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PPT精选文档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1、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2、基督教与希腊哲学1、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文化:指犹太、以色列的早期文化,该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即犹太教,对中世纪甚至现在的欧洲影响都很大。希伯来人:Hebrew,对古犹太人的称呼,或者称以色列人,意为“河那边来的人”。○摩西十诫(1)只奉雅赫维一神;(2)不可制造和崇拜偶像;(3)不可妄称雅赫维之名;(4)以安息日为休息的圣日,即一周的第七天,前六日工作,此日休息。“无论是你、你的女儿、奴婢、牲畜或侨居的外族人,都不可工作,因为上帝在六日内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第七日便安息了。所以上帝赐福安息日,定为圣日。”(5)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可作伪证害人;(10)不可贪恋别人财产及妻子。这十戒后来成为希伯来人宗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1.2希伯来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1.2.1圣教历史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之中显现的记载;1.2.2罪感文化实质是“劝人向善”,罪感源自于违背了“绝对道德标准”;1.2.3选民意识1.3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超越1.3.1民族宗教——普世宗教1.3.2现世解放——心灵得救1.3.3外在律法——内心信仰犹太教的核心是律法和祭祀,基督教的核心是信仰和道德。基督教中两条最根本的诫命:爱你的主神,爱人如爱己基督教成为一种独立的世界性宗教的重大标志:从“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犹太教的“末世论”:上帝派救世主“弥赛亚”将犹太人从苦难的“末世”带往幸福的“千禧年”,弥赛亚的到来就是末世的到来。反映了犹太民族强烈的不幸意识和渴望解放的心理。基督教的“救赎说”:上帝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不会来到这个现实世界,上帝在彼岸世界存在或者信徒的心中存在。上帝的国是天国,天国中的人不再是具有肉体的人,而是超脱了肉体的灵魂。灵与肉的二元对立是基督教的基本思想。“救赎说”体现了基督教的唯灵主义和超越精神。公元一世纪犹太教内部分裂:•撒都该派(祭司集团),•法利赛人(宗教知识分子)•艾赛尼派(代表贫苦下层人民),•吉伦特派(一般人民)等,•其中艾赛尼派后来发展为基督教派。2、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的本质精神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灵主义。唯灵主义精神的发展:奥尔弗斯教“灵魂转世说”↓毕达哥拉斯“灵肉二元对立论”↓苏格拉底“灵”↓柏拉图“理念论”、“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斐洛“道成肉身”:整个世界是逻各斯的显现。(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1、基督教在罗马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公元42年基督教由彼得最初传入——公元64年“尼禄首次迫害基督徒”▼公元64年——公元312年“君士但丁颁布《米兰赦令》”2、基督教在罗马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元312年——公元380年“尼西亚公会议”、《尼西亚信经》、“基督教成为国教”▼公元380年——公元476年“东罗马灭亡”基督教基督教:侠义的基督教指基督新教,广义的基督教指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的教派,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政治地位比较高,仰仗西罗马帝国。现在主要在西欧地区传播。天主教和基督新教(16世纪宗教改革)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教派,官方语言是希腊语,理论水平高,仰仗东罗马帝国。现在主要在东欧地区传播。(三)修道运动1、修道运动:公元3世纪后半页,在罗马帝国一批崇尚高尚道德的基督教徒,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而掀起的苦修苦行、禁欲运动。2、修道运动产生的原因?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化,促使基督徒内部成分的复杂化和内部生活的腐化,虔诚的基督徒为维护基督教的纯粹性而展开修道运动;⑵、虔诚的基督徒在强烈的选民意识支配下,为代替生命的“殉道”而采用的“与自身欲望作斗争”的禁欲主义方式,以此来与罗马普通基督徒相区分;(3)、整个罗马境内都笼罩在希腊罗马多神教的氛围中,对于基督徒来说,自己身处一个异教环境之中,于是掀起修道运动,远离污浊之地。日耳曼入侵和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蛮族入侵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教会之争西欧封建制:由“宗主”或“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层层分封的金字塔形结构组成的一种经济制度,层层分封的封臣享有封邑上的经济、政治、司法权力,而封臣对领主有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义务。