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提高党全面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好头、起好步、做扎实,把这个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战略实施好,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大兴农田水利,大办农村教育和合作医疗,极大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奏响重农强农的最强音。5年来,我们党领导农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盖农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乡村“五大振兴”,涉及领域广、目标要求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宝贵传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才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才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阔步前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切实把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武装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思想武器。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首先就是要在全党尤其是“三农”工作干部中开展一次大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一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不断健全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确保做到“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二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三要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优化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四要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的农村工作队伍,使“三农”干部能听懂农民话、会说农民话,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万农民的热切期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必然要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从收入和消费看,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仍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71倍和2.23倍,城乡居民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差距仍然很大。从基础设施看,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全国农村还有46.2%的家庭使用普通旱厕,甚至还有2%的家庭没有厕所;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从基本公共服务看,2016年67.7%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18.1%的村没有卫生室,45.1%的村没有执业医师。从社会保障看,目前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保障标准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保障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6年全国以城镇职工为主体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362元,而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月人均基础养老金仅105元,前者为后者的22倍多。这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如果看质量,城乡差距更大。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立足国情农情,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城镇居民来看,对农产品量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对农产品质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不仅要求农村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求农村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以及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从农村居民来看,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要求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不仅要求在农村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而且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公共服务、可靠的社会保障、丰富的文化活动,过上现代化的、有尊严的生活;不仅要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且要求生活在好山、好水、好风光之中;不仅要求在经济上保障其物质利益,而且要求在政治上尊重其民主权利。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注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要尊重农民对“振兴什么”的需求选择。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办的事情很多,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农民对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感知最直接,对当前应该优先干什么最有发言权。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确定重大振兴工程时,要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听取农民的意见,找准农民的需求。只有乡村振兴要干的事正是农民迫切需要的,农民才有响应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要激发农民对“怎么振兴”的首创精神。40年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先在局部取得突破,再向面上推开。在乡村振兴中,同样要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性,鼓励农民大胆试、大胆闯。要加强对各地乡村振兴经验的总结,及时把好的做法在全国推开。三要发挥农民在解决“钱从何来”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大国家财政支持,促进金融资金投入,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合理的经济回报调动农民增加产业发展投入的积极性,用有效的财政奖补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调动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农村面貌。精心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魏后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它们既各自成篇,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精心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就必须把握好正确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做到长短结合、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如果农村缺乏产业支撑,或者面临产业凋敝,乡村振兴就将成为空中楼阁。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要坚守耕地红线,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完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绿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以及农业与工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电商的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是最关键、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要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安排,把现有农村各类人才稳定好、利用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城市企业家、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大力支持“城归”群体和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农村人才培养,切实做好农村干部、农民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如果文化衰败,不文明乱象滋生,乡村就难以获得持续繁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标题:篇乡村振兴战略文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4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