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1、背景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1、背景1.1、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环境问题加剧视点一:汽车普及在改变了人们生活,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包括尾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视点二:车本主义与人本主义?大量的快速系统投入带来的是更多的交通拥堵。视点三:“最后一公里”交通。1.2、政府相关低碳理念的提出理念一:“公平和谐、以人为本”。理念二:“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理念三:“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慢行交通,包括自行车、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城市人口剧增,机动车辆迅猛增长,导致城市交通现状日益严峻。发展基于慢行系统建设的城市低碳交通迫在眉睫。2、慢行系统的相关概念2.1、慢行系统的概念慢行交通(slowtraffic),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在5-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Pedestrian&BicycleSystem”)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是一种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服务设施,给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行人和骑车人提供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行车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行人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一种交通模式。2.2、慢行系统的特点绿色环保、可缓解交通拥堵、适宜短程出行、占用资源少、可覆盖城市各个角落、能实现“门到门”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A、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出行、购物、休憩等需求;B、短距离出行有明显优势。慢行交通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行进速度低,步行速度在0.5-2m/s,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0km/h左右;出行距离较短,一般小于3km;C、绿色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D、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2.3、慢行系统的定位定位一:慢行交通是人类最基本、最贴近自然的出行方式。定位二: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定位三:慢行系统的优劣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3、慢行系统的规划核心(以上海等地的慢行系统规划为例)3.1、慢行系统规划主要内容现状资料分析过程社会价值及运行过程慢行系统理论构建3.2慢行系统组成部分整个设计体系共包括4个部分与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从断面布置上体现出不同功能区对断面的布置要求,重点突出空间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合理;街道空间因素:从空间尺度、沿街界面上体现出慢行系统与周边建筑、开放空间之间的衔接提出相关要求,注重系统风貌,重点突出空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慢行设施:重点考虑了“人”的需求,在满足合理功能的前提下统筹考虑附属设施、景观及环境等其他需求;慢行环境:注重活动空间品质的提升,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给行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述4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3.3城市慢行核与慢行岛的打造慢行核——打造城市魅力区城市吸引核——风景名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城市活力核——高等院校及非住宿类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城市和谐核——大型居住社区、社区活动中心慢行岛——营造城市慢行安全区不鼓励长距离的慢行出行,上海市慢行系统打造快速路与自然分割形成的25个安全慢行岛。在慢行岛内,通过打通低等级道路断头路,通过快速路、主次干道上的人行设施,以及少量与主要道路平行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为短距离出行、与公共交通的接驳出行提供相对独立与安全的慢行出行道路空间。3.3慢行廊道——让城市魅力流通起来自行车廊道构成城市自行车道路网的主骨架。多为自行车优先道路,连续、贯通,以不大于2~4km的道路间距形成格状网络,可以为自行车提供优先、安全、便捷的通行空间。上海市中心城“十三纵十二横”自行车廊道布局,南北向廊道平均长14.2km,东西向廊道平均长10.8km,总长314km。虚线段代表重要工程项目,如河泾新建桥梁、下穿铁路通道、断头道路辟通等。规划廊道无一条是自行车专用(已有除外),但提供了相对优先、便捷、安全的骑行环境。3.4慢行道路断面根据自行车廊道标准断面可分为5级,右图所示。A级、B级廊道机非间设物理隔离,单向车道宽分别为4-6m,2.5-4m;C级廊道机非间标线隔离,单向车道宽2.5-4m;D级廊道机非混行但有独立人行道,路宽6-9m;E级廊道机非人混行,路宽窄于6m。廊道建设时应结合自行车流量选择较高等级断面标准。