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文化史1、“一种价值观”——个人主义:个性解放,个人奋斗,崇尚自由,爱情至上,个体选择,文化宽容,对“多数人暴政”的警惕,对“少数人的保护”2、“两大文化”:理性文化和神性文化理性文化发展为启蒙精神、科学精神、知识谱系、逻辑实证精神神性文化发展为宗教信仰、道德律令和自我克制、献身、博爱、节欲苦修西方文化界定3、“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潮:维系社会传统、改良渐进、温和变革激进主义思潮:彻底革命,崇尚暴力,政治浪漫主义和乌托邦4、“四大哲学”:机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客观唯心论、主观唯心论5、“五大关键词”:契约、理性、宪政、个性、博爱《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耶稣在受难前,和宗徒们共进晚餐的情景。《圣经》记载,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传教,遭到犹太教当局及法利赛人的仇视。他们用30块银钱买通十二宗徒中的依斯加略人犹大(茹达斯),准备捉拿耶稣。耶稣在和十二宗徒吃逾越节晚餐时宣布他们中间有人要卖主,并用饼、酒向大家祝福、告别。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和天主教“圣体”圣事的由来《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创新的典范,意大利人将其称为“晕图法”,蒙娜丽莎的面庞轮廓若隐若现,这就打破了呆滞,僵化之感。这种手法背离了人体形象的结构要绝对精确的要求,但却增加了人物的气韵的生动和神秘莫测之感。这里我们看到了在解决透视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基督受洗图》也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西斯庭圣母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圣母抱着圣子降落人间是为了献出自己的儿子。西斯庭圣母所具有的文雅、温柔与美貌,致使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这一庄严而典雅的圣母形象,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西斯庭圣母》完成了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几乎同时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在阿尔卑斯山南北进行。文艺复兴的源起;本质:借古人的盔甲和武器,上演现代人的活剧,对“复兴”本质的解读,如“古文运动”,其意是复兴古文吗?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文艺复兴三杰。恩格斯的话“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直接催生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如果说文艺复兴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今世反对来世,那么宗教改革则以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民族宗教独立的运动。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借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征收十一税,也反对宗教向犯罪的人收费发放“释罪符”,写出《九十五条论纲》,向罗马教廷发难,指出教庭贪敛钱财,违背上帝的旨意;人与上帝的沟通,也未必需要教士这个中介,人人皆可直接与上帝沟通。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并不是宗教本身,而是天主教罗马教廷——因为罗马教廷不仅在精神上奴役欧洲各国人民,而且控制着欧洲的经济命脉,征收巨量的、名目繁多的宗教税收,严重阻碍各国民族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所以,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欧洲民族国家(nation-state)意识的觉醒,借助宗教独立来实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独立。谁支持谁支持马丁·路德呢,主要还是掌握着相当权力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实力派军阀,即选帝侯们。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有了“新教徒”(protestants),新教徒们逐渐统治了北方欧洲诸国以及后来的美国等国,而天主教的习惯势力并没有因为宗教改革而消失,仍然统治着南欧大部分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葡、西等国以及加拿大法语地区等。新教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梵蒂冈仍然是世界天主教的统治中枢,东西罗马分裂后的东正教则统治东欧、西亚和俄罗斯,原来中心在君士坦丁堡,后来随东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存俄之“大牧首”等)。伏尔泰和狄德罗不仅著作等身,而且擅长文学创作,有许多哲理小说,讽刺冥顽不化、不知变通、愚昧无知之徒。理性,知识,常识,地位远远高于信仰。伏尔泰曾说:“一切知识和信仰都必须接受理性的裁决而获存身之所”。狄德罗则以一己之力编撰大百科全书,在知识的各个领域和细节上剔除迷信和虚妄无知。卢梭的影响则波及更广的方面。在文学上,他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其自传体《忏悔录》风靡一时,形为“忏悔”;实为“自矜”。在政治哲学上,他和霍布斯一道,建立了影响至为深远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源代码”——社会契约论。彻底摧毁了“君权神授”,奠定现代宪政国家的基因。在思想领域,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进步是否意味文化和道德进步”的思考发人深省,最早批判了私有制,认为后者是万恶之源;否定了社会单一进化论的思想。孟德斯鸠则借助《论法的精神》奠定西方社会“三权分立”的原则,体现对权力的高度警惕。
本文标题:西方文化史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