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做人上人。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其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明进程。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空前解放和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制度,我想提出些浅见。所谓存在即合理,中国的教育制度发展这么久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要改,人民不干,国家不干,社会也不干。为什么这么说?既然很多人诟病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科举余毒,那我们就从科举制度说起。先说说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教书育人?孔老先生的初衷可能是这样没错,但是在实行中显然不仅于此,甚至说其主要功能也不在于此。科举制度的两极是统治者和应试者。从表面上来看,科举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在于选拔人才,对参考者来说在于能够晋升统治阶级。当然,科举还有他的独特的社会意义。古代社会阶级分明,财产,爵位,官职都是世袭。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自发的让平民进入既得利益阶层,那么平民阶级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对于这种现状,普通民众肯定是会不满的。他们也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试图通过暴力革命改变既有命运。而科举制度则担当了防止暴力革命的润滑剂。通过科举考试这种形式,让下层民众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底层民众如何通过科举考试,提升自身社会阶层的经典模式。如此一来,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有了相对公平的晋升途径,暴力革命的意愿就小了。对于统治者而言,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不稳定因素得到了缓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呢?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个使得有改变自身命运的人能够相对公平的被划分为三六九等的途径,换而言之,就是一种划分阶级,利益分配的手段。既然是利益分配的手段,那么其第一要求就不是实用性,而是公平性。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使参与利益分配的人能够普遍接受。当然,科举也是分为教育和考试两个层面,教育作为科举表面上的目的事实上是为考试服务的。当然,教育也承担着宣扬统治文化,教化民众等诸多作用。这也是在考试的现实利益诱使下才得以推行的。回到现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承载的东西远远多于科举。比如塑造和培养国民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宣扬主题思想,提高国民素质。但在此之上,当前教育体制最主要的功效仍然是利益分配和阶级分化的工具。当然,现在和古代不同,绝对的世袭制已经取消,另一个层面上,普通民众如果想要改变命运也有了更多的方式。你可以经商(需要资本和技术),可以从事自由职业(需要才能和运气),可以投机(需要承担风险)。但在此之上,接受教育,参加考试无疑是最为基础最为可靠风险最小的方式。对于一个14亿人的国家来说,求生和向上是相当不容易的,而教育在利益分配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如此之重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改变命运的可靠手段。既然承载着这样的任务,那么中国的教育,教和考两个元素注定了教为考服务。举例来说,两所学校,一所承诺本校采用素质教育,小班授课,课堂学生主导,采用自主主题作业,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锻炼能力。一所承诺本校学生高考一本上线率80%,那么你选哪所?既然所有人都把教育的利益分配功能作为第一诉求,那么教育怎么可能将他的教育功能作为主导?回到本来的问题上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是不想改,是社会的现实需要不允许他改。简单来说,如果真要改会怎么样?改革无外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先看自下而上的,如果基层教育工作者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会怎么样?家长肯定不同意,如何保证孩子的升学率?哪个勇敢的校长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那就肯定会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君不见现在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学校,不是搏个出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真心办的最后都被现实打翻在地。再说自上而下改革,国家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为什么?市场机制而已,既然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就是为了来应试的,那么学校只有提供应试教育才能生存不是?而导致对应试教育的刚性需求的是“考-学”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如果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改革这种分配模式。那么,废除这种模式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能找出比中国的诸多考试更为公平,更为有效又能广为接受的分配模式吗?起码现在没有,而上层也找不到其他的解决之道。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考试做的尽可能的相对公平,提供给屌丝们一个战败官二代富二代的机会而已,虽然这种机会其实很渺茫你。再拿中国最为重视的高考来说,高考,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是决定性的。记得曾经两会上有人提议说要废除高考制度,却为何同意的只寥寥数人。或许那人提议的初衷是好的,认为中国高考制度不公平,穷人依旧是穷人,穷人依旧拼不过富二代,官二代,高考放着其实是为了那些所谓的富家子弟名正言顺的被包装。但是请认真的想想,如果废除了高考制度,不要说富二代依旧是富二代,官二代依旧是官二代,你依旧是穷人,对他们是没什么影响,但是请想想那些还被大山环绕着困在封建狭隘缝隙中的孩子,高考可能算是唯一一条改变他们残酷命运的绳索,他们不读书,不学习,不高考,就永远没有出大山的机会,现在的人一直在说的一句话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每个人都想出去,都想开阔下眼界出去看看,那么大山的孩子呢,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出去看看呢,当你在想高考不公平,没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你来说的不公平,也许是别人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呢?对于刚刚经历过高考一年的我来说,高考给我的印象就是不断地做,不断地背,不断地突破,可能有时候你的努力不一定得到了很好的汇报,可是你的三年高中不是白念的,你还是会学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不是书本上交给你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你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时候自己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这些也是作为你入社会的一些经验教训,而不会让你像个愣头青一样,一头扎进社会洪流之中,久久不能翻身。废除了高考制度,那么社会可能会倒退到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的时代,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也许你现在觉得自己永远拼不过那些比你有钱有势的人,可是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恰恰适当的限制了他们的一些特权,也许没了高考你会比现在更穷呢。但是又说回高考存在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高考是真的很苦,每天起早贪黑,耗费很多的精力在书本试卷上,前面十二年的努力,也仅仅只是为了那一张小小的高考试卷,可能是金榜题名时,也有可能是名落孙山愁。学校里很多老师从小灌输给孩子这样的思想:你学的这些知识是为了应试,这些知识点是重要的,因为它是考试重点云云的。以至于很多学生有了这样的思想,学习是为了考试,考完了知识也就可以忘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得很多的学生忘了学习的初衷,以至于他们很多都是不快乐的,甚至有很多的孩子是为了家长在学习,学习不好是丢家长的面子,考得好是父母脸上增光,好像从头到尾没自己什么事情。这给孩子定下的观念是过早的学会了识别利益最大化。为什么这么说,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要学习好,考试考得好时,孩子是会努力达到你的目标的,因为孩子自己没有什么辨别力,作为家长孩子肯定是把家长的话摆在第一位的,这样在他的意识之中,便会计算,投机取巧,怎样学才能使自己的成绩好,这便有了与社会相照应的利益。其次是老师,学生时代,可以说学生和老师一天中在一起的时间是远远超过家长的,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作用也许是比家长还要重要的,也因此,老师的行为举止言谈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但在这个应试体制的时代,老师教授的只是永远不会脱离开考试两个字。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上课会开小差,因为老师讲课无聊了或自己神游了,但是当老师提到这事考试重点请认真听讲时,很少有人还会开小差。这就几乎成为了老师们上课使学生不开小差的杀手锏。这也是很多学生丧失了自己目标的原因之一。他们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脱离了考试似乎就找不到精神的指引,无所事事,沉迷于手机网络之中。中国的教育制度总体是偏政治的,小学课本永远是在歌颂某党,除了赞扬却也没有其他,语文是需要探索发现拓展性思维的课程,可是却也被框定在了标准答案的牢笼里。日本虽然曾经对中国的行为残忍无道,但是他们的教育还是算成功的,因为他们的教科书里不是满篇的赞扬歌颂,不是题目背后的一个个标准答案,他们让孩子去反思,去了解民族,了解文化,孩子自己有自己对国家的一个定义和理解。我希望中国在这些严厉的政治教育体制下,能够给孩子以自由翱翔的空间,能够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在父母的强迫之下来往于各色的补习班之间,成为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现如今,中国大陆有钱的基本都想要送孩子出去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个弊端也许是需要从上到下重新思考的。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教育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7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