对D~E级路段,可实行高峰期小汽车动态管理。3.4慢行道路断面3.4慢行道路断面3.4慢行道路断面3.5慢行系统出行模式1)BRT+FBRF出行方式快速公交BRT(busrapidtransit)与公共免费自行车租赁PBRF(publicbikerentalfree)站点向结合,实现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减少私家车等机动车辆出行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城市居民出行效率的一种低碳和谐、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行模式。特点:将BRT系统的大容量、快捷性与自行车系统的高通达性、灵活性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用于建设该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少,易于规划、实施。3.5慢行系统出行模式2)常规公交(NBT)+自行车搭载将常规公交客运车辆适当加长,在其加长部分的后区域设置乘客私人自行车托载区,从而让乘客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公交与自行车的无缝对接,提高换乘效率的一种新型模式。特点:提高换乘效率,减少停车点。3)特殊自行车道+特殊步行道+常规公交系统自行车专用通道,只允许自行车行驶,车道上涂有特殊的警示颜色(如红色、黄色或绿色),车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立有“SCF通道”的警示标志。特殊步行道,同特殊自行车道一样,它有自己专门的警示标志和通行区域。特点:层次分明,三位一体,系统工程强大。4、慢行系统在各类规划中的运用4.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体现4.2、在城市设计和控规中的体现4.3、在详规中的体现5、慢行系统在生活中的落实5.1、昆明的慢行系统起步焦点一:位于弥勒寺公园的公共自行车租凭点2012年01月19日“市民只要凭个人身份证到服务点填表办理租赁手续,并交纳200元的押金、20元租金,即可拥有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市民可以自行刷卡使用自行车。”一小时之内免费,超出一小时收费一元,单日最高收费20元。昆明今后将设2000多个租赁点。焦点二:昆明正在编制全市慢行系统规划焦点三:昆明规划建设环滇池自行车专用道5.2、城市道路断面的改造意向(滇池路、广福路、西华路、环城路为例)滇池路断面:两块板特点:人非分流,机非分离,景观良好,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处于一个平面。实施建议:划定慢行系统车道,处理好交叉口的车辆流线。广福路断面:一块版(中间加分隔带)为主,三块板为辅特点: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为三块板断面,与机动车道有绿化带隔离。实施建议:部分开敞路段可作为自行车的停靠点。西华路断面:两块板(因道路中央为城市河流)特点:1、大部分路况良好,部分路段不通畅;2、在非机动车道中存在障碍物(电线杆、消防栓等);3、路面斜街部分不平缓;实施建议:清理规范道路上的障碍环城路断面:三块板特点:非机动车道路面较宽,通行能力好;实施建议:处理好关键节点(如西站立交桥、小菜园立交桥)的慢行交通流线组织;部分开阔地段结合城市节点布置公共自行车租凭点。5.3、昆明城市慢行核思考二环内部慢行系统核:结合城市主干道、环路,以及重要的城市节点(南屏街区域、翠湖区域、东西寺塔片区、一二一大街高校片区等)划分慢行核与慢行岛,开敞节点和地铁沿线布置自行车租凭点,同时控制机动车进入慢行核内部。滇池度假区慢行系统环线构建:广福路—滇池路—红塔路—观景路;疏通海埂公园沿滇池沿岸的慢行系统。6、慢行系统相关链接1、旅游休闲自行车专用车道旅游景点或者是城市公园也是慢行交通主要的吸引源之一。1)、如城市有较大的河流穿越,可沿河独立设置景观自行车道。(昆明盘龙江慢行系统)2)、如城市有较大湖泊,可独立设置环湖自行车道。(昆明环滇池自行车环线)3)、如城市主要景点(多为公园或大型绿地)通过自行车廊道将其联系起来,成为城市人性化最为突出的标识。2、国内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进展北京:建设首批27个自行车服务场站,布局在公交总站、地铁、城铁沿线,为市民在换乘交通工具时,提供停放、修理等服务并合理收费,在奥运期间还为外地、外国游客提供租车自助游服务。游客可在一个租赁点租用自行车,在其他任何租赁点归还。上海:2006年编制了《上海市中心城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研究》,《上海市中心城步行交通规划》,提出通过调整主干路网的交通功能,实现“机非分流”。杭州:2007年组织编制《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近期:2007-2012年;远期:2013-2020年。深圳与厦门:分别编制了步行系统规划,指导完善地区步行系统的发展与建设。广州:将在珠江新城建设二层步行系统连廊,实现人车分流。武汉:投资5536万元,建成自行车道112条,长164.6公里,同步新建464处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和71处二次过街交通安全岛。3、国外自行车风潮美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展“全国骑车上班周”活动,呼吁人们“爱上自行车”。法国:“绿色交通计划”进行时,发起规模浩大的“两轮革命”。巴黎市已投放上万辆自行车,供居民和游客自助租用,借此鼓励骑自行车出行。荷兰:自行车王国,1600万荷兰人共拥有1800万辆自行车,规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自行车日”。英国:限制汽车,鼓励骑行,骑自行车的人近年增加了约15%,骑车的伦敦人5年内增长了约50%。德国:骑车休闲最流行,在城市中,自行车道就像一条条彩带镶嵌在道路两边。积极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打造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
本文标题:慢行交通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7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