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回看
课文回顾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绘了一所美丽的边疆小学,反映了同学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这所边疆学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叙述顺序: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选自《新月集》。泰戈尔还有《飞鸟集》《园丁集》等诗集。作者以孩子的口吻来写,看到六月里雷云轰响,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作者展开了自由的想象,把花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背完先生规定的内容后,请求先生给他讲解,先生破例为同学们讲解的故事,表现了孙中山勤奋好学、敢于提问的精神,启示我们:不懂就要问。4.《所见》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牧童形象,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意欲捕鸣蝉”5.《山行》通过描写深秋山中枫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节,借此勉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5.《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人、景、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秋天,我看到了那美丽的枫林美景,红的似火,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其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与祝福。《夜书所见》中前两句诗通过对梧桐树叶、江水、秋风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7.《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通过描绘一夜秋风、秋雨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情景,深情地赞美了秋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也其实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8.《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分别写了秋雨中的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以及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9.《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从具体可感的声音和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声音两方面描写了秋的声音,具体写了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8.《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了大火炉,她想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烤鹅,她想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圣诞树,她想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了奶奶,她想得到疼爱;第五次看到幸福的地方,渴望得到幸福。“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因处在幻想中,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因为她彻底离开了寒冷、饥饿、痛苦的现实社会。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小女孩含笑而死,表现了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这样写更让我们感到现实的冷酷,感受到小女孩的凄惨的遭遇。9.《那一定会很好》描写了一粒种子不满足于现状,一次次地追求、改变的历程,从种子到树,到手推车,到椅子,到木地板,赞美了它积极向上、甘于奉献、勇于追求、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10.《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赞美了青头对朋友不离不弃,遇事沉着冷静,知识丰富而且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是: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11.《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带领大家搬运粮食,下令不许偷嘴,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自觉抵制住诱惑,带领大家完成了工作的故事,表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12.人们常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我们只有展开多种讨论,才能懂得真正的道理。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的言行必须要有理可循。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看谁更强势,但长久的胜负还是看谁更在理,正所谓“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13.《总也到不了的老屋》通过写老屋分别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赞美了老屋乐于助人、默默奉献、善良的美好品质。14.《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讲述了胡萝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吸收了果酱的营养,一路走一路长,长得很长很长,被男孩剪下一段放风筝,被鸟太太当做晾尿布的绳子……能够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14.《不会叫的狗》为我们描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小公鸡叫,遭到狐狸的嘲笑,学杜鹃叫,差点被猎人打死的故事。最后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引导我们预测并展开丰富的想象。15.《搭船的鸟》一课,记叙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途中,“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一只美丽的翠鸟捕鱼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16.《金色的草地》讲述了“我”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早晨,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花瓣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瓣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17.《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相对,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北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18.《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有诗豪之称。这首山水诗描写了秋天月下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19.《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0.《海滨小城》一文所写的海滨小城在广东,本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等景象。课文最能概括小城景色的总的特点的句子是“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1.《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2.《大自然的声音》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又分别从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2.《父亲、树林和鸟》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23.《带刺的朋友》指的是刺猬。本文是按照爬树---摇枣---归拢枣---背枣的顺序来写刺猬偷枣的,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可爱。本文主要写了刺猬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偷枣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钦佩和喜爱之情。24.《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破大瓮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慌张,只有保持头脑冷静,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25.《掌声》本文通过记叙残疾女孩英子上台讲故事,获得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事情,说明“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命运,告诉我们要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26《灰雀》记叙了一件发生在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惹人喜爱的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受到感染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赞扬了列宁善解人意、尊重、爱护儿童的品质,以及男孩知错就改、诚实守信的品格。27.《手术台就是阵地》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事极端关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角色,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美丽、可怜的小女孩,有《那一定会很好》里努力生长成一棵大树、然后被农夫做成一辆手推车,接着被做成一把椅子,然后被拼成木地板的种子。有《在牛肚子里旅行》中被吞到牛肚子里的红头和机智勇敢帮助朋友脱离危险的青头,还有《一块奶酪》中,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和团结守纪的小蚂蚁们。这学期我们还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富饶的西沙群岛》让我们见识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里不光有五光十色的海水,还有数不清的鱼、鸟、珊瑚、大龙虾等水产。《海滨小城》通过描写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这五个场景,让我们知道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美丽的小兴安岭》更是以时间为顺序,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们感受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美好品质的人,有《不懂就要问》中勤学好问的孙中山,《司马光》中冷静机智的司马光,《掌声》中由自卑变得开朗自信的英子,《灰雀》中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还有《手术台就是阵地》中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本学期,我们还学到了许多方法呢:学习第四单元,我知道了预测故事发展的方法:依据课文题目、课文插图、故事内容、故事情节的反复、生活经验和常识、阅读经验等;观察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
本文标题: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主要内容回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3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