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赤壁(杜牧)》ppt课件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战斗。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从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曹军进占时刘表已死,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湖北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九江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兴感之由议论感慨咏史诗怀古伤今赤壁《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你认为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全诗最精彩的是哪句?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曹操和周瑜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一反传统的看法,从不被人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议论,反映他明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解.点评•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诗作主题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祝您成功!
本文标题:《赤壁(杜牧)》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