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矛盾论》的基本内容《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写的另一部伟大哲学著作。毛主席在这部著作里,全面地、系统地、完整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毛主席这部著作除序言外,共分七节。下面分别介绍学习时应抓住的要点。关于序言《矛盾论》的序言只有两段,但内容却很重要,它主要阐明两个问题:第一,阐明对立统一的法则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和研究这一规律的重要性,指出它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如果把有关矛盾规律的一些问题弄清,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并且指出,弄清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第二,阐明《矛盾论》的写作目的,指出《矛盾论》这部著作,是“以扫除教条主义思想为主要的目标”的。毛主席这部著作,是为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而写的。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联系中国的革命实际,联系自己的工作,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这部伟大著作的精神实质。接着他分几节说明了有关的问题。一关于两种宇宙观在这一节里,毛主席从历史上分析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概括分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指出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空前大革命。唯物辩证法不仅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朴素的辩证法也是根本不同的。形而上学的基本特点是:1,把世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彼此孤立的;2,一切事物是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3,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1,从事物的内部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2,每一事物都和它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的,因而要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运动;3,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学习“两种宇宙观”这一节,主要应该弄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不仅在理论上懂得什么是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区分开怎样做才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从而自觉地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阶级矛盾的方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二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在这一节里,毛主席指出,矛盾普遍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总起来说就是: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第三段至第十段,论述了矛盾普遍性的第一个方面的意义。毛主席在这里不仅分析了各种矛盾的形式,并且特别从这些上运用矛盾普遍性的思想,分析了人们思想、概念上的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指出人们思想概念上的矛盾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党内不同思想的斗争,是阶级矛盾,新旧事物矛盾的反映。这些矛盾是要经常发生的,必须依靠斗争来解决。这个分析,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改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第十一段至第十六段,论述了矛盾普遍性的第二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毛主席分析了矛盾贯串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的道理,指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矛盾发展的过程,就是旧矛盾不断让位于新矛盾的过程。提出了“差异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精辟论断,体现了最彻底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矛盾的普遍性”这一节,主要应该弄清以下两个问题:(一)首先要弄懂什么是矛盾,毛主席在《矛盾论》里引用列宁的话说:“……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就是说,所谓矛盾,就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毛主席还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二)然后,再进一步钻研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道理。毛主席举出了很多例证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学习的时候,除了认真地去理解毛主席对于矛盾普遍性的分析以外,还应该注意联系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来体会这个道理,看看自己能不能把每件事中的矛盾找出来,能不能看清某件事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样做,有助于理解原理,又便于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这一节就应该懂得,在我们工作、思想、生活当中出现些矛盾是不奇怪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矛盾,更不要害怕矛盾,而应该主动地揭露矛盾。因为矛盾暴露了,才能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说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就是说要看到事物的矛盾,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不要回避矛盾。在比学赶帮运动中,找差距就是自觉地揭露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三矛盾的特殊性这一节在《矛盾论》中占极重要的地位,是全文的重点。因为毛主席写《矛盾论》,目的在于批判和克服教条主义,而教条主义的错误,恰恰就是不懂得矛盾的特殊性,拿着一般的结论到处生搬硬套,企图用一个药方医治百病。这一节共有二十五段:第一段至第十七段,主要是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第一,关于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特殊性;第二,关于各种各物质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特殊性;第三,关于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第四,关于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殊性;第五,关于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通过这些分析,充分地体现了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思想。第十八段至第二十五段,主要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就在于一贯坚持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善于从特殊性中阐发普遍性,由普遍性研究特殊性。学习“矛盾的特殊性”这一节,主要应该弄清两个问题:(一)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总起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意思:(1)事物矛盾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它的发展形式各有各的特点;(2)同一矛盾,在它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表象形式也不一样。研究矛盾特殊性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则处理问题,把事情办得更好。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根本方法,就是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习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特殊的事物和普遍的事物是互相联结的。因为“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2)在一定的情形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学习了“矛盾的特殊性”这一节,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起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就是用我们常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而不要靠“大约摸”,更不要用一个药方治百病。这对我们当前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一个地方的先进经验,拿到另一个地方,一定要经过具体分析、活学活用,而不能不分情况硬搬。但也不能强调特殊性而拒绝一切先进经验。我们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既要看到一般,又要看到特殊。如果只注意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只注意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就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我们观察问题时,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这一节共有二十段:第一段至第九段,论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了革命情况的变化与矛盾情况的变化。第十段至第十九段,论述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均等的,必须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同时指出,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情况下是互相转化的,随着这种转化,事物的性质就起了根本的变化。这里,毛主席论述了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新的代替旧的,从而深刻地说明了矛盾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毛主席还批判了认为矛盾主要方面即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不能转化的错误观点,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也可以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反对了机械唯物论。第二十段,毛主席把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归结为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发展的事物,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指出革命政党在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必先研究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是矛盾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学习这一节,应着重研究如下两个问题:(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是指在许多矛盾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那种起着领导的、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那些被领导的、被决定的矛盾。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而其中又必有一种是主要的,其它则居于次要地位。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全力捉住这个主要矛盾,并且集中力量解决它,其它矛盾才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为了解决主要矛盾,也必须正确地解决次要矛盾,不然主要矛盾也不能彻底解决。一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某一次要矛盾就要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转化了,我们就要及时捉住它,为解决新的主要矛盾做好准备。(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关系。矛盾的两个方面,也不是均等的,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它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是和平共处的,而是互相斗争的。这种矛盾斗争,在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新旧之间的斗争。新生事物开始的时候,常常处于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然而,由于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就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起了质的变化。学习这一节,要联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抓主要矛盾,在工作方法上就是“抓住重点,带动一般”。革命工作千头万绪,极为复杂,我们进行工作的时候,就要抓住重点。这样才可以把整个工作带动起来。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工作方法,是违法唯物辩证法的。(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具体研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两方面的变化情况,依此来决定解决矛盾的方法。比如:一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某一次要矛盾就会成为主要矛盾,对它看不到,捉不住,就不能促进工作不断前进。又如:在先进单位,先进因素是主要方面,但也要经常注意薄弱环节,否则,落后因素就会上升为主要方面。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离开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做好工作。(三)依靠先进,克服落后。工作中先进事物是不断出现的,革命者对它要有极大的敏感,要以最大的热情支持它,并依靠它来克服落后事物,推动工作不断进步。为此,就要注意避免思想僵化,防止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依靠先进,克服落后,可以说是我们革命工作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方法,违背了它,就不会把工作做好。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一节共有二十七段:第一段至第十八段,阐明和发挥了列宁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思想,论述矛盾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在阐明矛盾同一性意义的时候,毛主席还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认识论的几个主要的思想:必须把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看作是现实的具体的转化,而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不能看作是主观的幻想;矛盾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具备条件,不可能实现转化;人们的认识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矛盾的转化情况,把矛盾看成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可以转化的,反对形而上学地把矛盾看作是凝固的、
本文标题:矛盾论的基本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0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