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主题思想】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4.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5.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4分)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翻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写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苦闷,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但诗人仍将执着追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强烈苦闷、愤郁不平和迷惘,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自信、乐观、豪迈的性格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歌鉴赏】。1.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通过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高档次的宴会,衬托诗人内心孤立、苦闷、迷茫,也表现了友人对诗人的盛情。2.有人说诗歌中“听”“投”“拔”“顾”这几个动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停”、“投”、“拔”、“顾”四个动词,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停止端酒,扔下筷子,拔出佩剑,四下顾望,这一系列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彷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3.请欣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的妙处?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比喻的手法,写想象离开长安后渡黄河登太行的情景,实际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前途的渺茫,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无限的苦闷、惆怅、悲愤。4.诗歌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得遇周文王,伊尹梦舟日边被商汤聘请的典故,委婉地表现自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突出诗人的自信、乐观、豪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5.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比喻、典故,生动形象地写出虽然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有一天,驾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自信、旷达的性格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的豪迈气概。6.《行路难》这首诗歌诗人的情感激荡起伏,请简要分析。诗开头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诗人却是“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诗人内心极度苦闷抑郁;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诗人内心充满将能被重用的希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诗人内心乐观豪迈,他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主题思想】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内容理解】1.这首诗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3.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朗读划分】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主题思想】《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阅读鉴赏】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3.赏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首联描绘了一副边塞秋天的途径:“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戍鼓”指戍楼上宵禁的鼓声。“断人行”写所见,点明;“戍鼓”“雁声”写,写出。这两句渲染了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4.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问: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总是格外的明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悠悠深情。5.古代文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你能写几句吗?(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朗读划分】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译文】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主题思想】《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内容理解】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3.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5.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朗读节奏】三年谪(zhé)宦(huàn)/此栖(qī)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译文】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主题思想】《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内容理解】1.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3.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
本文标题: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