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祥清式营造则例—研究曹渊张永飞一平立剖面空间尺度的确定二清式斗拱的研究三各式屋顶的做法一平立剖面空间尺度的确定二清式斗拱的研究三各式屋顶的做法一平立剖面空间尺度的确定平面空间尺度的确定中国古建筑将单体建筑的长和宽定位宽和深,单体建筑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之间距离(一间的宽),又称面阔(现代建筑称开间)。进深:垂直于面宽方向的相邻两柱之间距离(一间的深)。根据布局位置的不同,间又分为明间、次间、梢间。明间:建筑物居中的开间。梢间:建筑物两端的间。次间:建筑物明间与梢间之间的开间。次间又称作边间或落翼(苏州地区称稍间为落翼),在硬山建筑中可称为“边间”。面阔与进深平面示意图通面阔: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多个单间面宽之和)。通进深:建筑物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多个单间进深之和)。(一)面宽的确定1、大式斗拱建筑面宽的确定通常用两种方法:(1)按斗拱攒数定面宽:每攒档斗拱尺寸取十一份斗口数。如斗口取二寸五,每攒斗拱尺寸为二尺七寸五分。面宽=斗拱攒数x平身科每攒档斗拱尺寸+2x0.5柱头科每攒斗拱尺寸明间取偶数斗拱(即空当坐中),次间收一攒斗拱(或为明间的8/10),梢间同次间或再收一攒斗拱。斗栱每拽架(每跳)为三斗口,每踩高为二斗口,全是整数。二斗口二斗口二斗口三斗口三斗口11斗口2)先确定面宽:事先确定单间的面宽,或确定通面宽和单间数,反求斗口的大小。如面宽5米(15尺)明间取4攒斗拱数(加一柱头科斗拱共五攒),确定斗口大小。计算方法:15尺/5攒=3尺/每攒;3尺/11份≈2.7寸此情况取斗口尺寸为3寸或2.5寸,由于斗拱攒当不是斗口的整11倍数,可调整横拱子的长度(与则列中规定的6.2斗口、7.2斗口、9.2斗口略有出入)。仿古新建筑可以用厘米计算(清代营造尺寸1尺=32厘米),但要考虑现有木材料的规格,以防用料浪费。(二)进深的确定首先考虑使用功能,其次考虑用材合理,还要考虑空间比例适当。进深的确定也分为大式和小式建筑。大式斗拱建筑按面宽的两种方法确定进深,庑殿、歇山山面通进深取二至三间房进深不等。廊深普通以二攒斗拱为最多。进深——功能需要、建材长短大式:按斗栱攒数定?小式:不超过5檩、4步;7檩房——增加前后廊三、柱高与柱径(一)柱高的确定柱高与建筑面宽有一定的关系;1、小式建筑:清《工程做法则列》规定,一般明间与檐柱高之比为10︰8,即面宽一丈,柱高八尺。2、大式斗拱建筑:按斗口尺寸确定,清《工程做法则列》规定,檐柱根到挑檐桁底皮70斗口(含斗科、平板枋尺寸)。檐柱高常取56-58斗口(清营造则列规定一律取60斗口),(二)柱高与柱径的关系古建筑柱高与柱径的比例。(1)小式建筑:高比直径为11︰1。(2)大式斗拱建筑:柱径为6斗口(约柱高的1/10)。六、步架、举高、举架(一)步架1、清式建筑步架定义:相邻两檩垂直轴线之间水平距离为步架。2、步架不同名称:步架名称按位置不同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双脊建筑,最上居中一步,称顶步。3、步架尺寸小式建筑:廊步架(或檐步架):一般取4-5倍的D(柱径);金步、脊步架:一般取4D;顶步架:小于金步,在2D-3D之间。以四檩卷棚为例,将四架梁跨度分为五份,顶步架为一份,两侧檐步架各为两份。大式斗拱建筑:一般取檩径的4-5倍。(二)举高举高定义:相邻两檩轴心之间垂直距离为举高。举高尺寸=举架x相应的步架长度。(三)举架1、清式建筑举架定义:举高与对应的步架之比为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2、举架不同的数列:举高与对应的步架之比的举架是小于一的数列。如0.5、0.65、0.75、0.9等对应的数列称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3、九檩大式举架尺寸的选择:檐步举架取0.5、下金步去取0.65、上金步取0.75、脊步取0.9举架选择的数列,决定屋面曲线的优劣,一般小式建筑脊步举架不超过0.85,大式斗拱建筑脊步举架不超过1。一平立剖面空间尺度的确定二清式斗拱的研究三各式屋顶的做法一、斗口与斗栱斗栱:中国系建筑所特有的组合构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作用是,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纳至额枋再转到柱上。斗口:平身科坐斗上有个十字形的卯口,以承受斗栱中头层的翘或昂。〖斗口〗:清官式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模数单位,是清式大式建筑(有斗栱的建筑)部件尺寸的基本度量单位。1.4:1为材(亦称单材),2:1则为足材。又称“口述”或“口份”,斗口分为十一等。斗口为清代官式建筑中的基本模数,又称“口数”“口分”,斗口分十一等。原系清式平身科坐斗承托翘、昂的卯口。清式斗口足材2120.6材1.4斗口材制表柱头科平身科转角科(1)、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而有三种斗栱:①.〖柱头科〗在柱顶上;②.〖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③.