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师说姓名:韩愈别名:韩昌黎生辰:768年忌日:824年国家: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早年不得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岁中进士,29岁才被宣武节度使董晋徵为官,后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累官到吏部侍郎。期间曾几度被贬,先后被贬到阳山、潮州等。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要开明孔孟之道,以此来反对当时单纯形式的骈文。思想渊源于儒家,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代表名篇作有《原道》、《师说》、《杂说》等。作品现存有《韩昌黎文集》。“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要随意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些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诵读指导:1、读准停顿①惑/而不从师②人/非•生而•知之者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⑤吾从/而师之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体察语气: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岂能无惑?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闻道亦先乎吾突出无人例外强调“惑”的存在,一定有惑。表提顿,有提醒读者注意的作用。失去此作用。第一部分分析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师的职能作用:正面申述论点不从事的危害:反面申述论点择师的唯一标准:道之有无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指求学的人;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原因的关联词。)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今,是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二、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判断句式)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式)3、生乎吾前、生乎吾后。(状语后置)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状语后置)三、一词多义(顺接连词)(转折连词)(递进连词)而1、人非生而知之2、惑而不从师3、吾从而师之之1、人非生而知之者2、吾从而师之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代“知识、道理”)(代“闻道先乎吾”之人)(取消句子独立性)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师道也3、吾从而师之(名词:老师)(动词:学习)(名词意动:以…为老师)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2、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五、固定结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因此)六、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作业:1、填空题;A、.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背诵第一段
本文标题:师说-(第一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33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