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行政管理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公共政策分析》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政策过程的理论教育与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政策问题,做到科学决策。该课程对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以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国内外公共政策活动为背景,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政策过程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公共政策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需要。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研究以问题导向、关注政治过程的如何决策的课程。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的相关知识,熟悉政策规划与政策分析的概念、理论、方法与原则,着重介绍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评估过程以及政策终结。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的作用;以及了解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以及政策环境。一方面让初学者对公共政策分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模块二:政策制定、执行分析具体包括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的分析,其中公共政策制定分析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以及政策议程的建立,要求识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搞清楚问题、社会问题与政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领会决策过程中的择案规则、心理效应,以及政策的合法性概念;公共政策执行分析要求了解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领会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并能理解分析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模块三:政策评估分析及政策的终结具体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评估过程以及政策的终结的相关内容,要求理解掌握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政策评估的功能;了解政策评估的步骤与操作以及政策评估的影响因素;政策的终结要求掌握政策终结的对象、政策终结的形式以及政策终结的障碍。第一章理解公共政策『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含义专家的观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的本质(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的作用(三)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基本要求』识记:公共政策的作用;领会:公共政策的含义;简单应用: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综合应用: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关键知识』公共政策是有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物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功能。『重点』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功能的具体体现。『难点』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的具体体现。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知识点』(一)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参与者(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二)政策客体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目标群体(三)政策环境环境与生态、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基本要求』识记: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领会: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简单应用: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思考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关键知识』公共政策主体的官方政策活动者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政党与司法机构;非官方政策活动者包括利益集团、公民、大众媒体以及智库。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环境。『重点』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以及与政策问题联系与区别。(1)社会问题外延最广泛,超出私人范围影响问题。强调对社会的影响。(2)公共问题:波及到非直接相关群体,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强调对公共利益的影响。(3)公共政策问题:列入政策议程的公共问题。『难点』每个政策主体作用的体现。第三章政策议程及政策制定『知识点』(一)社会问题的产生什么时候、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类型(二)政策问题的确认问题察觉、问题界定、问题描述(三)政策议程的建立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四)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体、政策规划的原则、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政策规划程序(五)政策制定的过程『基本要求』识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领会:决策过程中的择案规则、心理效应,以及政策的合法性概念;简单应用:政策规划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思维方法;综合应用:政策制定的过程『关键知识』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政策议程的类型:1.系统议程(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政策议程。2、正式议程(政府议程)它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重点』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难点』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不足;表达方式的失当。政策制定的过程:政策目标的确定;备择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方案的优选。第四章政策执行『知识点』(一)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的特征、政策执行的功能(二)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政策资源、目标群体、执行策略、执行队伍、沟通与协调(三)政策执行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明确既定目标、实施反馈控制、在探索中前进、政策注意整合『基本要求』识记:政策执行;领会: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简单应用:目标群体对执行效果的影响;综合应用:理解目前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知识』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重点』中国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一、注重政策宣传;二、重视政策实验;三、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四、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者的认知缺陷;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难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常见的表现形式:1.替换性执行——“你有政策,我有对策”。2.选择性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3.象征性执行——“软拖硬抗,拒不顺从”。4.附加性执行——搞“土政策”。第五章政策评估及政策终结『知识点』(一)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功能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政策评估的功能(二)政策评估的类型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前评估与后评估(三)政策评估要素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四)政策评估步骤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报告(五)政策评估的障碍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基本要求』识记:政策评估的含义;领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内容和作用,政策评估的主体与客体、政策评估的基本分类;简单应用:政策评估的方法、政策评估中的障碍综合应用:如何克服政策评估的障碍。『关键知识』政策效果的类型:(1)直接效果。公共政策实施对主体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2)附带效果。公共政策实施过程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环境、团体、个人产生效能,这种效能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作用被称为外在的或附带的作用。(3)潜在效果。由于公共政策的实行有其延续性,一个现行公共政策不仅对目前环境发生作用,在长时间看来,它还将对未来不确定的新情况发生潜在的影响。(4)象征性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可能具有的有形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其初始的用意也不过是让有的人群得到印象,以为他们要求的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为了激发起某种精神。政策终止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相关人员心理上的抵触;政策受益者;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机构的惯性;机构的生命力;机构的动态适应性;反对势力的联盟;反对政策终止的利益集团;法律上的障碍(程序复杂);高昂的成本。『重点』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1.政策投入不够;2.目标团体不配合;3.政策本身的问题政策在目标、内容和管理上彼此冲突,有些问题纷繁复杂,解决难度大,政策超前或滞后;4.解决某些问题的代价大于利益;5.外在因素的干扰。公共政策终止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难点』公共政策终止的类型(内容、对象):1、功能的终止。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2、机构的终止。机构缩减或撤消;3、政策本身的终止;4、项目的终止。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四、课程学习的方法及特点针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营造主动式学习的氛围,通过精挑细选的教学案例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讨论,以激发学生关注热点、关注公共生活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配合教学,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设备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上网查阅资料、网上递交作业和与教师讨论,为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和提高以及与实践的及时结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有关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专业藏书,为学生热点问题分析和研究提供多项支持。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课堂老师布置的讨论主题应事先查阅资料并进行有准备的发言;对于按组分配进行的案例讨论学生应形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程学习材料1、课程基本教材《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2、课程主要参考材料[美]希拉·贾萨诺夫.第五部门:当科学顾问成为政策制定者.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韩]吴锡泓,金荣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美]保罗·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北京:三联书店,2004[美]约翰·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美]戴维·L·维默,艾丹·R·维宁.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美]托马斯·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美]卡尔·帕顿.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美]叶海卡·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与政府.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美]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
本文标题:《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27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