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7地质地貌习题
12017届高三地理地质地貌专题历年高考题整理2017、2(2015•上海卷地理)(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2015•上海卷地理)(五)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A、地震和火山B、火山和断裂C、地震和断裂D、火山和褶皱(2).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4题。图34.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2016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图45.图中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2016新课标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11.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13、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14、(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15、(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2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2013高考题天津卷)读图3,回答16~17题。1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1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8~19题。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18.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19.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2011·全国文综)读右图,完成20~21题。20.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22~23题。22.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3.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B.Ⅱ——③C.Ⅲ——⑤D.⑥——I(2010年重庆卷)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5)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26.(2012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7~28题。27.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A.①、AB.②、CC.④、BD.⑤、I28.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珊瑚石—④B.大理岩---②C.玄武岩—③D.花岗岩—⑤(2014·山东卷)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一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29一30题。29.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A.①B.②C.③D.④30.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I、ⅢC.Ⅲ、Ⅰ、ⅡD、Ⅲ、Ⅱ、Ⅰ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31)~(32)题。(3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3()。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32)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1B.沉积岩2C.火成岩1D.火成岩23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处为向斜成岭B.地质基础很不稳定C.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34.上图中甲、乙、丙、丁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ⅢB.乙—ⅣC.丙—ⅠD.丁—Ⅱ(2011年高考山东卷)图1为我国北方谋取与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5-36题。35、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出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36、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I、IIBIII、IVCI、IIIDII、IV(2013高考题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7题。37.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2011年上海高考题)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体颗粒大小不同。38.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cm/sB.200cm/sC.300em/sD.400cm/s39.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流速低于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40~41题。40.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4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4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2014年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43、44题。443、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44、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材料二:九江附近地区和贝加尔湖地质构造示意图。(45)关于九江——瑞昌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长江和鄱阳湖影响地壳不稳定B.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C.地处断层构造带上,地壳不稳定D.由于三峡水库的畜水引发地震(46)庐山和贝加尔湖成因构造特征比较:A.成因相同B.地质时期两者都有火山活动C.构造相同D.前者为褶皱山脉,后者由断层陷落积水而成(47)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泥石流B.火山喷发、台风C.洪涝、海啸D.泥石流、火灾(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8~50题。48.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9.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50.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2010,北京卷)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51、52题。5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5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2010,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53~54题。53.“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54.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选择题答案:1—1011—2021—3031—4041—5051—54①②③④⑤图1图7长安区渭河长安
本文标题:2017地质地貌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27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