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向之江新语学调查研究
坚持“眼睛向下”要做好调查研究,首先要回答“向谁做调查研究”的客体选择问题。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科学决策的过程,需要我们真正重视,做到“三个深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深入一线。基层是多种利益矛盾的交汇点,群众是感知政策好坏的直接“晴雨表”,一线则是政策执行的最末端,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源头活水。正如《之江新语》中所写,“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如果不真正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调查研究就易流于形式,止于表面。年轻干部对具体情况尤其是基层实际了解相对较少,更需“眼睛向下”,剔除“娇”“骄”二气,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区”,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闭门造车甚至胡编乱造必然无法获得真知灼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调查研究是一个主观认识不断逼近客观真相的过程,对待调查研究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也直接决定了调查研究的实效。如果不是带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责任担当精神去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调查研究易浅尝辄止甚至“走过场”。具体来说,需要警惕并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主观主义。作为年轻干部,要坚决克服轻视调查研究的错误思想,不做调查研究上的“精神懒汉”,不当从材料到材料和人云亦云的“二传手”。二是经验主义。过去做过的调查研究不一定现在能适用,现在适用的调研成果不一定将来也适用,这个地方做的调查研究不一定在别的地方仍适用。这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是教条主义。调查研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理论,需要放到鲜活的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注重典型性与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了调查研究的主客观问题,还需辅之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江新语》里谈到调查研究要注重点面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多角度换位思考,反复比较,避免成为无知与偏见的附庸,又需照顾到研究对象的典型性,慎重选取能够代表某个领域、区域或群体共性特点与规律的样本。还可以充分借助体制内各相关调研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市场、社会各界的研究力量,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同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层次、多渠道了解情况,这方面,年轻干部比较有优势,应充分发挥其在调查研究中的支撑作用,拓展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深度。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收集到丰富的信息材料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分析和提炼。这需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从碎片化到系统化。调查研究收集到的不同群体、不同视角的信息往往是局部的甚至是狭隘的,要善于以批判性思维去伪存真,从高处着眼形成整体认知与判断。二是分辨主次矛盾,提炼内在规律。有了整体认知与判断,要根据多元利益主体和矛盾分歧,明确主次矛盾,抓住事物本质,从而提炼内在规律,这也是调查研究的本质所在。三是勇于否定之否定。调查研究很多时候难以一蹴而就,一次调查研究可能没有办法直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年轻干部资历浅、社会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与判断容易“缺少火候”。要拿出勤勉不倦的意志力,不厌其烦地训练自身,逐步塑造将碎片化观点上升为共性规律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即便这次调查研究符合当下的情况,一旦时空条件发生变化,原有的研究结论也可能不适用,要以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推动调查研究动态化,实现认知螺旋式上升。服务决策大局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并取得实在成效,是一个长期实践、反复提高的过程,需要有科学的调查研究观作为指导,审慎提出多元可行的解决方案。调查研究要站准、站稳为了谁、服务谁的价值立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在收集大量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并提炼内在规律后,要落脚到为党和人民的大局,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否则调查研究就会走偏甚至误导决策。
本文标题:向之江新语学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3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