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2.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上分,(农业环境问题)(工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介质上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4.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该书通过对全球经济增长模型的计算分析出,5.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6.人类的社会行为主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7.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8.环境管理根据“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划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四大领域。9.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环境问题的地理空间上分,(局地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10.纵观人类发展史,在原始文明时期(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零散的),在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11.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1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13.(参与)是公众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主要“管理”形式。14.环境管理行动落实在环境管理的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成为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环境变化。2.废弃物:3.环境管理学:简答题1.环境问题出现和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根源?2.环境管理的目的3.环境管理的任务论述题1.请论述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五,判断题。1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2.环境问题是自工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3.进入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呈现出地域上的扩张和程度上恶化的趋势。4.环境问题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选取不恰当。5.相对于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环境行为的调整是根本的。6.人类社会的行为主体可分为国际组织,政府和企业。7.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企业行为是最重要的。8.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中央政府。9.公众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单个个人。10.环境管理的对象指的是自然资源。11.环境问题是自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12.环境问题自古有之。13.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商品。14.相对于环境行为的调整而言,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是根本的。15.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公众行为是最主要的。16.在三种人类社会行为中,政府行为是最主要的。17.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18.人类社会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国际组织,企业和个人。19.相对于环境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环境行为的调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20.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第二章填空1.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包括(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199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使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上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府的承诺3.目前,在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研究方向上,已经初具雏形的理论流派大致可以分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4.人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体现在二者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上。5.按照三种生产理论,整个世界系统的运动的三个子系统包括:(物质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6.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7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8.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是9.公平性原则包括10.对()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的不断思考和反省,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耳朵重要11.人与环境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程度。12.总的来说,社会生产力无限增大,加工链接急剧增多,物质生产的资源利用率()这是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基本特征。13.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生产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的()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因。14.()指个人消费物质资料的多寡,它在决定社会总消费上有与人口数量具有同等地位15.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16.()一般包括双赢,多赢,共赢等多个层次。17.所谓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和()18.()实际上就是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的总称。19.一般来说,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20.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21.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是()22.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是()二名词解释1共赢原理2.三生共赢3.界面4度5.冲突协同理论三简答题1.简述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内容?2.简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内容?3.简述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内容4.以森林资源为例,解释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5.以国际贸易为例,解释冲突协同理论的具体应用四论述题1.以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为例来阐述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五.判断题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就是指当代人都公平享有自然环境和资源。2.可持续发展需要发达国家尽过多的责任和义务。3.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4.199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5在三种生产理论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具有同等的作用。6.人和环境系统是否和谐取决于人口的多少。7.物质生产环节的节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8.在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质生产。9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因而环境生产也随之出现。10三种生产理论表明,在其中任何一个“生产”子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状态参量。11.根据共赢原理,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去追求保护环境。12.所谓共赢的内部机制,主要是指共赢的规则。13界面存在于互不联系的事物之间。14.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15.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16.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界面是商品。17.界面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是不同系统的-----量和信息的交汇场所。18.冲突和协同不是系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19.排污许可交易政策体现了冲突协同理论的思想和原则。20“三生共赢”是指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三填空1.在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2.按实行环境管理行动的主体及环境管理政策实施的强制性程度,环境环境管理政策方法有()()()3.()的生产要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制定活认可。4.()是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5.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是()()和()。6.()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发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7.中国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或特定环境要素制定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源法,如()()和()任意三项8.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有()()和()任意三项二,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政策2.经济手段3.环境信息公开4.环境绩效三,简答题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有哪些优越性?2.简述环境管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3.简述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管理的作用?四,论述题1.试论述中国的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五,判断题1.所谓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就是环境管理文件的颁布和发放。2.命令型和控制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一般。3.经济型和激励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程度最高。4.自愿型和鼓励型环境管理政策方法的强制性介于命令型和控制型及经济型和激励型之间。5.法律产生的是由政府制定或认可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与宪法无关。7.行政手段与行政机构无关。8.由于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具有可交换的商品特性,因而没有价值。9.经济手段的使用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0.经济手段的使用只能控制当前的污染排放,与子孙后代无关。11.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发展新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等,但不能控制人口的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12.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政府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13.企业在环境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发布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14.企业环境信息一般是第一手的环境信息资料,具有原始性,丰富性,准确性等特点。15.环境绩效是各种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效果,成就等,因而环境绩效管理不再是------段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的。17.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18.环境信息公开就是企业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19.环境信息公开就是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20.行政机构的权威越高,行政手段的效力越强。第四章一.填空题1.环境监测具有()()和()三个技术方法。2.基础和方法标准只有()标准。3.环境监测的综合性包括()与()综合。4.问卷的内容包括()()()和编码及其他资料。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我国的环境标准按等级分为()和()两级。6.环境监测大致可以分为对()和()的监测两个方面。7.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为了使监测数据达到()()()()和()五个方面的要求。8.()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9.环境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地研究和无干扰分析等。10.实验方法大体上包括三个步骤,即实验(),实验()和实验()11.()是问卷调查方法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12.实地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和()13.从实施程序上看,实地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五个主要步骤。14.()()()等是主要的环境管理学技术方法。二,名词解释1.常规监测2.环境标准3.环境统计4.问卷调查法三,简答题1.简述环境监测的程序方法?2.制定环境标准时需要哪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四,判断题1.环境监测只是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2.环境监测只是对污染源进行监测。3.环境监测的综合性是指监测对象的综合。4.环境监测的综合性是指监测手段的综合。5.环境监测的数据不连续也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揭示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6.所有环境监测的程序都是不同的。7.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从而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以及其它需要所制定的标准。8.我国的环境标准按等级分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和企业标准。9.我国的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标准。10.基础和方法标准只有国家级标准。11.保护环境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12.环境标准就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而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准。13.环境标准就是为了社会物质财富而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准。14.我国的环境标准按等级分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15.环境统计资料就是以数字资料反映经济社会现象,人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和污染的规模―――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16.环境管理实验就是在实验室人为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17.问卷是问卷调查方法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因此只有问题及答案。18.实地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观
本文标题:环境管理学各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47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