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姓名:专业:植物营养学号:摘要:农药在人类防止农作物病虫草害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因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综述了农药残留的危害、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农药降解菌的种类、影响农药降解的因素及其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新应用。关键词:农药污染;微生物;降解机理;生物降解;新技术Abstract:Pesticidesinhumanstopreventcroppestsplaysanimportantrole,butduetopesticideresiduesontheenvironmentandposeaseriousthreattohumanhealthandotherissuesofconcern,pesticideresiduesharmreviewedinthispaper,themechanismofmicrobialdegradationofpesticidesandpesticide-degradingbacteriaspecies,pesticidedegradationfactorsandmicrobialdegradationofpesticidesnewapplications.Keywords:pesticidecontamination;microorganisms;degradationmechanism;biodegradation;newtechnology一、农药残留及其危害20世纪60年代末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2]农药的应用保障了粮食的增产。农药作为目前农业增产的主要依靠,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农药的施用方法仍以药液喷洒和粉剂喷洒为主,研究表明[1]:施用农药后,仅有1%~2%的药作用于防治对象本体,有10%~20%附着在作物本体上,其他80~90%的农药主要散落在农作物的周边环境,如农田、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与尘埃吸附形成气溶胶。试用后的农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代谢等作用后,其含量会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通常,我们把残存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称作残留农药,它包括农药原体残留量及其具有比原体毒性更高或相当毒性的降解物的残留量。农药污染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一种有机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也是造成我国农副产品遭受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3]。自泰勒等人发现DDT的高效杀虫能力以来,不同种类的农药相继得到了开发和应用。仅杀虫剂类目前就有4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类农药是高残留、生物富集性很强的一类农药,目前已被禁止生产,但由于已被广泛大量地使用了多年,因此在环境仍有残留,对环境和人的威胁还很大。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尽管残留期较短,但仍有一定时间的残留期,加之被广泛使用,仍对土壤、大气和水源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戈峰[4]把农药杀虫剂的危害大致归结为4个方面:(1)有益生物被杀伤,控制作用减弱。(2)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提高,对环境污染加重。(3)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4)污染土壤、大气和水源,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污染源,而农药污染成为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5]。由于水果、蔬菜等农药残留超标的普遍存在,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农药残留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寻找有效的农药降解方式,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是科学家需要面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二、农药降解的影响因素农药在环境中主要有吸附和降解两种去向,其中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如:温度、湿度、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粘度及气候等。一般来说在高温湿润、有机质含量丰富、pH偏碱性的情况下,农药易于被降解残留低。ThomasB和JenniferK等对土壤中莠去净、乐果、氟乐灵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土壤中加入堆肥、茎秆、木屑等以提高有机质含量时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效率明显提高。(2)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如:2,4-D与2,4-T,由于在第5位C原子上增加了1个氯原子,就会使降解所需的时间从14d增至200d,2,4,5-T相当难被微生物降解。(3)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有利于农药的降解。王倩如等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和一株嗜中温假单胞菌,混合菌比单一菌降解率高,对甲胺磷的去除率可达95.15%~97.14%。三、微生物降解生物降解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起初人们认为,生物降解是指土壤、水体和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需氧微生物对天然和合成有机物的破坏或矿化作用。随着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研究的深入,生物降解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由于在各种生物降解中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最大,所以一般提到生物降解主要是指微生物降解[6]。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化学农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不可替代的产品。因此,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其中,微生物修复则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7]。3.1、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微生物对农药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8],一类是微生物直接作用于农药,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常说的农药微生物降解多属于此类;一类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化学和物理的环境而间接作用于农药。常见的作用方式有矿化作用、共代谢作用、生物浓缩或累积作用和微生物对农药的间接作用。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的方式主要有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几种反应类型.