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岳麓版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1历史水平测试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单元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考点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为主体,另:功臣、姻亲、殷商旧族。2.诸侯国对周王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3.作用:扩大巩固周的疆土;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统治的等级序列。★宗法制: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2.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3.作用:凝宗族,防纷争,强王权。4.分封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考点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较分封制更利于防止分裂)考点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熟的标志: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唐: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起草诏令)尚书(执行)门下(封驳审议)作用: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分相权强皇权。考点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两个矛盾:地方与中央、皇权与相权★一个趋势:中央集权、皇权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汉代】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七国之乱(地方势力汉实行郡国并行制)2.措施:推恩令、设刺史、设内朝3.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宋代】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唐末的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膨大—节度使)2、措施:收精兵、削实权、置钱谷3、作用:①积极:改变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局限:造成了三冗两积局面。【元代】1、中央:实行一省制(中书省);2、地方:行中书省制(行省制);3、行省制作用: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相权与皇权:【明】:1、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废丞相、撤中书、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只有票拟权无法定地位)2、作用:专制皇权达到新高度【清】:1、清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雍正帝设军机处2、作用: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考点5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积极:维统一,利民族融合;利经济,文化发展;沿用两千多年,是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前期)局限:专制,易腐化;阻商品经济与资萌芽发展;思想专制、文化落后(明清后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根源。考点6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与地方制度的变化【中央】西周:宗法制——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西汉:设内朝(内外朝制)——东汉:设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省制——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推恩令、设刺史——隋唐:道府(州)县——宋:路府(州)县、设通判、设转运使——元:设行省制(行中书省)明: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承明制(行省制,撤三司)。考点7:监察与谏议制度变化1、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汉:中央:御史府(西汉)、御史台(东汉)地方:十三州刺史——唐:中央:御史台地方:十道监察区——宋:中央:御史台地方:设通判——元:中央:设御史台——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厂卫(东西厂、锦衣卫)制度}地方: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发展变化:唐:门下省(对皇帝)-----宋:谏院(对大臣)------明清:消失皇权达到顶峰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单元线索:1,:列强侵略线及影响2:中国人民的反抗:(民众、官兵、)农民、资产、无产阶级的反抗考点1: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及影响21、战争:①一鸦(签南京条约、是半殖半封开端);②二鸦(北京、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半殖半封加深);③甲午(马关条约)割台湾、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帝国主义侵略商品输出变资本输出(大大加深)④八国(辛丑条约、半殖半封确立)2、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倾销地,原料来源地。考点2:中国军民反抗列强史实:三元里人民抗英、反割台斗争、丁汝昌黄海海战(甲午)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作用:中国未完全沦为殖民地,打击了帝国主义。考点3:农民阶级反抗1、太平天国运动: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②两个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公有制,反映农民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愿望,但绝对平均主义(圣库制)是空想,后期《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2、义和团运动:①口号:扶清灭洋(有反帝爱国的一面,但盲目排外)②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③影响: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中国未完全沦为殖民地,帝国主义改变策略扶持代理人,以华制华。考点4:资产阶级的革命:1.辛亥革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兴中会(孙中山)1905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2.辛亥革命的纲领①内容:三民主义(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目的)②评价:第一部资产阶级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反应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与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民族主义未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未充分发动群众,民生主义未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所以纲领不彻底。3、中华民国成立:1912孙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辛亥革命影响:①积极(成功):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局限(失败):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成,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未变。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认识(教训):失败原因:①根本:民资具有软弱性②客观: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强大③认识: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资有软弱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考点5:无产阶级反抗: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端:五四:(1919)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高潮:6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取得初步成果意义与精神:爱国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探索精神、新民革开端、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2、中共诞生标志:中共一大;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将马思与中国情相结合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①标志: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②大革命的对象:吴佩孚、孙传方、张作霖③失败标志:4.12、7.15反革命政变④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⑤经验:要武装斗争⑥教训:夺革命领导权4、第一次内战:①三次起义:第一次,南昌起义(接受大革命教训):第一枪、第一支军队、一个节日②第一个革命根据地: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革命新道路:农包城武装夺取政权道路④长征:原因: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本:王明的左倾思想;转折点:遵义会议;胜利:36年10月3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影响:革命转危为安、保留了革命的精华、途中宣传了革命思想。5、①抗日战争:日侵华全面开始:七·七事变②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37年9月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③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正面;国民党四次会战:凇沪、(破日三月灭中计划)太原、(平型关大捷首捷)徐州、(台儿庄大捷最大胜利)武汉南京会战(抗日进入相持阶段)。④胜利意义:对中:45年8月中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台湾回归,为新民革胜利打下基础;增强了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⑤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6、围绕建国的政治和军事斗争①政治;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46年政协会议②军事斗争:解放战争:标志(开始):46年蒋介石攻打中原解放区——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胜利标志:渡江战役攻下南京,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③新民主主义革胜利的意义:新道路、新纪元、新时期;(半殖半封结束)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力量,丰富了马思。④新民革胜利的原因:马思指导、中共领导、统一战线、军队中坚、群众支持。专题三: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单元线索:一线: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二线:祖国的统一大业考点1、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①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同年颁布54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②政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9共同纲领规定)考点2、新中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1、平凡冤假错案(首要环节)2、政治体制改革3、加快法制建设:993年15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99年颁布《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告官有了依据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89年〈居民委员会选举法〉98年〈村民委员会选举法〉考点3祖国的统一大业1、方针:一国两制2、提出:针对台湾问题提出3、首先成功实践:香港4、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事关祖国的根本利益、尊严,繁荣和统一的最后完成,可挫败敌人的阴谋5、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9年解冻发布《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三通、92共识、95汪辜会谈、八项主张、05年〈反分裂国家法〉6、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7、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岛内的分裂势力,国际的反华势力专题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单元线索: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考点1、20世纪50——-80年代后的外交成就:1、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政策:一边倒②成就:第一年和苏等17个国家建交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首先在中印关系上先提出的,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准则)④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⑥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交流)3、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政策:一大片②成就:1971年26届联大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打破了美遏止中国的计划,开辟外交新局面、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④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80年代以后的外交成就:①政策:无敌国②成就: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欧盟大国建伙伴关系国的关系;2002年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亚5国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和欧美近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线索:1线: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古罗马的法律2线:欧美近代代议制民主制度考点1:雅典的民主制1、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2、古希腊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3、古希腊形成民主制的重要原因: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有利于航海和工商业的发展,易民主制的形成(非决定因素),而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制的重要原因:大河冲击平原,农耕业发达,已形成中央集权制(非决定因素)4、雅典民主制确立的历程: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完善:伯里克利改革5、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6、组织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7、雅典民主制的评价:①积极:创立新型集体管理制度,利民众监督,对后世影响深远,促进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②局限:少数人的民主(公民);直接民主,易忽视参政者的政治素养与道德素养,产生集体暴政(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考点2、古罗马的法律1、罗马法形成标志:《十二铜表法》(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反对贵族的胜利)2、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四部分)3、罗马法的作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成
本文标题:岳麓版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3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