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抗战剧的看法讨论报告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班级:金融143题目:你对现今抗日电视剧的看法小组成员:余晓丽(组长)、吴凯玲、沈媛、王智渊、王孙月、叶晓倩、江静、林倩、娄慧芬、邵珊珊、何琴、吴丹丹指导老师:周茂江时间:二〇一五年四月对抗战神剧的讨论报告一、背景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但是,这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却存在诸多问题二、观点1、游戏历史,丧失文化自尊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们又是和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刀枪不入。可在有的电视剧中,真实的英雄却被功夫了得的“超人”所取代,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侠传奇。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几位抗日奇侠,有的以绣花针为暗器,能不留痕迹在瞬间致人死地;有的拥有铜头铁臂,能一掌断石,几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还有的会缩骨功、易容术、化骨绵掌,能避开子弹……在这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沉重的历史主题,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悲壮和牺牲的惨烈。还有就是过分强大中国士兵,弱小日本鬼子。2、戏说史实,混淆民族记忆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也是它的挑战所在。而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者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不惜篡改历史,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故事,误导观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与《滇西1944》同类题材的《国际大营救》,同样是从一架失事的飞机开始的,故事的背景、时间及地点一致,失事起因与结果也大致相同,飞机所乘人员都携有军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军俘虏,然后我方展开营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虏的身份:一个是携有国际联盟作战机密的美国飞虎队上校,一个是携有远征军渡江作战部署的普通中国军人。如此雷同的剧情,又如此随性的设计,观众看后难辨真假,莫衷一是,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历史记忆中。3、色情剧情泛滥,只为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很多抗战剧中花很大篇幅描绘色情场面,很多是不必要的,可以一笔带过,但有些抗站剧中却出现了长达五分钟的激情场面。这是对抗战的侮辱,也对当代青少年造成了错误的价值导向。4、过分强调敌后战场,忽视正面战场游击战好像就是全部,总让人觉得打游击就是抗战火拼的全部,正面战场上的战士去哪了?多描写正面战场,正个抗战史不应该只有游击战和间谍战,正面战场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多描写抗战的其他力量,抗战是全中国的事,我相信当时的中国社会各界不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抗战的历史洪流中。三、原因1、在电视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为了缩短创作周期,尽快收回成本并赚取利润,创作者普遍前期准备不足,对历史资料和真相缺乏基本的搜集、核查过程,在故事本体还未成型时,便仓促进入艺术创作。手头素材不足以搭建故事框架时,便信手拈来进行编造2、创作者急功近利,贪图收视效果及其经济回报,一味追求以奇制胜,吸引眼球,从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民族的长远利益。3、国家广电总局的影响、压力和错误的引导。对很多题材的影视剧的限制和压迫,使很多投资商选择安全性高投资小回报相对可观的抗战题材的影视剧。4、如今影视制作的门槛过低,影视公司良莠不齐,影视市场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剧作和节目有漏洞可钻。如此等等,娱乐化、铜臭味致使一些历史题材、宏大叙事的作品误入歧途,这是对历史也是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即便我们拥有可供多维度、多视点创作的丰富历史素材,但如果继续深陷商业和娱乐的沼泽中,我们所收获的历史题材作品只能是不见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这将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四、影响1、这是对历史的亵渎和不尊重,是对国家历史文化的不正视,扭曲了历史。这是对历史也是对观众的极端不负责任。2、这是价值导向的问题,大量与历史不符的抗日剧的泛滥,将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3、只能沦为流行文化的附庸,这将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创伤。4、过分丑化日本人的形象,使中日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不利于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
本文标题:对抗日神剧的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54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