一、西欧封建制的经济制度1、在西欧封建社会,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⑴、领主与封臣之间是一种分封关系;⑵、领主把封邑上的经济、政治、司法权力赏赐给封臣,并对封臣尽保护义务;封臣为领主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义务以及道义上的忠诚;⑶、领主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每一级的封臣对于上一级是封臣,对下一级是封主。2、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封建社会之间的区别有哪些?(1)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中国封建主不享有政治上的司法权。而西方封建主经济、政治和司法是独立的,形成大小不等的封建小王国。(2)西方封建社会的贵族是世袭制,等级森严无法逾越。而中国封建社会则允许平民以科举考试的方式成为封建主。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教俗之争”第一阶段:公元751年“丕平赠土”、公元9世纪中叶“君士坦丁赠礼”;第二阶段:公元11世纪70年代之后德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之争、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第三阶段:1305年-1377年的“阿维农之囚”和“西欧教会大分裂”。十字军东征: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的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并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实质直接原因:1095年拜占庭皇帝为收复陷落土耳其人之手的地区寻求西方军事救援。宗教原因:1、弥合东正教和天主教的东西基督教派分裂;2、武装朝圣耶路撒冷,收复朝圣失地,讨伐伊斯兰教穆斯林;3、显示基督教会的世俗统治权和号召力;经济和政治原因:来自人口过剩地区的贫苦人民希望通过东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贵族领主“长子继承权”条例驱使长子之外的贵族子弟寄希望于东方谋得财富。实质:以上帝的名义,打着宗教的旗号对东方财富的劫掠行为。第三阶段:1305年-1377年的“阿维农之囚”和“西欧教会大分裂”法兰西的政治制度●1302年,在巴黎圣母院召开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三个等级:教会上层人士、世俗贵族和市民上层代表;●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1789年5月最后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飞地)阿维农之囚”VS阿维农之囚公元1305-1377年,法国国王使用武力把天主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从此开始了长达70年之久的教皇被囚阿维农的历史。阿维农之囚是罗马教会与世俗王权斗争中所经历的一次奇耻大辱,它标志着中世纪教会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绝对权威开始发生动摇,民族国家开始崛起。2、西欧教会大分裂第三节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一、教会与大学二、经院哲学三、哥特式建筑一、教会与大学大学:11世纪在意大利的波伦那,产生了西欧第一所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多学科性质的学校,这种学校被称为大学(uniersitas)。欧洲大学之母:波伦那大学和巴黎大学波伦那大学巴黎大学14世纪牛津大学基督教学院饭堂上海圣约翰大学1、中世纪大学的产生(1)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西欧社会的学术复兴;(2)教会为了加强教会法和神学的基础,培养一批相关的人才;(3)教会为了抵制异端思想,将大学作为推广基督教义的方式。第一个阶段是教父哲学。教父哲学是用神秘的信仰来超越和排斥理性;第二个阶段是经院哲学。而经院哲学则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信仰和教义的,培养了理性精神;二、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它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是天主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涉经院中教授的理论,故名经院哲学。三、哥特式建筑1、哥特式建筑有哪几个显著的建筑特征?2、哥特式建筑具有与罗马建筑不同的哪些特点?3、哥特式建筑体现的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是什么?英国林肯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尖状拱: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增加柱子的强度,让更大、更高的建筑成为可能,而且它的每块石头都复杂繁琐但又精细而自然。拱肋:哥特式建筑的第二大特征,又可以被称为居间肋,将尖状拱以肋骨的形状排列,可以分散整个建筑顶部的重量,使建筑更高更坚固。飞扶壁:为教堂能够实现更大的空间和跨度提供额外的支撑力,故意暴露在外的飞扶壁掩盖完整的教堂结构,用以造成大教堂悬挂在天上的视觉效果,同时另教堂轻薄的大型彩色玻璃窗成为可能。玫瑰花窗:彩色玻璃拼贴而成的玫瑰花窗,使室内光线有奇幻和神秘感,制造出置身光明、美好天国的效果。束柱: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突显教堂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的特征。罗马建筑:雄浑、坚固和凝重哥特式建筑:轻盈、纤巧和怪诞哥特式建筑显示了基督教:唯灵主义的巨大精神魅力;空灵幽邃的天国理想;深沉痛悔的罪孽意识。
本文标题:中世纪基督教文化PPT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0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