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
Projects/046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澳,地质遗迹保护面积。园内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海岸地貌景观类型和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探索深圳市地质历史演变发展的天然窗口和实验室,是体现深圳生态、旅游、滨海三大特征的主要载体。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作为先行启动项目,旨在保护、恢复、完善园内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海岸地貌景观类型和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大鹏半岛地质遗迹和海岸地“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AGeo-memoryofWaterandFireLandscapeDesignforShenzhenDapengPeninsularNationalGeo-Park图总平面图图博物馆效果图图01貌等多种自然资源,为游人与科研工作者提供认知、探索深圳地质历史演变发展的机会与场所。揭碑开园建设项目的圆满完成将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为深圳这座生态园林城市增添一张新的绿色名片。1总体及景园设计该项目主要包含“地质记忆”——地质博物馆设计、“水与火的印记”——海岸景观道设计、“火山之旅”——山海径三部分的设计。山、海、石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元素,力求展现场地“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美妙自然景观与水火交融的独特地质记忆。设计中延伸地质本貌,诠释地质文明,运用地质语言于景观设计之中,使景观成为地质记忆中的亮点,并恰如其分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1.1“日涉成趣”——传统山石游赏空间1主入口2主碑3停车场4户外展区5地质博物馆6博物馆主入口7综合楼8户外条形座凳9消防环道10季节性旱溪11室外展场12冷却塔13垃圾中转站14卸货场15新大管理站入口16户外地质风貌景观17恐龙雕塑18登山道作品/047图05图04图02图03的继承作为本次揭碑开园建设项目的重点,地质博物馆远观犹如一块深灰色岩石散落于青山之间,拨草寻迹走近“巨石”又因其建筑两翼之围合开迎产生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建筑本体座落于七娘山脚下一靠山向阳的高地,“巨石”、真山相得益彰。室外景观空间围绕建筑展开,本来附属于建筑的环境却因丰富的地形变化产生了多种游园方式的可能。故而设计师将建筑与山地环境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时就有了游刃有余的创作空间。古典园林的石山精品苏州环秀山庄利用方寸之地创造了峰回路转、深壑幽谷的奇妙自然体验,百游不厌、日涉成趣。其游赏空间的理法同样适用于地质博物馆这一现代建筑外环境。在满足交通、消防等功能要求的简约大气外表之下“隐藏”着体验自然山地的“沉浸式”主题特色景观空间,包括火山岩台地园、远古风貌台、火山岩浆园、生态休闲园。火山岩台地园利用博物馆现状门厅至外围市政路近的地形高差,以反映火山主题特色的暗红色火山岩堆砌成跨越等高线的几何地形,消解现有高差,形成台地式的博物馆入口引导空间,与博物馆建筑形体浑然天成。台地园正中是形象与主要人流交通的入口大台阶,拾级而上可直达博物馆大门。更具趣味的是穿插迂回在台地园中的曲折游径,随地形逐渐升高,两侧火山岩壁时高时低,因而视线也忽通透忽幽闭。加之岩壁上的乡土植物扑面压顶而来,更有一种仿佛穿行于自然山林的感觉。游走之间忽然已步入博物馆这一“巨石”之下,空间体量尺度的体验转换与传统山石园林游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地质语言也为游览空间赋予了主题。道路与几何地形的交合面形成立体的地质展示墙,为化石及动植物标本提供立体的展示空间,形成地质特色分明的室外展厅,成为博物馆室内展厅的序言篇章。从火山岩台地园进入博物馆迎面是一片黑色火山岩浆自高处流淌而下。火山岩浆园为入馆的游客营造出火山地质主题景观氛围。从博物馆明亮的玻璃门厅望出去,一片Projects/048图博物馆实景鸟瞰图火山岩浆园图火山岩台地园图07图06仿佛呈半凝固状态的黑色夹杂着暗红色的火山岩浆由建筑两翼围合的庭院高处喷薄而下,漫流回旋。暗藏的雾喷模拟出岩浆散发的高热白气,几簇顽强的野草零星分布在庭院之中。参观博物馆后便可步入室外另一片风貌迥异的后园——远古风貌台。高低起伏的土台以微妙的土层结构的色彩、质地变化向人们诉说着土层下的地质故事;土台之上遍植桫椤、笔筒树、苏铁等有“植物化石”之称的远古雨林植物,配以雾化喷头产生的白雾,营造神秘虚幻的远古意境。博物馆西翼为管理处办公楼,其周边环境力求自然野趣,生态休闲园随现状地势逐级跌落以砾石铺地和野花野草搭配出户外休憩场地,为工作人员创造融入自然的轻休闲氛围。作品/049图09背山面海而坐,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1.2“建新如旧”——减少人为设计干预海岸景观道设计理念基于对原始海滩景观的恢复性创造以及红树林湿地、沙滩、礁石的保护,凸显山海之间的原生景观。海岸线连绵,成为人们进入地质公园的门户通道,同时也是公园的重要景观通廊,引导性、景观性成为其主要功能。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避免过度设计。沿途在充分展示山、海、石优势景观要素的同时,为强化地质资源特征,使用自然石材砌筑的台阶形成连接现状道路与礁石滩的人行通道,创造游人亲海、赏石的宜人场地,在维持现状整体结构,保护现状红树林湿地、沙滩、礁石的前提下,建立砌石景观平图08Projects/050图11图10坡度陡缓不一的山道,在各海拔高度选出观景视野良好的观景点作为观景平台,着力于营造“消隐”于自然的景观。山海径所用材料力求就近取材,或土路或石板路或碎石路,既节省造价、方便施工,又使得人为建设最大程度不破坏原本山林自然景观。避难所报警亭及生态厕所则结合现状地形,以当地岩石为材料堆砌成简单的洞穴状使用空间,融入周边环境。