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模拟题100首-(含答案)
第1页,共75页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模拟题100首1.咏路[宋]邹浩①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解析:(1)“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的意思是: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其中“赤路”指的是炎荒之路,写出了路荒凉的特点。“如龙蛇”的意思是路像龙和蛇一样蜿蜒,写出路蜿蜒曲折的特点。“不知几千丈”的意思是不知道有几千丈,写出路漫长的特点。“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的意思是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写出了路曲折,时隐时现的特点。诗人所说的路实际指的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困难重重,漫长而又迷茫。(2)首先是问,究竟做了什么才会踏上这条贬谪远荒的道路?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答案:(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2)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译文: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解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在贬谪岭南的途中所作。这首咏物诗,借路的思索表现了对人生之路的多种联想,意蕴深广。首句点题写出了赤路的曲折蜿蜒也让人想到沿途环境的险恶。次句写赤路漫长。三四句写路的曲折和起伏。末两句发问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这一问既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又是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疑问,还让人结合自己的际遇拷问人生之路,真可谓言浅而意深。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回答。(2)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路的象征意义方面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第2页,共75页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派。(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小令;婉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小令的知识来解答此题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即可.(3)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答案:(1)小令婉约.(2)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3)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翻译: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积累文学常识即可回答.(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回答即可,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3)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伤时、同情人民的疾苦、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要结合内容细心体会.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做题可用比较法、排除法等.3.古诗阅读减字木兰花琴[宋]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______”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______”,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______;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第3页,共75页【答案】静;未动宫商意已传;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解析】(1)做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诗句“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做出赏析,此句告诉我们:琴女“神闲意定”时,一片寂静。所以此时气氛用一个“静”字可概括。(2)做此题要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未动宫商意已传”的意思是:曲调未成情义却早已传出,所以此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有异曲同工之妙。(3)做此题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中“悲风流水”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琴声,把琴声比作悲风,比作流水,意思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如潺潺的水流淌;“写出寥寥千古意”是侧面描写,通过写琴声给听众的感受来写琴声,此句话的意思是: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答案:(1)静(2)未动宫商意已传(3)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译文: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自然界的万物都静了下来不再发出声响。琴女抚弄琴弦,曲调未成情义却早已传出。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如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回去之后彻夜无眠,琴声一直萦绕在耳边。赏析: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弹琴之人雍容平淡,寂静之中,还未下指就已是气韵流淌,此番架势就已震慑听琴之人。听琴之苏子凝神静虑,倾耳以分恬淡之古意,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整首词皆可收入画中,令人欲仙。寥寥数语,简洁明快,而无华饰,琴词一体,非东坡不能为之。这是一首描绘琴女弹琴高雅意趣的词。全词没有描写琴女如何弹琴,而是描写了她的神态,并运用侧面描写写听琴人的反应,来烘托琴女琴艺的高超。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峡口①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和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地点;季节;惜别【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峡口花飞欲尽春”意思是: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第一问通过题目《峡口送友人》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末句“今日翻成送故人”表明是与友人惜别之情。第二问考查学生诗歌的思想感情。《峡口送友人》中“天涯去住泪沾巾”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惆怅心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王勃乐观旷达的情怀。答案:第4页,共75页(1)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译文: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更何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惆怅心情。5.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答案】(1)“瘦马驮诗天一涯”意思是瘦马驮着一个诗囊漫游天涯,诗人就在诗中的瘦马上游天涯,可见诗人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与人添鬓华”的意思是:与人频增多少白发。这里虽是在写柳絮使人添白发,实际是因为沦落天涯而内心孤寂愁苦增添了白发,所以诗人是一位漂泊在外,内心孤独愁苦的游子。(2)做好本题要抓住具体角度加以赏析。如:语言、写作方法、构思等方面。语言方面,可抓住经典词语加以赏析,可抓住“瘦”、“倦”、“添”等词加以赏析。也可从修辞方面加以赏析,“柳花与人添鬓华”就是将柳絮拟人化来写。写作方法可多方面考虑,衬托手法的使用,寄情于景的写法。构思方面即是本曲借助其他事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答案:(1)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2)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译文:瘦马驮着一个诗囊漫游天涯,疲倦的飞鸟发出哀鸣,荒郊路上零零落落有几处人家。银色的柳絮迎面扑来,粘到头上,与人频增多少白发。【解析】本诗是一首描写行役羁旅苦情的佳作。开头两句巧妙地化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创造的意象,“瘦马驮诗天一涯”指作者自己,“倦鸟呼愁村数家”是景物。由我及物,物也有了倦意和愁感。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曲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1)本题考查曲中作者的形象,要结合整首曲全面理解。(2)本题考查作品赏析,要抓住赏析点加以赏析,可从语言、写作方法、构思等方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模拟题100首-(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3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