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科生课程论文院系信息技术系专业教育技术学课程名称教育技术文献选读论文题目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姓名学号张雄伟邓选义江守明李登峰2009213991任课教师熊才平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张雄伟江守明李登峰邓选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09级武汉430079摘要:知识管理是上世纪产生,由现在的知识经济带动的一个热门领域。知识管理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与应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改革中的个人能力的体现。关键字:知识管理随着全球从工业经济时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生产力中的基本要素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产资料已由有形物质变成无形信息,劳动力形式也已从以体力为本转换成以脑力为本,或者说知识和智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同时知识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资料与信息的持续繁衍,出现了“信息烟雾(infosmog)”——资料过多而造成的瘫痪.我们有必要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景表明,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相应地,知识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战略模式,企业已经由以制造为基础的生产体系转型为一个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价值体系,通过知识的积聚、创新和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整合。对一个企业来说,未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如何识别和获取相关知识,如何转化为技能和能力,如何为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保存和分配这些能力。因此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其作用日益重要,成为决定组织成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知识管理的起源:20世纪30年代,哈耶克(Hayek)在其《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的论著中专门论述了“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50年代的波拉尼(Polanyi)在《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以及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波拉尼强调知识的个人性也就是“隐秘性”(thetacitness).首次明确了隐性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区别.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1960年左右创造了“知识工作”或“知识工作者”等词汇.在他的力作《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Churchman在1971年给知识的定义中指出知识设想或看做是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中剥离了出去……有必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而不存在于对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方式才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一定义中他明确指出了知识不单纯是信息的子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强调了人在知识创造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人的知识创造性在这之后的20多年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85年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出版了Creative《创造知识的公司》(KnowledgeCompan受到迈克尔.波拉尼(MichaelPolanyi)关于隐性、显性知识之间区别的启发,野中和竹内为我们提供了性知识一种经过认真彻底思考和充分证明的、用于创造知识的方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知识创造力和创新.彼得·德鲁克(PeterF.Drueker)现代管理大师。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德鲁克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Guru§G哪)”、“现代管理之父(Thefatherofmod.management)”.90年代的达文波特(Davern.H.Port)达文波特(Davern.H.Port)对知识管理内和原则的阐述颇具实践指导性,他提出并论述了如下几个重要问题::“将(1)关于信息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2)关于知识的创造;(3)关于知识的利用;(4)关于人的因素;(5)关于知识管理的前景;(6)提出了“知识管理两阶段论”.20世纪70一80年代:由于开始出现一些超文本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念。20世纪80年代:尽管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知识作为资产的价值,而且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知识(以及它以专业能力形式的表述)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1980年,DEC(数字设备公司)率先采用大型知识系统支持工程和销售;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1989年:“财富”杂志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的执行总裁,他们均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项目;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科学》,《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现;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Sakiya《知识价值的革命》;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在欧洲创办;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数据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知识管理是公司的一个正式、规范的流程,通过这个流程首先推断公司所拥有的何种信息能够对公司其他人有所裨益,然后设法使公司上下能够方便地获得该信息。在实践中不同的组织机构采用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但通常都包括以下步骤:1.创建最佳实践的信息库;2.在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和产品制造人员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网络;3.建立正式的流程以保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能够传授给执行相似任务的同事。知识管理的内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方面去认识.广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包括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诸要素的管理;狭义的知识管理内容则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其中,狭义的知识管理即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应该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所谓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含三方面的涵义:(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客观知识的组织管理活动;(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3)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即对知识变换的管理,体现为知识的应用或创新的过程.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目前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已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变换的管理,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尤其是对知识变换的管理,目前更是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在对知识管理的体系划分上盛小平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七大方面:(1)知识生产管理;(2)知识组织管理;(3知识传播管理;(4)知识营销管理;(5)知识应用管理;(6)知识消费管理;(7)人力资源管理.党跃武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1)知识管理基础工作,包括知识管理规划组织和知识管理政策制定;(2)知识资本识别和维护,包括知识资本识别、知识资本审计、知识资本体系构建和知识资本体系维护;(3)知识资本开发和创新,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和知识资本价值开发;(4)知识管理成果评价,包括知识管理系统评价和知识服务体系评价.用.朱晓峰对于知识管理应大致包括六个内容: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知识管理与核心业务结合、知识管理的具体工具、知识的获取和检索、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管理评测.尹继东认为:“知识管理从纵向层次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的管理、知识利用的管理和知识创意的管理.从横向方面看,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无形资产管理、职工教育与培训、人才管理、经营战略决策等.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也有人把以上学派划分成为四大学派:技术学派、行为学派、经济学派和战略学派。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一学派强调知识管理的技术要求,必须应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行为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一学派强调知识管理侧重于对人获取、存储、应用及创新知识的行为进行管理,其以人自身的特征为基础和重点,掺杂有心理学、社会学及其他人文类学科的知识,而不仅仅是纯技术性的活动.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人和信息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综合学派将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的观点相互交流融合,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并有机结合成为独具特色的知识管理理论.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由于综合学派能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实施知识管理,所以能很快被企业界接受.二、知识管理的现状:在国外,知识管理已经日趋发展成熟。国外先进制造业企业走过了从孤立的CAX技术的应用到全面采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虚拟装配、并行工程等技术,并开始全面实施设计制造的协同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行业内的资源和设计制造能力,而实现这种协同设计制造的基础保障就是底层的基于知识的协同管理平台。与国外相比,国内在知识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部分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分散的、孤岛式的应用,如大量纸板资料需要数字化加工,知识的存在形态比较复杂大量的经验信息还保存在人的头脑中,部分固化的文档也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数据格式的不兼容性较为严重,管理模式较为保守孤立(不利于知识经验的行业间共享和交换,需要建立起共享交换机制)等。我们虽然在数据管理和信息管理过程中保存和积累了一些数据信息,但却在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的过程中丢掉和忽略了许多知识信息和专家经验。存在了以下的问题:知识分散在企业的每个角落、知识的无序化管理导致检索困难、知识的日常积累工作实施困难、知识管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问题。知识管理活动通常是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展开的.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是能够协助人们进行知识管理活动的技术与工具的系统集成环境.知识管理系统是辅助人们进行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系统,它一般是一个分布式的网络信息平台,通常会集成诸多实用的知识管理技术和知识管理工具。也会提供相当多的知识管理功能.目前,知识管理系统的种类繁多,最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系统有IBM公司的LotusNotes软件、微软公司的TahoeDNS软件、蓝凌公司的LKS软件等等.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我们把能够协助人们进行知识管理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称为知识管理技术,这些知识管理技术包括互联网(Internet)、内联网(Intranet)、外部网结构(Exstorestructure)技术、元数据(medata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4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