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中考阅读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
中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们不可猜题押宝,不用纠结考议论文还是考说明文,首先要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应当准确把握考纲,熟悉中考语文各类典型题型,以及对学情的透彻了解。掌握了这三方面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解题方法,并将所掌握的知识内化为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整合信息的能力。考纲要求:①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②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③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2011年中考试题)【信息筛选】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说明语言赏析】11.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内容分析】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信息筛选】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内容概括】11.阅读选文第⑧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分)【内容分析】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4分)1.越来越淡化文体,一般不把名词术语作为考查对象,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选文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内容多为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适合初中学生阅读,语言一般活泼生动,趣味性强。往往针对片面认识,给人以科学、全面的知识。2.本版块共10分,考查偏重于三点: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②筛选信息,③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前两者适用于四选一的选择题,最后者多见于简答题。3.选择题有两道,每题3分,一道偏重于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一道偏重于对局部重要信息的理解。多选“不符合原文意思”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简答题4分,多考查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推断实际问题,如利用文中知识判断并解说某种现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认知水平。1.帮助学生建立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体系,如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征……2.在训练筛选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指导。(1)针对整体把握类题目,平时让学生养成“圈点勾划”等方法,在试卷上划出每段关键句,再合并,快速把握全文的结构和思路,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套路整体把握全文。(2)针对信息筛选类题目,首先回看原文,找到信息源,即与选项相关的区域在第几段;再与原文的语句仔细比照;并将选项之间对比鉴别,最后得出结论。(3)针对内容分析的简答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走出答题误区,常见的误区有:①脱离文中主要信息,单凭自己的相关经验分析;②只是罗列文中的信息点,没有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③没有抓住文章的所有的信息点,分析不全面;考纲要求: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①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②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③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④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判断。(2013年中考试题)【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分析论据】11.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位于喜马拉稚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分析探究】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分析论据】12.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鹜”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B.著名历史学家顾领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内容理解】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B.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分析探究】14.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内容理解】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B.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分析论据】13.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B.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C.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分析探究】14.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4分)1.选文注重对考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面引导,关注当今社会热点,语言生动,可读性强。近三年以时文为主。2.共10分,考查偏重于三点:①整体把握全文内容,②区分论点与论据及其内在联系,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④联系实际正确地理解观点。前两者适用于四选一的选择题,后两者多见于简答题。1.帮助学生关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系统。如议论文三要素、结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2、选定典范的议论文6篇左右,先让学生一一熟悉,养成快速整体把握议论文内容和结构的阅读能力与习惯。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分几课时一一突破关键考点,如“整体把握”“概括要点”“观点与材料”“理解句意”等,最后再仿真训练。3、在训练中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如:议论文中的选择题答题步骤为:一、看清题目,回归原文,瞻前顾后;二析说法,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对选项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三、判定,即是逐项具体分析后,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再如:关于分析论据的非选择题,第一步,分析文章或某段的主要观点,要先明确要证明的是什么观点;第二步,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找出材料与观点的相关点,证明材料可以支撑观点。4、平时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一些名人事例,并分类积累一些名人名言。1.复习时,首先找出几篇范文中同一题型的题目,作为示例,进行某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2.用其他篇目的相似题型进行限时训练;3.答题结束后,小组成员充当“小小评分员”,对小组每个人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评分,并评出最佳答案。4.请小组代表讲清楚正确答案及其来历;讲清楚评分细则;讲清典型答案得分情况。
本文标题:中考阅读复习课件(实用类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9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