够说明问题的典型作品;②透过作品解读幼儿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分析幼儿学到的是什么;③从幼儿学到的东西去反思教师的“教”对幼儿的“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出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思考教师应该调整的是什么。3.两难问题辩论法:问题:思想被动等待,缺乏主动性。目的:针对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两难问题和困惑。通过辩论的方式促使教师寻找论据主动丰富理论知识。澄清对问题的认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使他们在思想的交锋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理性思考来梳理思路,找到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而获得主动学习与思考的主体性体验。策略:①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师的特点,及时发现教师困惑的两难问题;②找准出现两难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教师发展中的深层问题;③在教师自主选择论点的前提下组织辩论活动,及时把握辩论的方向;④引导教师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及问题,避免空对空。策略:①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和分析教师的特点,及时发现教师困惑的两难问题;②找准出现两难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教师发展中的深层问题;③在教师自主选择论点的前提下组织辩论活动,及时把握辩论的方向;④引导教师用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及问题,避免空对空。4.倾听新语法:教研活动中共性问题的讨论,先让青年教师说,成熟教师穿插或补充。教研活动结束前,留时间让青年教师就今天的研讨提问题,再由其他教师答疑或解惑。让青年教师的话语权得到保障,提高了她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5.园际交流法:选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幼儿园共同选择和研究一个共同的专题。因为各园我们存在的问题很相似,但形成的原因却各不相同?所以这种教研的方式必须基于各园共同的探究兴趣之上,才能使各园教研之间真正构建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合力研究的教研共同体。6.网络对对碰:利用网络资源,打破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上围绕话题进行交流、分享。案例:网上公布→观摩教学实践活动→分组研讨→大组交流→专家点评网上公布,即预先在网上公布研讨的问题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一是,给了教师提前思考的空间,二是,免去了教研现场中关于问题提出的缘由、教学活动的来源等背景的解说,为群体的互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三.关于有效的教研方式的感悟:1、开展园本教研一直在强调“问题研究”。因此,我们要寻找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幼儿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来思考:2、哪些问题是当前就能解决的(可能性),哪些问题是当前紧迫需要解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哪些问题是需要时间和其他条件来慢慢解决的(长期性)等等。1.教研的“系列化”:案例:“教育的目标与适宜的教学”系列活动(三个学期)2.选择什么样的教研方式?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用,怎么用。不要刻意追求创新,多关注怎样用好这些方法。3.不应忽视“随机教研”。小策略:如专设反映随机教研动态的墙报、交流随机教研经验的讲台、汇集随机教研成果的“一得集”等,让教师有随时表达通过随机教研解决困惑问题的心迹,也让教师知道园内随机教研的信息。创设环境、自由探索、主动发展Thanks!
本文标题:如何开展幼儿园教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85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