2建筑设计深圳大鹏地质公园建筑主要包括:地质博物馆、地质研究综合楼、科教科研基地、杨梅坑一级管理站、高岭二级管理站。2.1“文脉传承”——空间与形态研究的源泉在大鹏半岛地区,原有许多自然村落,现在已无人居住,这些古老的村子,有的还基本保持了原貌。这些村落有:半天云村、石壁仔村、马料村、转尾坑村、何屋村、高岭古村。地方风俗及民间礼仪等历史文化景观。这些特有的民居空间形态与历史文化遗存与其所在的自然界成为了博物馆设计的灵感之源。同时,受大鹏半岛火山地质风貌的造型及纹理的启发,覆盖着场地表面的火山岩石在环境中裸露多年,我们借用它的外形和纹理实现了最初的灵感。外形低调、融入整个环境的建筑物和公园的主体场地之间随之发生微妙的联系,前者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地景观的组成部分。2.2“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地质博物馆建筑与一般公园不同,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展示地质科学、普及地质知识的公园,地质博物馆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位于新大地块的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设计为两层建筑,将设陈列展示区、藏品库房、多功能演示厅、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资料室等。其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大鹏半岛的历史起源,隐喻为古火山喷发所遗留下的几个熔岩礁石,搁置于大鹏半岛古火山地质公园中,意义切题并能巧妙融合于环境之中。从街道方向走近博物馆,在后方山景的台,增加出挑观海空间如“海崖台”、“海客渡”;分段的设计亲海踏步,消融道路与沙滩、礁石的垂直高差,使人可以亲石、亲沙、亲水,增加景观参与性,强化海的主题,使人可以近海,踏石,亲自寻找水与火交融的斑驳印记。植物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场地现状,结合现有植被景观以及地形特征,在保留了大量原生灌草植被的同时,将整条景观大道分为不同特色植物品种的三个段落即“禾草之美”、“野花丛生”、“山海交融”,沿着滨海的游线形成疏密有致、风变化丰富、步移景换的植物景观,并统一于自然、野趣、富滨海特色的大基调中。在植物选择上考虑植物的耐盐性和抗风性,选择黄槿、露兜、白背叶、草海桐等滨海植物作为整条景观道的基调树种,体现海岸的自然风情。1.3“隐于山林”——设计结合自然山海径即登山道设计讲究选线的科学性、景观性,并注重与火山地质景观的结合。根据现场登山踏勘,有节奏地合理安排作品/051图15图16烘托下,博物馆在街道的水平面上升起,徐徐展现在游客们的面前。其外形和纹理让它不像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在青山衬托下得自然之体宜。由园区大门而上,游客们可沿着纹理奇特的火山岩景墙前行,拾阶穿插,来到隐蔽的博物馆入口。整个建筑前庭的空间铺陈象征着由堆叠的石山拾阶而上的古村落街道空间和自然体验。博物馆表面具有的丰富纹理形成小开口,可令馆内公共空间呈现随阳光变化而多变的景象。而馆内展览空间相对暗淡的照明设计适应了展览需求。外墙和屋顶由设计了一系列几何形状孔洞的预制混凝土板组成。混凝土板与外墙花岗岩挂板夹在一起,起到隔离、支撑、加固和保温隔热的作用。博物馆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的隔离混凝土墙体和屋顶板可以在其它地方预制完成,在控制得宜的条件下,不会产生废料。混凝土板的隔离效果相对于大鹏半岛炎热的气候来说是非常理想的。3结语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是整个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最终目的不是要打造地标性景观,自然是这里的主人,应该充分展现大鹏半岛地质遗迹和海岸地貌等多种自然资源,体现独特的“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地质景观。图13图14图12项目位置:深圳市大鹏新区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使用单位:深圳市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设计单位: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联合体主体单位、项目设计)、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建筑单体设计)、美国(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北林苑设计团队:何昉、叶枫、千茜、夏媛、资清平、肖洁舒、金锦大、王国栋、蔡锦淮、徐艳、周璇、张明、胡金豆、李妍汀、范少武、李东、黄小华、黄明庆、严廷平、王志雄、谌杰林、万凤群、裴增峰、周亿勋、王德敬、龚明、叶振兴、马义虎、林敏洪华艺设计团队:林毅、黄宇奘、赵鑫、杨凯、谭举、付玉武、汪洋美国设计团队:卡拉李()、史蒂芬蒙德威尔()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管理团队:孙晓杰、陈海明、金典琦、刘峰、许云兴、秦海峰、刘春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管理团队:宋建春、梅村、曹世奎、唐跃琳、庄馨设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竣工时间:年月日奖项:深圳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图远古风貌台图火山岩台地园图地质博物馆实景图地质博物馆室内图临溪的小径图消隐于“自然”的登山道“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刊名:风景园林英文刊名:LandscapeArchitecture年,卷(期):2012(6)本文链接:
本文标题:“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2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