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内容摘要】: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以磅礴的气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它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大学生群体及网络的特点,探讨网络吸引青少年的动因,并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双重影响。【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双刃剑;影响【导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当前高校大学生更是能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以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畅游网络的海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90%以上又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要探讨这个问题,既要从主体(当代大学生群体)出发,也要兼顾客体(网络)。正是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交往方式相对于传统交往方式的特殊性,这两者叠合而共同造成了上述新现象。网络人际交往是对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的重要补充,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正像很多新科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际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异化。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其中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研究散见于少量报刊、杂志,缺乏对此话题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二是原因的分析上不够全面,主要只从网络的特点考虑;三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较为大略,研究的内容欠深入;四是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提供的对策皆是泛泛而论,缺乏可操作的应对方法。本文在综合阅读多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主体的特点及网络客体的特点,分析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交往方式的原因;并根据以往文献分析,总结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正负面双重影响。一、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人际交往方式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是他们选择网络交往的内部动因,网络交往本身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网络交往的外部诱因。(一)主体(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逐渐定型的转折时期;思维活跃,头脑敏锐,接受新事物快。且暂时不面临现实的生活压力,属相对“有闲”的社会群体。再加上以下一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选择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方式:1、好奇与从众心理。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天地,基于网络而出现并容易获取的各种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式都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当同学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进行交往时,他们自愿或被“裹挟”地融入网络交往中;2、大学生人际交往意愿强烈,渴望巩固和扩大人际交往圈;3、克服心理闭锁性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内心里2有一些“秘密”,有很多情感交流、情绪宣泄的需要;4、弥合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大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容易超越现实条件而构想自己未来的美好前景,当他们感到达不到理想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迫切希望能有一种可以完成现实中不能完成的自我实现方式。(二)客体(网络)的特殊性网络交往不同于传统交往方式(面对面交流、书信、电话等),它本身具有的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具体来说,网络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交往范围的扩大化。它超出了物理时空的局限,也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圈子,突破了地缘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交往的空间范围。网络将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转变成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并且可以同时支持多用户访问,增强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往,使人际交往扩大化,大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2、网络交往的开放性与隐匿性。在网络交往里不仅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而且也没有现实世界那样严密复杂的管理机构和尊卑高低分明的阶层等级,只有一些作用有限的管理员。人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社区和聊天室里自由出入,可以随意和任何人交往。同时最重要的是人们处在隐匿状态,其年龄、性别、地位、身份、外貌等特征都被隐藏起来。在网络交往中,主体基本上处在无标志的状态,任何与之相关的特征全都缺失,唯一存在的是一个网名或一组数字。任何人只要更换了网名,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从何处来,去了何地,这样的情形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轻松;3、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借助电脑终端,以互联网为平台,在一个由电子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进行,它抽去了交往主体的社会性特征,使人际交往带有了虚拟性。网络上存在的虚拟性和身份的想象性必然带来主体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同时以多种身份出现,这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不同。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的角色相对于特定的环境和对象而言,是较固定的。在虚拟现实里,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实现了多重自我的存在。因此,网络文化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本性,非常符合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4、网络交往方式的综合性。网络交往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式来传输丰富的信息,这种多媒体特性不但集中了传统沟通方式的优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它们的缺陷;不但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还使得沟通更加生动、鲜活、富有乐趣;5、网络交往的便捷性与实惠性。大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上冲浪的知识,有电,就能经常经营网上人际关系。网络能使人们以极少的经济代价自由维持超时空的人际交往,这对于经济实力薄弱的大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在传统的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而网络的有效连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达到一种“人——机——人”的状态,网络交往打破了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突破了国界和地域的局限,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交往方式,这种超时空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2、有助于大学生消除交往中的隔阂。这里所说的“隔阂”,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文化的差异、自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交往不适以及价值观念相左等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较大程度依靠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和衣着装扮来表情达意。由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能使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尽收眼底,传播者之间如果存在文化上的隔阂,其最3初的反应必然影响交流的结果。而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只能依靠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来传播自己,依靠想象来还原对方的思想感情。这种交往方式有一定的滞后性,非直接的表达和理解允许人们有思考的空间,而且一旦出现文化冲突可以利用文字、表情符号等多媒体形式来适时解释化解,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导致的交流障碍;3、可以满足大学生发泄情感的需要,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大胆倾吐内心隐秘、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成为可能,它能有效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和顾虑,实现倾诉、宣泄、被人理解的欲望。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有助于他们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压抑和烦闷等消极心理状态,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灵安慰,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增长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的虚拟化和隐蔽性为他们发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上聊天、发送E-mail等活动成为他们结交朋友的普遍方式,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交流,寻求内心的平衡,减轻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焦虑和不安,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4、有助于大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扮演多重角色比那些仅有少量限定角色的个体会获得较多的益处,角色的丰富性能增进交往人的生理健康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而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从而理解角色的行为规范,体会角色的需求和情感,了解角色的冲突,进而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尺度;5、提高了个体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为开放的系统,网络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聚散离合,使交往极具个性化。在交往行为的调控和评价方面,大学生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6、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在网络社会里,个体已不仅仅是文化和信息的接受者,而是选择者,有时甚至是创造者。网络信息开放式的教育空间,个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二)负面影响1、网络交往挤占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时间,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得不到保障。热衷于网络交往使得部分大学生疏远了现实的人际交往,甚至出现同一宿舍的舍友,有事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用QQ、BBS、人人网来交流的情况,长期如此,这必定会对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2、通过网络交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比较脆弱。正如威尔曼所言,互联网提供的是弱纽带的人际联系。由于网络的虚拟化,交谈的双方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脆弱,所谓网友见光死就是这一道理。也就会导致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丧失应有的交往规范。现实社会对人们之间的交往有一系列的礼仪要求,但当网上交往的自由随意成为习惯后,网下的交往也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由随意的烙印,会产生一系列的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交往行为,导致交往的失范与失败;3、网络交往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具体表现为上网时间失控,沉湎虚拟世界,离开了网络以后,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忧郁等特征。现实生活中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出现角色混乱,反社会人格(攻击性人格,双重人格)等偏差,以及行为上的违规、破坏、犯罪等不良现象;作为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延伸,网络交往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人际交往状况;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暴露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既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国,也无法颠覆和毁灭人类社会,它的善或恶是使用技术的主体选择、控制和导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4该正确对待网络交往,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让网络为我们造福。参考文献:1.陈朝阳网络对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心理科学2006,29(4):1019-10212.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02)3.张亿全,胡井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6期4.贾淑芳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Vol.54No.2(GeneralNo.223)5.屈勇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应用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6.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7.卜荣华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7月第四期8.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9.刘龙洲,颜柯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6卷第1期10.李萍网络与青少年人际交往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16卷第二期11.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四期12.张菡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异化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4)13.卢桂桃,王莉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调适途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2)14.张亿全,胡井军网络
本文标题: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190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