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1云南省地质概况一、云贵高原由于陆地的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落,使古地中海慢慢地消失。特别是在地质年代中的原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这段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地壳运动较为剧烈。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域的地层,就曾先后经历过晋宁运动、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等一系列地壳运动。在数亿年的漫长的地球变迁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分布在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峡谷众多,地表崎岖,有“两山叫得应,相会要半天”之说。这里喀斯特地貌遍布,溶洞、漏斗、地下暗河纵横,地表河突然流入地下,潜流常见.石漠化发展,到处一片灰青色调,水土流失严重。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二、云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与藏、川、黔、桂4省区相邻,南部、2西部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历史上扼西南“丝绸之路”主要冲,同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二)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一般在3000—4000米。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一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东南、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差达6000多米。云南的地貌有五个特征:(1)高原呈波涛状。全省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的10%左右,大面积的土地高低参差,纵横起伏,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有起伏和缓的高原面。(2)高山峡谷相间。这个特征在滇西北尤为突出滇西北是云南主要山脉的策源地,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开江与缅甸萨尔温江的上游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老挝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自德钦至大理为澜沧江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了极其雄伟壮观的山种骈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其中的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的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怒江峡谷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峡谷之一。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侧山岭矗立于江面之上,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也是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横亘于澜沧江上的西当铁索桥,海拔已达1980米,从桥面上至江边的卡格博峰顶端,直线距离大约只有312公里,高差竟达4760米。在三大峡谷中,谷底是亚热带干燥气候,酷热如蒸笼,山腰则清爽宜人,山顶却终年冰雪覆盖。因此,在垂直几千米的距离内,其气候与自然景观竟相当于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为全国所仅有。(3)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是地势最高的一级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在这3个大的转折地势当中,每一梯层内的地形地貌都是十分复杂的,高原面上不仅有丘状高原面、分割高原面,以及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而且还有巍然耸立的巨大山体和深切的河谷,这种分割层次同从北到南的三级梯层相结合,纵横交织,把本来已经十分复杂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4)断陷盆地星罗棋布。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在我国西南俗称“坝子”。在云南,山坝交错的情况随处可见。他们有的成群成带分布,有的孤立的镶嵌在重峦叠幛的山地和高原之中;有的按一定方向排列,有的则无明显方向。坝子地势平坦,且常有河流蜿蜒其中,是城镇所在地及农业生产发达地区。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坝子共有1442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5)山川湖泊纵横。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河谷渊深,湖泊棋布的特色。天然湖泊分布滇中高原湖盆区的较多,属高海拔的淡水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显得格外瑰丽晶莹。总的来说,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全省土地面积,按地形看,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全省127个县(市、区)及东川市共128个行政单位中,除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个城区外,山区比重都在70%以上,没有一个纯坝区县,有18个县99%以上的土地全是山地。(三)水系云南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复杂的省区之一,全省有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72条,归属于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伊洛瓦4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河流具有流量大,水位洪枯变化大,河岸坡度陡,河床比降大,急流险滩多的特点。云南的河流大都是六大水系的源头或上游,在高山峡谷间奔驰,水流湍急,礁石横阻,河床落差极大。水量又为气候变化所制约,雨季来临洪水猛涨;雨季一过,流量大减。所以,云南江河虽然多而流长,但除了某些江河在平缓地区可通船舶(如水富港可以利用金沙江航行到上海港,从思茅港可沿澜沧江-湄公河航行到东南亚各国)外,大都没有舟楫之便;各条江河两岸之间距离狭窄,基本上没有开阔的淤积平原,所以又难收农业之利。但云南江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可拦河筑坝,修建电站,提供大量廉价动力。云南受断层作用,多断层陷落湖,是西南4省区中淡水湖泊最多的地方。大小湖泊共计30余个,总面积约106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28%,集水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约300亿立方米。滇东较大的湖泊有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杞麓湖及星云湖等;滇西最大的湖泊是洱海,此外还有程海、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为两省共有)、剑湖、茈碧湖等;滇南主要有异龙湖、长桥海、大屯海等。大多数湖泊平均深度在209主以下,超过20米有抚仙湖、阳宗海、程海和泸沽湖。其中,抚仙湖总容水量最多,平均水深87米,最深处151.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而滇池湖面与集水面积为各湖之冠,浩浩然有海的风貌。(四)气候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在水平方向上南到北相当于我国海南岛到黑龙江的气候差异,在垂直方向上,从山顶到山底常有几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不分明,干湿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水平差异复杂,垂直差异明显”。(五)动植物云南森林复盖率为24.2%,有高等植物1.8万种,占全国的70%,其中有2000多种中草药,365种香料植物,居全国第一,2000多种观赏植物,山茶,杜鹃,报春,木兰,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其中山茶有100多个品种,杜鹃200多个品种,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云南的芒果,香蕉,菠萝,菠萝密等热带水果十分丰富。5云南野生动物之多堪称全国之冠,兽类250多种,占全国的53%,昆虫1万多种,占全国的40%,有37种国有一类保护动物,占全国的38%,有42种二类保护动物,占全国的46%,全省现有自然保护区92个,占全省总面积的49.4%,名列全国之首。三、地质构造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主要是晚古生代)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1、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哀牢山东,元谋——大红山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苴林群、大红山群)主体为一套千枚岩、片岩、大理岩、变火山岩,仍属优地槽型火山(细碧角斑岩)——沉积岩系。变质程度一般为绿片岩相,但底部层位(底巴都组、普登组)则为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类,似有由上层位往下变质程度递增之势。6昆阳群大面积出露于康滇地轴区,昆阳群为一套冒地槽型类复理石——碳酸盐建造,属陆棚浅海——滨海、潮坪沉积,总厚逾万米。晋宁运动导致昆阳群全面褶皱,同时发生低温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从而构成扬子地台的上层褶皱基底,结束了地槽发展历史。其变质程度甚低,一般仅达低绿片岩相,局部可能受后期热流变质作用叠加而可达高绿片岩相。前震旦纪的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均较发育。喷出岩以玄武岩类为主。吕梁期者即哀牢山群、沟头箐群中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其变质程度较深,已无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可寻;据岩石化学资料,仅可大致判定其属亚碱性岩系。吕梁期以花岗岩为主,布于哀牢山东南端,与哀牢山群呈侵入接触。岩石常具片麻状构造,岩石类型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北部永仁地区的大田石英闪长岩体,主要为混染石英闪长岩,次为斜长花岗岩,具片麻状构造。晋宁期超基性——基性侵入体,主要分布于东川、罗茨、易门至峨山、石屏一带,似与罗茨——易门等断裂带早期活动有关。一般均为规模不大的岩株、岩床、岩脉产出,以辉绿辉长岩、辉绿岩为主。晋宁期花岗岩集中沿绿汁江断裂带两侧作近南北向分布,岩石类型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构成云南最早的含锡花岗岩带。2、震旦纪至二叠纪地质这是整个东部地区沉积岩发育的全盛时期,而岩浆活动相对最弱,变质作用仅局部出现。各地沉积特点:(1)滇中和滇东,即扬子准地台范围,均为稳定型的盖层沉积。(2)宁蒗——丽江——大理地区,是地台西部的边缘坳陷区,沉积特点除与滇中、滇东地区基本相似外,部分时代,如泥盆纪发育较多硅质岩,二叠纪火山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始于早二叠世、结束于晚二叠世晚期)且具海相喷发特征,从而显示其具较强的活动性。大理海东地区,有较多的铁质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分布,构成又一个环状超基性侵入岩区。(3
本文标题: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2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