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章--知识的建构
第五`章知识的建构第一节知识及知识建构一、知识及其类型1、知识的定义:主体(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类型(1)依据获得知识的方式•直接知识:来自于个体亲身体验•间接知识:得于书本(2)依据学科领域•感性知识: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3)依据知识的客观性•主观知识:指个人对事物的解释,相对缺少相关的证据•客观知识:是相对约定俗成的知识,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4)依据知识的所有权•个人知识: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人知识•公众知识:贮存于个体之外,乃是人类知识(5)依据知识与言语的关系•显性知识: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隐性知识:并不能用语言充分表达的★(6)依据知识的状态和表达方式(安德森)•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种问题等二、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与顺应1、同化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新知识的同化。2、顺应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理解的类型1、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奥苏贝尔)(1)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2)概念学习:指理解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3)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符号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这个人这个人装好了轮胎这个人装好了轮胎这个人装好了轮胎走了他走了•命题网络第一组:(1)金丝雀会唱歌。(2)金丝雀会飞。(3)金丝雀有皮。第二组:(1)金丝雀是金丝雀。(2)金丝雀是鸟。(3)金丝雀是动物。第三组:(1)金丝雀有腮。(2)金丝雀是鱼。2、知识同化的关系(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即通过类属过程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可相应分为两种: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1:强化如果:目标是要增强儿童的注意行为且儿童已表现出比往常稍长一点的注意行为则:便表扬这个儿童产生式2:观看房内的东西如果:目的是要观看房内的东西且房间是暗的且我附近有开关则:打开开关并观看房内的东西•“如果”部分:•“则”部分:•产生式系统(产生式集合)产生式1:如果:目标是要将两个分数相加且现在有两个分数则:建立一个子目标,即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分母产生式2:如果:目标是要将两个分数相加且现在有两个分数且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已知则:用最小公分母除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产生式3:如果:目标是要将两个分数相加且现在有两个分数且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已知且已得结果1则:以结果1乘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二、知识理解的过程(同化的角度)“这个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把总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一次件数不能太多。就是说,每次太多不如少些好。这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所谓,但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麻烦,而且,一旦带来麻烦,其代价可能是很昂贵的。一开始,整个程序可能看上去比较麻烦,但要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维特罗克:美国心理学家,建构主义学习论代表之一。在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对理解的生成过程的划分:(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它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意想不到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从而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4)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为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作比较。(5)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6)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7)在新信息被理解后,学习者可以从多方面对获得的理解进行分析检验,看新观念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自己长时记忆中的其他相关经验,是否和其他相关信息一致。三、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1、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内容(2)学习材料的形式:实物、模型、言语(3)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2、主观因素(1)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2)学生的能力水平(3)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一、概念的界定1、定义:就是代表一类具有共同特征性的事物或观念的符号。2、特征(1)概念是对多个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2)概念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大大简化了人的思维过程;(3)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4)概念是有层次的,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二、错误概念(另类概念)的性质•错误概念不简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三、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认知冲突的引发2、认知冲突的解决四、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3、动机因素4、社会情景(课堂情境)五、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第四节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一、知识的整合与深化1、知识的整合(1)结构良好领域与结构不良领域(2)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3)随机通达教学2、通过知识应用促进知识的深化(1)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促进知识的巩固与熟练化(2)通过解决有关问题来深化理解,促进知识经验的整合(3)通过解决某种问题来建构起相关的新知识二、知识的应用与迁移1、学习迁移是指一次学习对另一次学习的影响。2、影响迁移的条件(1)学习任务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度和概括水平(3)主动联系的倾向和认知活动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精选教材内容(2)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3)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本文标题:第五章--知识的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4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