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教案】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二首21.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4.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找春天2开满鲜花的小路2邓小平爷爷植树2爱。口语交际1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语文园地一3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5.自主阅读《笋芽儿》,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快乐读书吧31.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从目录中大致了解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2.朗读教学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3.理解运用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这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这3个字,积累由生字“堤、柳、拂”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学过程板块一导读诗题,指导写字1.导语: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在古代,无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两首古诗。2.板书课题,指导写“诗”字。(1)教师范写“诗”,边写边点拨: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寺”,“寺”的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2)学生描红,临写。3.板书课题,指导写“村”字。(1)教师范写“村”字,点拨: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寸”字中的点和木字旁的点要相互避让。(2)学生描红,临写。4.理解诗题。(1)给“村”和“居”找朋友,分别为“乡村”“居住”,进而理解“村居”的意思。(2)齐读诗题。5.小结: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隐居乡村,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写进这首诗。大家想知道诗人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吗?【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结合课题,相机指导写字。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对节奏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教师正音。(3)读诗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这句含4个生字)。①识记“拂”:a.用“拂”组词。b.指名学生做一做“拂面”的动作。②识记“堤”:a.指名读,组词。b.引导: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像?c.比较“堤、题、提”。③识记“柳”:a.指名读。b.引导扩词:你见过什么和柳相关的事物?(杨柳、垂柳、柳絮)你能说几个含“柳”的表示颜色的词吗?(柳黄、柳绿花红)④识记“醉”:a.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b.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c.用“醉”组词。(4)教师范读。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1)读对节奏。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②指名读,师生评议。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2)读出韵律。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长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②指名读。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④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在读熟古诗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句。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观察插图,圈画字词。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点拨:河边草绿,杨柳轻拂,鸟儿啼飞,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这样的乡村春光多么令人陶醉啊!相机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诗中所描述的事物,如,草、莺、堤、杨柳、春烟、纸鸢等。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品读春天的“美景”。①春天到了,小草怎么样啦?学生自由说,相机引出“长”,出示小草图片,并理解“草长”的意思。②(出示黄莺高飞图)你们看,春天的黄莺在干什么呢?相机读出“莺飞”。③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是的,春天,阳春二月,草长莺飞。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注意节奏。④结合插图观察杨柳的位置,理解“拂堤”的意思。并指名读好“拂堤杨柳”,读出轻柔、温柔的感觉。⑤(出示细雨蒙蒙中的杨柳图)春天,细雨蒙蒙,空气中常常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春烟”。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醉)齐读“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节奏,读出轻柔、陶醉的感觉。⑥小结:阳春二月,草长莺飞,春烟弥漫,杨柳拂堤,我们陶醉于这么美的春景。那此时此刻,远处放学回来的儿童又会营造出怎样一幅景象呢?(2)品读春天的“童乐”。①(出示风筝图)结合图片,认识“纸鸢”。②为什么会在春天放风筝呢?交流春天的季节特点,知道“东风”就是“春风”。③关注“忙”字。a.指导组词:急忙、繁忙。b.在这句诗里,“忙”是指什么呢?c.说明了小朋友非常喜欢放风筝。④拓展: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呢?“放纸鸢”的具体情形如何?在这样的季节,你们还会干些什么呢?联系生活,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设计意图】先观察图片,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字词,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用学生的自由看、自由想、自由说代替教师一句一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板块四诵读古诗,指导写字1.师生合作,对读古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师生合作。教师描述诗句中的春天,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示例:师: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欢快地飞着,唱着动听的歌谣。生:草长莺飞二月天。师: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起舞,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醉了。生:拂堤杨柳醉春烟。师: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春风放风筝。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积累背诵,指导写字。(1)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课件出示:草______莺______二月天,______堤______柳醉春______。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______。草长莺飞______,拂堤杨柳______。儿童散学______,忙趁东风______。(2)配乐背诵古诗。(3)指导写“童”字。①教师范写“童”字,点拨: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②学生描红,临写。【设计意图】师生对读、补白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第2课时《咏柳》▶课时目标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这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这5个字,积累“妆”字拓展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能背诵。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导读诗题1.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村居》。(2)过渡:春天的杨柳随风舞动,不仅使清代诗人高鼎陶醉,而且让唐代诗人贺知章赞不绝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首古诗《咏柳》。2.读诗题,识记“咏”字。(1)猜猜:“咏”是什么意思?(2)拓展: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设计意图】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理解诗题。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对节奏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2)指名读,教师正音。(3)朗读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识记“妆”:①指名读。它是一个三拼音节(zhuānɡ)的字。②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化妆、梳妆。(4)朗读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识记“丝”“绦”:①指名读,注意“丝”是平舌音。②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朗读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识记“裁”:①指名读,组词。②引导观察“裁”和“载”的异同。(6)朗读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识记“剪”:①指名读,组词。②引导发现字义与“刀”相关。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1)读对节奏。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②指名读,师生评议。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2)读出韵律。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重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②指名读。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④男女生比赛读。⑤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分句指导,强化重点。然后采取多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过渡: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1.学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1)指导理解“碧玉”。①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②想想“碧玉”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③明确: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的新叶。(2)指导理解“丝绦”。①课件出示“丝绦”图片,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的长长的丝带。②想想“丝绦”和柳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③明确:“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3)指名学生说诗意,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如“一树”指满树。2.学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教师提问: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呢?(2)学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3)教师读诗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4)一问一答合作读。①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②分组合作读:一、三组读前半句,二、四组读后半句。③男女合作读:男生(女生)读前半句,女生(男生)读后半句。(5)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评议。教师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熟读诗歌,感悟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1529 .html