当微生物农药的降解作用是由其胞内酶引起时[9],整个降解过程通过3个步骤:(1)将农药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这一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也是导致降解初期出现迟缓期的关键阶段。(2)农药穿透细胞膜进人膜内,在菌量一定时,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率决定了其穿透细胞膜的量,农药对细胞膜的穿透是降解的限速步骤。农药的这种穿透率与农药分子结构参数(主要是亲脂性参数和空间位阻参数)密切相关。(3)农药在细胞膜内通过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这是一个快速过程。3.1.1矿化作用有许多化学农药是天然化合物的类似物,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而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生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矿化作用是最理想的降解方式。这是因为农药被完全降解成无毒的无机物。石利利等[10]研究了假单胞菌DLL-1在水溶液介质中降解甲基对硫磷的性能及降解机理后指出,DLL-1菌可以将甲基对硫磷完全降解为NO2-和NO3-。3.1.2共代谢作用有些合成的化合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若有另一种可供碳源和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时,它们则可被部分降解,这个作用称为共代谢作用[11]。门多萨假单胞菌DR-8菌株降解甲单脒产物为2,4-二甲基苯胺和NH3,而DR-8菌株不能以甲单脒为碳源、能源而生长,只能在添加其他有机营养基质作为碳源的条件下才能降解甲单脒,且降解产物未完全矿化,属于共代谢作用类型[12]。利用微生物修复环境农药污染的主要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有机农药作为碳源、氮源,将复杂的农药化合物分解成简单化合物,或者彻底分解为CO2、H2O、NH3,从而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毒性[13]。林淦等以氯氰菊酯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富集培养好氧处理池的污泥,获得了对该污染物降解效果较好的混合培养微生物,用该微生物作为降解菌源,对氯氰菊酯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物能利用氯氰菊酯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适量的外加碳源可以提高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14]。3.1.3其它微生物降解途径3.1.3.1水解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酯键和酞胺键水解,使得农药脱毒,如马拉硫磷、敌稗等的降解。3.1.3.2脱卤作用菌代烃类杀虫剂,在脱菌酶的作用下,其取代基上的卤被H原子或羧基等取代,从而失去毒性,如DDT降解变为DDE即属此类反应。3.1.3.3氧化作用微生物通过合成氧化酶,使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尤其是带有芳香环的有机分子中,插入1个羟基或形成1个环氧化物,如多菌灵和2,4-D等的降解。3.1.3.4硝基还原农药中的-NO2转变为NH2,如2,4-二硝基酚,其降解产物为2-氨基-4-硝基酚和4-氨基-2硝基酚;对硫磷转为氨基对硫磷。3.1.3.5甲基化有毒酚类加入甲基使其钝化,如五氯酚、四氯酚等的降解。3.1.3.6去甲基化含有甲基或其他烃基,与N、O、S等相连,脱去这些基团转为无毒物质,如敌草隆的降解即脱去两个N-甲基。3.2、常用农药降解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各种生物降解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多种可降解农药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15]。细菌具有多种生化能力、易诱变,在生物修复中占主要地位,其中以假单胞菌类菌株最为活跃,对多种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16]起到高效降解作用。目前对细菌研究较为广泛。表一是常见农药的降解为生物[17]。表一常见农药的降解微生物农药降解微生物甲胺磷芽孢杆菌、曲霉、青霉、假单胞杆菌、瓶型酵母阿特拉津(AT)烟曲霉、焦曲霉、葡枝根霉、串珠镰刀菌、粉红色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斜卧镰刀菌、微紫青霉、皱褶青霉、平滑青霉、白腐真菌、菌根真菌、假单胞菌、红球菌、诺卡氏菌幼脲3号真菌敌杀死产碱杆菌2,4-D假单胞菌、无色杆菌、节杆菌、棒状杆菌、黄杆菌、生孢食纤维菌属、链霉菌属、曲霉菌、诺卡氏菌、DDT无色杆菌、气杆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埃希氏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链球菌、无色杆菌、黄单胞菌、欧文氏菌、巴斯德梭菌、根癌土壤杆菌、产气气杆菌、镰孢霉菌、诺卡氏菌、绿色木霉等丙体六六六白腐真菌、梭状芽孢杆菌、埃希氏菌、大肠杆菌、生孢梭菌等对硫磷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七氯芽孢杆菌、镰孢霉菌、小单孢菌、诺卡氏菌、曲霉菌、根霉菌、链球菌敌百虫曲霉菌、镰孢霉菌敌敌畏假单胞菌狄氏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艾氏剂镰孢霉菌、青霉菌乐果假单胞菌2,4,5-T无色杆菌、枝动杆菌3.3、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3.3.1微生物自身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代谢活性、环境适应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其对农药的降解,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群体密度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均决定了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的微生物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菌株对同一有机底物反应都有很大差异[18]。微生物在较强的适应和被驯化的能力保障下,通过一定的适应过程,经新的化合物诱导或通过基因突变等产生相应的酶系来形成降解能力[19]。微生物降解本身的功能特性和变化也是影响降解能力与机制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因其自身的生活习性[20]对不同农药的降解有着不同的结果,这也是研究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微生物了解的深入,农药降解的研究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3.3.2农药结构的影响农药化合物的分子量、空间结构、取代基的种类及数量等都影响到微生物对其降解的难易程度[15]。一般情况下,高分子化合物比低分子量化合物难降解,聚合物、复合物更能抗生物降解[21];空间结构简单的比结构复杂的容易降解[24]。陈亚丽等[22]在试验中发现,凡是苯环上有-OH或-NH2的化合物都比较容易被假单胞菌WBC-3所降解,这与苯环的降解通常先羟化再开环的原理一致。Potter等[22]在小规模堆肥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的降解后指出,2-4环的芳烃比5-6环的芳烃容易降解。现在的环境污染物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本身不存在的生物异源有机物质,往往对微生物的降解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化合物进入自然界的时间比较短,单一的微
本文标题:微生物资源与生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0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