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稀释浓硫酸C.测溶液酸碱度D.称量固体药品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CO2、CO等4.(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Mg2+、NO3﹣、OH﹣B.H+、SO42﹣、CO32﹣、Ba2+C.K+、NO3﹣、Cl﹣、Na+D.H+、NO3﹣、Ca2+、OH﹣5.(2分)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与健康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②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③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①缺碘会引起骨质疏松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③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C.化学与安全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②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CO中毒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能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A.AB.BC.CD.D6.(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B.葡萄糖(C6H12O6)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7.(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8.(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C.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D.灼烧鸡蛋清,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9.(2分)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的是()选项XYA.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加水水的质量溶质质量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稀硫酸稀硫酸质量氢气质量C.向一定量Cu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NaOH溶液质量沉淀质量D.向一定量水中加KNO3晶体KNO3晶体质量溶质质量分数A.AB.BC.CD.D10.(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B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加适量的稀盐酸C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A.AB.BC.CD.D二、填空、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计12分)11.(4分)联系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2)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3)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4)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2.(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4)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用化学用语表示)。13.(4分)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为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1)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2)实验室中进行操作Ⅰ时,玻璃棒的作用是;(3)生石灰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是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4)上述流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4题6分,第15题7分,计13分)14.(6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1)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3)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填序号);A.氢气B.氧气C.空气(4)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5)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体积)。15.(7分)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数据处理]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填序号)。四、计算题(5分)16.(5分)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1)要配制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g;(2)计算该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抱薪救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稀释浓硫酸C.测溶液酸碱度D.称量固体药品【考点】43:称量器﹣托盘天平;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137:实验操作型;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CO2、CO等【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93:酸的化学性质;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21:空气与水;525: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酸中都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CO等。【解答】解: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该选项说法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放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不包括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4.(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Cu2+、Mg2+、NO3﹣、OH﹣B.H+、SO42﹣、CO32﹣、Ba2+C.K+、NO3﹣、Cl﹣、Na+D.H+、NO3﹣、Ca2+、OH﹣【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33: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解答】解:A.铜离子和镁离子分别与氢氧化根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所以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四种离子间既不能形成沉淀也无气体或水形成,可以共存,故正确;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错误。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主要有:H+和OH﹣、CO32﹣不能共存;OH﹣与NH4+、大多数金属离子不能共存;SO42﹣和Ba2+、Cl﹣和Ag+不能共存。5.(2分)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社会发展B.化学与健康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②普通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③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①缺碘会引起骨质疏松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③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C.化学与安全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②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CO中毒①制取气体: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能②称量一定质量药品:先加药品后加砝码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A.AB.BC.CD.D【考点】43:称量器﹣托盘天平;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6V:一氧化碳的毒性;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H5:防范爆炸
本文标题: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1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