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课堂小测题目
必修二第七单元课堂小测题目1.十月革命推翻的是A.沙皇政府B.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苏维埃政权2.1919年苏俄开始实行的余粮收集制①严重威胁到工农联盟②保障了军粮的供应③缓解了城市的饥荒④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哪一项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A.实行按劳分配制度B.对地方和企业继续实行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方式C.废除实物配给制D.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对部分矿山、森林、油田等进行投资开发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C.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一条适合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6.为何实行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社会主义性质A.缓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B.依靠经济手段管理C.实行按劳分配D.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保障政权C.充分利用了市场与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8.苏联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是①俄罗斯联邦②乌克兰③格鲁吉亚④白俄罗斯⑤南高加索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9.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际执行时间是A.1918-1920年B.1921-1925年C.1921-1928年D.1928-1932年10.苏联完成“二五”计划的1937年A.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二位B.农业集体化彻底完成C.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11.苏联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是A.重工业先行B.轻工业先行C.时间短D.速度快12.苏联制定1936年宪法的目的是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把苏联从农业过变为工业国C.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D.为了实施三个五年计划13.1925年苏联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主要特点是A.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优先发展重工业C.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工业全部国有化1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确立的时间是A.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B.前两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过程中D.卫国战争时期15.“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是A.1936年新宪法制定B.1937年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1932年工业化实现D.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16.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B.曾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C.具有普遍适用性D.开辟了新型工业化道路17.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无关的是A.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B.斯大林的个人因素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8.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平反冤假错案②打破个人崇拜③扩大地方和企业权限④精简机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9.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进入迟滞时期是在A.斯大林时代B.赫鲁晓夫时代C.勃列日涅夫时代D.戈尔巴乔夫时代20.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21.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体制B.改革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有些相同之处C.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象D.在农村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22.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苏联的历史及现实的影响B.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C.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D.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23.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赫鲁晓夫引起的党内思想的混乱C.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24.下列苏联领导人在任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斯大林②勃列日涅夫③戈尔巴乔夫④赫鲁晓夫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25.对苏联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联成立于斯大林时代B.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是苏联存在的重要前提C.苏联解体于1991年D.苏联曾经是二战以后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答案:1-5:CBBAA6-10:DCCCD11-15:ACBBA16-20:CCACB21-25:DCDBA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课堂小测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5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