〖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柱头科平身科转角科额枋平板枋檐柱角柱挑檐桁檐柱额枋平板枋大斗(坐斗)翘昂挑尖梁头挑檐桁清式柱头科主要构件名清式平身科各部名称清式角科各部名称见《清式营造则例》23页插图十二(2)、斗栱上有四个重要构件:①.〖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翘柱头科的翘柱头科翘头分四瓣1斗口四等分一斗口二斗口足材1.4斗口单材②.〖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③.平身科上的〖耍头〗:昂之上,且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柱头科上是“挑尖梁头”)平身科耍头④.〖柱头科坐斗(大斗)〗:整攒斗栱最下层,在翘与栱之下的斗形木块。耳腰底鼻子⑤.〖平身科坐斗(大斗)〗:在整攒斗栱最下层,在翘与栱之下的斗形木块。(角科同)鼻子耳底腰斗口⑶.踩,翘、昂的长短,以支出的远近而定;在下层的支出最少,近;越往上支出的越远;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斗栱每拽架(每跳)为三斗口,每踩高为二斗口,全是整数。二斗口二斗口二斗口三斗口三斗口柱头科装配步骤-1柱头科装配步骤-2柱头科装配步骤-3柱头科装配步骤-4柱头科装配步骤-5柱头科装配步骤-6柱头科装配步骤-7柱头科装配步骤-8柱头科装配步骤-9柱头科装配步骤-10柱头科装配步骤-11柱头科装配步骤-12柱头科装配步骤-13柱头科装配步骤-14柱头科装配步骤-15柱头科装配步骤-16柱头科装配步骤-17柱头科装配步骤-18柱头科装配步骤-19柱头科装配步骤-20装配完成柱头科——正面柱头科——侧面柱头科——底面柱头科——透视一平立剖面空间尺度的确定二清式斗拱的研究三各式屋顶的做法三各式屋顶的做法正式建筑的屋顶硬山顶两庇五脊悬山顶两庇五脊歇山顶庑殿顶一有斗拱的出檐带斗栱的大式建筑,其上檐出尺寸是由两部分决定的,一部分为挑檐桁中至飞檐椽头外皮,这段水平距离规定为21斗口,其中2/3为檐椽平出尺寸,1/3为飞椽平出尺寸。另一部分为斗栱挑出尺寸,即正心桁中到挑檐桁中的水平距离。这段尺寸大小取决于斗栱挑出尺寸。如用三踩斗栱则挑出3斗口,五踩斗栱挑出6斗口,七踩斗栱挑出9斗口。因此,带斗栱的大式建筑出檐大小取决于斗栱挑出的多少。二屋面举架:主要用于北方官式建筑;清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檐步架五举(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比为5:10),飞椽三五举;其余各步架的举高取决于建筑的大小及檩数的多少。屋面举架常用数据如下表:檩数飞檐檐步架下金步架中金步架上金步架脊步架(小式)5檩三五举五举七举(大式)7檩三五举五举七举九举9檩三五举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11檩三五举五举六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注:脊步另加平水;平水高度:大式4斗口;小式檩径减一寸。22斗口×0.5=11斗口22斗口×0.7=15.4斗口22斗口×0.8=17.6斗口22×0.9=19.8斗口22×0.9+4=23.8斗口清式(九架)举架制度五举七举八举九举平水平水4斗口三庑殿推山法:假使两山的坡度与前后屋面的坡度完全相同,则垂脊的平面投影及45度角线上之立面投影都是直线。为避免这种呆板,将正脊两端加长,使两山的坡度较峻于前后屋面坡度,于是无论从任何方向看去垂脊都是曲线了。类似这种微妙的作法,在希腊和歌德式建筑上也是随时可见的。其作法是:檐步方角不推,下金桁推出1/10步架;上金步将下一步已推出之由戗中线延长,与上金桁中线相交,由此交点再推出1/10步架;脊步推法与上金步同。挑檐桁正心桁老檐桁下金桁上金桁脊桁X=22斗口X=22斗口X=22斗口X=22斗口X∕10X∕10X∕10檐步方角不推,下金桁推出1/10步架庑殿顶木构架1.檐柱2.角檐柱3.金柱4.抱头梁5.顺梁6.交金瓜柱7.五架梁8.三架梁9.太平梁10.雷公柱11.脊瓜柱12.角背13.角梁14.由戗15.脊由戗16.趴梁17.檐枋18.檐垫板19.檐檩20.下金枋21.下金垫板22.下金檩23上金枋24.上金垫板25.上金檩26.脊枋27.脊垫板28.脊檩29.扶脊木30脊桩庑殿未推山的构架平面庑殿推山后的构架平面庑殿推山后的构架剖面四歇山的收山:确定山花板位置的方法叫作“歇山收山”。一般做法是,从山墙正心桁向内收一个柱径,为山花板外皮。歇山顶木构架17.扶脊木18.角背19.抱头梁20.金枋带扒梁21.顺梁22.五架梁23.三架梁24.踩步金25.交金墩26.脚踏木27.穿28.草架柱29.角云30.老角梁31.仔角梁32.飞椽33.大连言34.瓦口35.脊桩36.假梁头1.檐柱2.角檐柱3.金柱4.穿插枋5.檐枋6.檐垫板7.檐檩8.下金枋9.下金垫板10.下金檩11.上金枋12.上金垫板13.上金檩14.脊枋15.脊垫板16.脊檩五、收分和侧角收分——圆柱子上下端直径不相等,根部最粗,顶部最细小式建筑:1/100柱高大式建筑:7/1000柱高侧脚——尺寸与收分基本相同侧脚柱的收分:柱上1/4处开始收分,到顶收去0.36斗口。0.18斗口0.18斗口柱高六十斗口柱径六斗口余5.64斗口
本文标题:营造法式则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1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