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钟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B、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2、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3、通过三大起义,共产党人认识到的重要问题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性C、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D、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4、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A、南昌起义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C、八七会议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5、下列根据地属于方志敏同志创建的是:A、闽浙赣B、鄂豫皖C、湘赣D、湘鄂西6、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党的工作方针是①加强党的领导②武装反抗③建立根据地④开展土地革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7、从八七会议的内容看,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党内矛盾B、民族矛盾C、阶级矛盾D、两条路线的矛盾8、参与井冈山会师的部队有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②湘南的工农武装③工农革命军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1931——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A、以抗日为主线B、人民群众积极抗日C、抗日与反蒋结合D、各阶层联合抗日10、下列事件,时间顺序正确的是①抗日联军成立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④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1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被迫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C、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恶果。12、遵义会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13、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A、它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B、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D、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14、遵义会议后,红军通过下列哪一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翻越夹金山15、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是指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的转移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16、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是指:A、日本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对华控制权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红军主力改编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18、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人抗日C、采用哪种方式抗日D、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1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二者的不同点是①合作的背景②合作的方式③革命的任务④斗争的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历史事件是:A、平津会战B、凇沪会战C、太原会战D、徐州会战21、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统制”经济,被规定为“统制事业”的生产部门不包括:A、矿业B、钢铁工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2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是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2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暴露的最彻底的一次是在:A、1939年底B、1940年秋C、1941年初D、1943年夏2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各阶层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①三三制原则②减租减息政策③大生产运动④整风运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这种团结的局面主要来自于:A、反“扫荡”斗争的胜利B、各级政权按三三制原则建立C、大生产运动的开展D、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26.一二·九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打击了国民党卖国政策B.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C.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27.“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于()①会议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全力纠正了错误②毛泽东都参加会议并指出正确主张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④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阐述的中国必胜的理由有()①敌强我弱②我得道多助,敌寡助③我大敌小④我强敌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9.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最根本的内容是()A.确保蒋介石集团控制中国政权B.在中国扶植一个亲美反共政权C.排挤老牌子殖民国家在华势力D.维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统治30.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关键是()A.是否始终坚持抗战B.是否有国际援助C.是否进行全民族抗战D.是否有军队抗战31.中共在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七大”D.洛川会议32.下列各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关的是()①《八一宣言》②皖南事变③“三三制”原则④“精兵简政”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33.(2005全国文综1)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34.(2005广东历史)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35.(2005全国文综3)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36.(2005全国文综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镜—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37.(2005广东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A、火柴和造纸业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C、面粉和制糖业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38.(2005上海历史)“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十年内战39(2005全国文综3)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B.实行“三三制”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40(2005广东文综.)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题卷选择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41题11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1、阅读下列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蒋介石于1931年8月16日发电)(2)“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即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3)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1933年4月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谈话(4)1936年12月24日晚,周恩来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作了三点表示:一、今后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美龄、宋子文、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三、他回南京后,周可直接去谈判。(5)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原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的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中国民族既以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中国不但为保障国家民族之生存而战,亦以保持国际和平与国际信义而奋斗,世界明达之士,必能深切了解之也。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合作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回答:(1)材料一二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日态度?和材料一二有何本质的相似之处?(3)材料四发生在哪一事件之后?蒋介石出于哪些考虑作出上述表态的?对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4)材料五蒋介石是在什么情况下作上述谈话的?有何历史意义。三、问答题:第42题17分,第43题12分,共计29分。42、结合1927——1945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试分析中共采取了哪些应变策略和措施,结果如何,你对此有何认识。43、20世纪20——40年代,日本对华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引起了中国国内局势怎样的变化?抗战相持阶段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国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CCDDACCBCBBCCA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BDDBABCACADDDA293031323334353637383940BCDACCCDDCBD二、材料题41、(1)九一八事变;(一分)不抵抗政策;(一分)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一分)(2)攘外必先安内;(一分)对日妥协投降,对内镇压围剿红军维护反动统治。(一分)(3)西安事变;(一分)蒋介石被囚,日本及亲日派欲置蒋于死地,英美及亲英美派希望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努力促成统一战线;(二分)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分)(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一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一分)4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以中共为代表的工农群众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分)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一分)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率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一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中共及时发表通电,发动群众直接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二分)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一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中共先后发表通电,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成。(二分)抗战初期,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二分)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共一面坚持抗战,一面打击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分)抗战反攻阶段,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反攻,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分)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
本文标题: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7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