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题18
高三历史练习(十八)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中国出现两大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是国家由分裂逐渐到统一的过渡;二是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的变化,引发了思想界的大碰撞,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A.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B.用何种思想控制人们的头脑C.法律和仁义的优劣利弊D.尚贤与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以上四则材料表达的思想分别属于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儒家、道家、法家、法家D.儒家、墨家、道家、法家3.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最重要原因是A.七国并立的竞争需要B.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C.文化教育的发展D.思想家的纷纷出现上述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着文化的发展B.诸侯割据使各国文化都得到发展C.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5.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的主张及原因是A.儒家;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道家;诸侯争霸破坏社会生产力,需要无为而治C.墨家;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手工业者队伍壮大D.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需要6.诸子百家中后来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宣布从200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7.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提出“仁”、“礼”的观点,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B.“有教无类”C.“为政以德”D.“克己复礼”8.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B.“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9.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B.协调社会人际关系C.选拔治国良才D.弘扬优秀民族文化10.在西方的哲学史上,和孔子同时期出现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美德即知识”此人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安提丰D.亚里士多德11.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12.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访问中国,他在中国华北地区的某地参观时,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所感染,他静静地坐了下来,闭目聆听,此情景被中国的一位记者拍摄下来,并命名为《倾听三千年的回声》,请你猜测一下,当时密特朗最有可能是参观A.长城B.山东曲阜孔庙C.故宫D.黄河阅读下列的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孔府孔庙孔林13.“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有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②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③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护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非儒即墨”的现象,墨家学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深得人民拥护B.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15.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墨家学说“兼爱”主张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最主要原因是A.超越当时社会实际,在封建社会无法实现B.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C.有利于抵制统治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D.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6.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思想能够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法家主张适时改革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C.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D.和秦始皇个人的看法一致,故得到肯定17.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最根本原因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儒学经过改造,增加了提出“君权神授”C.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D.秦始皇失败的教训18.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A.儒家孔子的“仁”B.儒家荀子的“王道”C.墨家的“尚贤”D.道家老子的“无为”19.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20.儒家思想对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分析正确的是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②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③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④有利重建新的社会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单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21.以上二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是①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②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④君主专制中国集权渐趋于阻碍中国历史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22.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的提出2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D.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24.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25.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封建制度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渐成熟26.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加强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D.佛教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摘自《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27.以下对董仲舒的思想实质的归纳最全面的是A.“君权神授”,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B.“大一统”思想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28.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2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B.限制王权思想C.阴阳五行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30.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的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31.关于汉代统治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一开始就以新儒学为统治思想B.黄老之学自始至终为西汉的统治思想C.汉代统治思想及变化是由政治经济现状决定的D.黄老之学形成于西汉时期32.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33.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34.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老子B.孔子C.汉武帝D.董仲舒35.对“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②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③用“天”的威望来限制封建君主,对封建君主的统治进行某些制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清明④这种思想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封建迷信思想内容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6.以上图片是“三教合一”的产物,图中的三尊佛像应该是A.释加牟尼、孔子、孟子B.释加牟尼、孔子、老子C.孔子、老子、孟子D.耶稣、孔子、老子3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主要社会原因是A.儒学内容陈旧B.寺院经济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落后D.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38.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隋唐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39.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时期,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主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40.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图一程颢图二程颐图三朱熹图四王阳明41.对于上图四人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其思想体系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B.都主张理发自本心,不用学习就能体会C.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D.都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42.理学兴起的时代是A.魏晋南北朝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明清时期43.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阳明4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45.关于陆王心学的评价,正确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复习练习题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